芯片公司暴雷解散,核心资产无奈被贱卖给最大的竞争对手
这是一家曾经市占率第一的芯片公司。
却在毫无征兆下,突然暴雷。
回顾整个过程,从一把好牌到地板价贱卖。
各种蠢哭了的“骚操作”让人唏嘘不已。
1,仓库举行的会议
那是一个平凡的周五下午,
D公司紧张忙碌的空气中却弥漫着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果然,
D公司今天下午发出了一份临时的通知,
要求所有员工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去楼下会议室集合开会。
于是正在办公的的研发工程师,从楼下下来。
跨过一个办公楼下的小广场,
来到公司旁边的一个简陋的会议室。
这个临时会议室本来是公司的库房,两边的高高的架子上满满的放着卖不出去的库存芯片以及板卡。
所有人到齐了后。
员工小加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仓库举行。
只有这里能够容纳这么多的人,全公司接近500号人。
等人基本到齐了。
仓库的门一下子关闭了。
公司负责人面无表情地宣布了公司的规定。
“从即刻起,所有人将被解雇,公司停止运营。”
所有的人愣住了,互相对视,一脸的不敢相信。
公司原地暴雷
晴天霹雳。
只不过劈到了员工们自己的头上。
D公司曾经可是行业最牛X的公司,
这个简直是开玩笑。
员工们还没有反应过来。
紧接着,一切早如预谋的一样,
服务器工作站毫不犹豫地撤销了对所有人员的访问权限。
一群保安从会场外面进入,迅速行动,负责护送这些曾经的同事离场。
在离开的过程中,保安们检查着每个人的背包和手提包。
员工们,有的怀抱着装满个人物品的箱子,有的紧握着几本珍贵的书籍,还有的只是简单地拎着一个手提包,他们默默地站在乱糟糟的停车场和马路边。
周围是匆匆过往的车辆和行色匆匆的路人,却无人能体会到他们此刻内心的五味杂陈。
“这是一辈子最难忘的日子。”员工小加回忆道。
2,趁火打劫
在员工们从仓库离开时,每人都告知保持电话畅通。
但是,难道会有一丝希望,公司会起死回生?
就在公司所有人都走光了之后。
D公司CEO却等着一个电话。
这个电话似乎是他拯救这个公司唯一的希望。
终于电话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正是打败这D公司的竞品公司,N公司的老板,老黄。
“我决定了,不会收购你们公司。但是可以考虑买下你们核心资产和专利。”
“你的报价是?”
“7000万美元。”
“这简直就是抢劫。”
“你没有别的选择。”
电话这头一阵的沉默。
的确,作为一个暴雷的公司,已经没有什么谈判的筹码了。
但是7000万美元对于一个曾经这个行业领先者。、
这也太低了。
要知道,仅仅是这两年的公司的两次收购,加起来的钱都有3亿美元了。
还不包括公司自身的资产。
但是,对于一个财务已经陷入绝境的公司来说。
的确已经没有太多了选择。
“我同意你7000万美元的报价,我们还有500员工......”
“我们不会接收所有的人,但是那些优秀的除外。”
最终,经过两人的协商。
敲定了120人的名单,这些都是这家芯片D公司最核心的人才。
周末开始。
这家竞争对手N公司,开始挨个给被解雇的员工打电话。
很快,D公司员工中就传了出来了各种对于N公司的不满。
什么竞争对手N公司是一家血汗工厂,
997都是家常便饭。
N公司老板是一个对员工大吼大叫的暴君。
更有些人表示:“无论是多少钱,都不会为这家公司工作。”
这也难怪。
D公司和N公司是商业对头,二者绝对是互相看不惯的。
而只有员工小加,比较实际。
原因很简单,快过年了,他的确需要一
份工作。
很快,小加接受了邀请。
于是,他见到了这家竞争对手公司老板老黄。
老黄很和蔼,亲自承诺,给小加,加薪20%,以及福利还有期权的待遇。
虽然在D公司的舆论上,老黄的口碑不好。
但是,人家老黄的人格魅力实在是太强了啊。
终于凭借极高的人格魅力。
在D公司120人的核心人员名单之中,有14人是和小加一样的选择。
其余的106人都加入老黄的竞争对手的芯片公司。
这些员工即使自己公司倒闭了,也不加入老黄的公司。
老黄的超高的“口碑”,可见一斑。
究竟这些人和老黄的N公司有什么纠纷。
这还要从5年前谈起。
3,3D的机会
5年前,三个在大厂的年轻人,看中了一项机会。
这家大厂成立于成立于1982年,专注于高性能图形工作站和超级计算机。
是电影特效、科学可视化、工程仿真领域的先驱。
电影《侏罗纪公园》就是用这家大厂的计算机来渲染。
其中有个情节,电影的主人公来到了所谓的控制室。
控制室里面用的电脑,就是这家大厂的图形工作站。

这家大厂叫做SGI。
这些图形工作站是面向工业应用,
效果很棒,
只有一个缺点,
就是贵。
如果再加一个缺点。
那就是,
非常贵。
一般人消费不起。
这个出身于SGI的创始团队,敏锐的察觉到,
3D将是未来的图像方向。
不只是工业领域需要3D。
未来的PC市场也需要类似SGI的高性能3D图形能力。
但是,PC市场绝对承受不了像图形工作站一样的价格。
只有价格便宜,才能受到普通人的青睐。
于是,凭借他们三人在SGI积累了3D图形图形经验。
将企业级技术“简化”为消费级方案:放弃通用计算能力,
专注于游戏所需的三角形生成、纹理映射、抗锯齿等核心功能。
采用成本更低的ASIC芯片(专用集成电路)而非SGI的定制处理器。
砍掉显卡所有2D功能,只做纯3D加速芯片,也就是3D显卡芯片。
本来没有人看好这个决定。
当时显卡市场弥漫着诡异的"技术躺平"气息。
S3、Trident等巨头沉迷于用"动态解码技术"优化VCD播放效果。
640x480分辨率足够人类使用十年。
D公司却在18个月后,用3D显卡的流畅输出碾碎了整个工业界的傲慢与偏见。
这家公司就是在显卡历史上大名鼎鼎的3dfx公司,也就是我们开头说的D公司。
而N公司就是D公司的死敌,英伟达。
老黄,也就是老黄。
英伟达的老黄。
3dfx这三个出来创业的人就是Ross Smith, Gary Tarolli 和 Scott Sellers。
这个显卡就是第一款能且只能加速3D图形的显卡,voodoo。
Voodoo显卡一出来,立刻赢得了几乎所有玩家的青睐。
无他,
便宜且活好。
3D加速效果好。
在没有3D显卡之前。
如果玩家要玩3D游戏,必须抛弃原来的386或者486,直接一步到位买奔腾处理器。
而voodoo显卡出来之后,完全可以在孱弱的CPU上运行3D游戏。

voodoo显卡。
玩家如此喜欢这款产品(物美价廉),3dfx也在玩家中获得了一大批粉丝。
在3dfx发布了Voodoo之后,众多显示芯厂商看到了未来3D市场的生机,不久S3、Trident、3Dlabs、Number Nine、Matrox、Cirrus Logic 、nVIDIA、ATi等公司都先后发布了他们各自的3D显示芯片,都想从这个美好的3D世界中分得一杯羹。
3dfx为了保持领先优势,于97年11月推出了其第二代产品—Voodoo 2了。
当时,FPS游戏雷神之锤2风靡全球。
Voodoo 2凭借“单周期双纹理”技术成为3D游戏的速度之王,更成为当时FPS类游戏的标准配置。
当时,根本没有图形芯片可以和Voodoo 2较量,
3dfx也因此迎来其颠峰时刻!
其它厂商的产品都在Voodoo2下黯然失色,
用当时媒体的话来说,Voodoo2简直是处于独孤求败的境地!
在当时,奔腾2加上Voodoo2是众多游戏玩家所梦寐以求的梦幻配置。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3D加速都不够的话,你可以再加上一块,然后运行在SLI模式下。
从而拥有双倍的3D性能,Voodoo2的特性和它的前辈Voodoo基本相似,但是它又提供了Z缓冲还有抗锯齿功能。
不过,Voodoo 2仍无法摆脱Voodoo一样的缺点。
Voodoo 2仍只是一块3D卡,需要一块2D卡支持才能实全部显卡的功能。
不过,这都不重要。
主要竞争对手PowerVR,英伟达NV1, Matrox Mystique,S3 ViRGE,ATI。
要么图像质量不行、要么3D性能不行。
要么图像和性能都不行。
加速效果都不如voodoo。
3Dfx一骑绝尘。
成了3D时代的王者。
但,很快,
王者就迎来了挑战者。
而这个挑战者,就是老黄的英伟达。
四,列王的纷争
3Dfx一骑绝尘。
前面说的N公司,也就是英伟达。
在吸取了RV1失败的教训(具体见芯片公司CEO:我们公司离破产只有30天)。
1997年,NVIDIA推出了RIVA 128(也称为NV3),这是全球首款128位3D图形处理器。
这款处理器拥有当时最快的三角形生成率,并且支持AGP 1X规范,是当时市场上唯一真正具有3D加速能力的2D+3D AGP显卡。
RIVA 128(NV3)的推出,使得NVIDIA开始受到设备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其出色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很快,3dfx感受到了压力。
要知道,让3dfx大火的Voodoo卡是3D显卡,但是却没有2D加速的功能,
于是3dfx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在voodoo卡上加了一张2D副卡,就做成了Voodoo Rush,采用了别家的2D加速芯片,这样的设计使得2D显示的性能表现相当差劲,
不仅如此,可能是由于通信接口的原因,相比起原始的Voodoo显卡。
Voodoo Rush在3D性能上也有所降低,这无疑使得它在市场上难以获得理想的竞争力。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3dfx而直到Voodoo Banshee(女妖)才在单一芯片上集成了2D和3D的显示功能。
而这个时候已经是1998年,比RIVA128(NV3)整整晚一年。
但是,此时,
显卡厂家面临的时代不同了。
对于显卡来说,这是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
时代变了,游戏厂商的话语权显著提高了。
而在1997年前后,id Software将《雷神之锤2》的引擎授权给许多其他第三方游戏使用。
这引起了3D游戏的大繁荣,如《异教徒》、《半条命》等名作大量上市。
而当时Voodoo支持的编程接口是GLIDE,它是由3dfx公司开发的,用于其Voodoo系列3D加速卡的专用API。
它是为3D游戏而设计的,并且在当时非常受欢迎。
但是Glide只有3dfx一家公司才能玩。
这对于游戏开发公司来说,非常的不便利。
于是,软件巨头微软看上这个缺陷,开发了DirectX。
DirectX可以让以windows为平台的游戏或多媒体程序获得更高的执行效率,加强3D图形和声音效果。
重要的是设计人员一个共同的硬件驱动标准,让游戏开发者不必为每一品牌的硬件来写不同的驱动程序,也降低用户安装及设置硬件的复杂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游戏开始支持DirectX(D3D)。
特别是像《古墓丽影2》和《极品飞车3》这样风靡全球的游戏也加入了对D3D的支持。
这使得NVIDIA RIVA 128等非VooDoo显卡能够通过D3D接口完美地运行这些游戏。
同样还有游戏编程接口OpenGL。
OpenGL也是用于渲染2D、3D矢量图形的跨语言、跨平台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
最初,SGI公司为其图形工作站开发的IRIS GL,它是一个工业标准的3D图形软件接口。
虽然IRIS GL功能强大但是移植性不好,于是SGI公司便在IRIS GL的基础上开发了OpenGL,这就是OpenGL的起源,这个接口成了很多图形软件和游戏软件与显卡的驱动接口。
《异教徒》、《半条命》这些游戏充分利用了NVIDIA RIVA 128显卡良好的OpenGL性能,为玩家带来了流畅而逼真的3D图形体验。
这不仅提升了RIVA 128显卡在游戏市场中的知名度,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OpenGL领域的领先地位。
面对OpenGL的进攻,而3dfx还固守在GLIDE的阵地。
在DirectX(D3D)和OpenGL的夹击之下。
3dfx的GLIDE API逐渐失去了在游戏开发领域的统治地位。
3dfx的产品也愈发的捉襟见肘。
而NVIDIA这方面就比较聪明。
RIVA 128 对于OpenGL和DirectX(D3D)两个都支持。
Dell、Gateway等知名电脑厂商纷纷选择使用NVIDIA RIVA 128显卡。
同时,在零售市场上,Diamond、STB、ASUS、ELSA和Canopus等品牌也相继推出了基于这款芯片的产品。
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NVIDIA RIVA 128(NV3)的出货量就突破了100万颗。
NVIDIA凭借NV3技术成功翻身,赢得了市场和用户的广泛认可。
反观3dfx,他们过于依赖自家的GLIDE API。
而忽视了与OpenGL和DirectX的兼容性。
这使得许多原本可以支持3dfx显卡的游戏因为无法使用GLIDE API而放弃了对3dfx的支持。
面临着NVIDIA强势出击,3dfx越发显得没落。
当然3dfx也不会坐以待毙,
3于是有了筹划了一个宏大的进攻计划。
STB进攻计划。
五,主动进攻
在英伟达高歌猛进的时候。
3dfx决定给英伟达背后一击。
他们瞄上了STB。
STB 是当时较大的显卡制造商之一。
当时的3dfx是这样打算的。
当时,STB是英伟达最大的客户,与3dfx的接触很少。
3dfx管理层认为。
收购STB可以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第一:就是并且可以打击老对手英伟达,毕竟收购了STB。
STB就不能用英伟达的芯片做产品了。
第二:就是推出自己的显卡,而不是通过OEM
让3dfx开始制造、营销和销售自己的显卡品牌,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显卡芯片公司。
可以获得STB可观的OEM资源和销售渠道。
看来很牛X的计划,老黄看了都要给他们鼓掌。
于是,他们在1998年,花了1.41亿美金收购了STB。
这场收购的后果,
很快显现了。
这就是一个让3dfx蠢哭了的收购。
当3dfx提出收购后,
就立马引起了一些公司的反弹。
这些公司不是老黄的英伟达。
而是3dfx的合作伙伴OEM公司。
通常,3dfx的显卡芯片通过OEM的渠道变成产品进入千家万户。
现在3dfx要自己做显卡和渠道了,就和这些OEM公司产生了竞争。
这些OEM公司警告说,如果3dfx收购了STB,
那么原来的合作伙伴就变成了竞争对手。
他们将不再出货3dfx的显卡产品。
然而3dfx管理层天真的觉得这些问题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解决。
时间过去了。
问题真的没有了。
因为OEM客户都走到英伟达那边去了。
英伟达开心的笑纳了这些转投过来的客户。
3dfx用1.41亿美元的收购给英伟达送了大礼。
而老黄也给他们默默地点了赞。
对于英伟达来说,
虽然丢掉了STB这家头部的OEM厂商。
但是却获得了其他OEM厂商的支持。
丢掉了一棵树木(STB),却获得整个森林(OEM生态)。
毕竟,英伟达公司不与OEM厂商抢生意。
3dfx这场收购,
用句中国老话评价。
自损一千,还给敌方加血八百。
真的让人怀疑,
3dfx的CEO是敌人派去的奸细。
但是,此时3dfx还未大伤元气,还有一战之力。
他们要进一步地进攻。
五,背水一战
在收购STB战略没有成功之后。
3dfx先对英伟达发起了专利诉讼,
原因很简单,英伟达挖3dfx的人。
这种漫长的专利诉讼一般都是庭外和解结束,就如同英特尔和AMD那样。
但是,3dfx拒绝接受仲裁。
咱有理,咱怕啥,
官司一赢,英伟达就得赔偿,
这就可以能够让公司翻盘。
但是,这种官司可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不是一年两年。
不过,没关系,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
除了诉讼。
在英伟达高歌猛进的时候,3df也决定推出下一代产品。
也就是voodoo5。
Voodoo 5 6000计划四片VSA-100芯片,128MB SDRAM显存
其独特的T-buffer功能和前所未有的8倍抗锯齿技术。
如果问世,这将是最牛X的显卡。
所有丢掉用户都会回来。
但是,
没有如果。
Voodoo 5 6000的设计过于复杂。
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仅仅售价就预计高达600美元左右。
雪上加霜的是。
再加上元件短缺和公司财政问题。
这款被寄予厚望的显卡几经推迟发布,最终未能与广大用户见面。
而3dfx的Voodoo 4性能不佳,Voodoo 5又无法及时上市,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面对NVIDIA的强劲攻势,3dfx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扭转颓势,3dfx又一次打起了收购的注意。
还记得上一次的收购让3dfx搭进去半条命。
这次收购将继续上次优秀的传统。
将把3dfx的另外半条命也搭进去。
当时,软件巨头微软打算推出XBOX这个产品。
当时有个备选厂商的显卡,就是是Gigapixel。
于是,精明的3dfx CEO斥巨资1.86亿美金,收购了收购Gigapixel。
希望凭借此获得微软即将推出的XBOX图形芯片订单。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微软没有选择3dfx。
最终选择了与英伟达合作,成功推出了XBOX游戏机(而这又带来了一段微软和英伟达的纠纷,后来微软又换了一家,这个我们以后再聊)。
3dfx收购Gigapixel基本上没有收到任何的效果。
两者的技术整合也没有带来什么销量的提升。
唯一的就是财务数据上又恶化了不少。
毕竟又花了1.86亿美元。
很快,到了2000年的8月。
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3dfx的财务电话会议上,宣布上一个季度巨亏1亿美金。
这让英伟达的老黄立马闻到了一丝反杀机会。
于是,立马发起了对于3dfx的专利反诉讼。
一秒钟也没有耽误。
3dfx完全没有想到啊,
专利诉讼,老黄也会干。
他之所以没有干,就是在等一剑封喉。
就是在等王者没有血了,再发大招,
甚至都不是大招,
就是一记普攻。
这记普攻,非常奏效。
这有效的增加了3dfx的法务成本,毕竟美国的律师的收入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虽然,一个月后,法官就此案作出初步裁决。
判决对3dfx有利,并且驳回了英伟达的反诉。
虽然3dfx急于获得赔偿,但是英伟达并没有和解的打算。
这种官司漫长,有很多的法律手段可以使用。
英伟达不着急。
可以慢慢地拖延。
但是,此时3dfx已经是奄奄一息,
再也拖不起了。
在打算卖给英特尔无果之后。
3fdx只能接受失败,宣布倒闭。
并且接受老黄7000万美金买走所有有用的资产。
这绝对是一个低到地板的价格。
自此,3dfx消失了。
而英伟达逐渐从这些对手的尸体上踏过去,迈上了全球GPU的霸主的道路。
六,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1999年,英伟达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上市为英伟达带来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曝光。
在上市同年,英伟达还发布了划时代的产品。
这款命名为GeForce 256平平无奇的显卡。
“Ge”代表几何学(geometry),
“force”则意味着力量,
而“256”则代表着NVIDIA新一代的256位架构,
相较于之前的128位架构(如TNT2)。
这一代的显卡把几何计算的3D流水线从CPU中分离出来,从而释放了CPU的带宽。
正是因为这个改变,
NVIDIA还自豪地将其称为通用处理机,简称“GPU”。
显卡最早是专门显示的2D和3D加速卡,类似ASIC专用芯片,如今进化成GPU之后。
后来将引起一场计算方式的变革,也是算力的革命。
从此刻开始,GPU诞生了,一个可以媲美CPU的计算形态出现了。
一代新王换旧王。
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插曲。
还记得最前面,有个3dfx的工程师小加,他叫加利克。
就是那14个从3dfx入职英伟达的核心工程师之一。
他加入英伟达后。
看到了英伟达的核心代码。
让他大为震惊。
英伟达工程师的工作方式极为潦草。
代码,十分混乱,一塌糊涂。
工具链,一团乱麻。
一些在深夜赶工的模块,成了关键系统的基础模块。
对比起来,自己在3dfx的代码。
条理清楚,注释完美。
但是,英伟达的人毫不在意。
他们唯一在意的就是尽快推出下一代芯片。
通过一代又一代芯片的迭代,从而打败了旧王的3dfx。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比完美更重要的是进化速度,比代码优雅更致命的是执行力强度。
在混沌中狂奔,在混乱中进化。
迭代,迭代,再迭代。
执行,执行,再执行。
引用: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3dfx
2:http://www.sgistuff.net/funstuff/hollywood/jpark.html
3:《英伟达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