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关税 美国“割韭菜”翻车!加欧日墨集体反水,中国成最大赢家

国际 03-29 阅读:1269 评论:0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3月26日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永久关税。

特朗普本意是通过关税,迫使各国入美建厂,以增加就业,同时可以更好掌控拿捏他国。

只是特朗普太高估美国了,现在的美国,不管经济还是军事,已经不是什么例外的存在。

所以,多国强硬反制,这或许好巧不巧的美国在中东,正好跟胡塞武装干架,华丽丽的过去,灰溜溜的后退。

而多年以来,美国经济不管之前高喊什么全球化,贸易自由,其本质就是军事强压下的经济掠夺。

1. 加拿大:“旧关系已结束”

加拿大总理卡尼将关税称为对加拿大工人的“直接攻击”,并宣布两国“旧关系已结束”。

作为美国最大汽车进口来源国(2024年对美出口占其汽车总产量的86%),加拿大计划设立20亿加元战略应对基金,推动本土零部件生产,并研究报复性关税。

安大略省省长福特透露,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标准的汽车可获关税豁免,但美国零部件占比不足50%的车辆仍需缴纳12.5%关税。

2. 欧盟:“经济自残”与对华合作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批评关税“损害企业与消费者”,并启动“反胁迫工具”应对。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警告,关税将导致欧洲车企在美国市场竞争力下降,预计2024年欧盟对美汽车出口额384亿欧元可能进一步萎缩。

为对冲风险,欧盟加速调整对华策略:德国总理朔尔茨强调“对华脱钩不符合利益”,法国外长巴罗率团访华推动干邑白兰地等产品重返中国市场。

梅赛德斯-奔驰等车企计划加大在华投资,将中国作为规避美国关税的“避风港”。

27日,法国外长巴罗率团访华

3. 日本:“最严重冲击”与法律反制

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汽车关税对日本经济影响“极为严重”。

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6万亿日元(占对美出口30%)可能遭受重创。

日本政府计划通过WTO诉讼和双边谈判寻求豁免,同时考虑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

本田、丰田等车企加速将墨西哥工厂产能转向中国市场,以规避关税冲击。

中日韩东亚自贸区谈判

4. 墨西哥:“全面回应”与产能调整

墨西哥总统辛鲍姆称,美国关税“违反美墨加协定”,并威胁对美国商品实施“全面回应”。

作为美国汽车零部件最大供应国(占美国进口量42.8%),墨西哥约100万汽车工人面临失业风险。

为应对冲击,斯特兰蒂斯等车企将加拿大、墨西哥库存转移至美国工厂,并提前向美发货。

全球供应链震荡:成本飙升与产业重构

1. 美国消费者与车企“双输”

安德森经济集团测算,关税将导致美国新车均价上涨3500-1.2万美元,年销量可能减少100万辆。

即便在美国组装的汽车,因60%零部件依赖进口,成本仍将上升数千美元。

特斯拉CEO马斯克直言,关税对特斯拉“影响重大”,其上海超级工厂承担全球71%的出口任务,供应链转移成本高昂。

2. 跨国车企加速“去美国化”

宝马、大众等欧洲车企计划将部分产能从美国转移至中国和东南亚,2024年欧盟对华汽车投资增长14%。

韩国现代汽车宣布追加210亿美元对美投资,但专家指出,这一“以空间换时间”策略难以长期维持。

墨西哥汽车经销商协会警告,美国关税将破坏北美汽车产业一体化,最终由美国消费者买单。

3. 中国市场的“避险效应”

中国成为全球车企的“战略支点”:

欧盟车企加速在华布局电动车产业链,德国巴斯夫与宁德时代合作建设电池工厂;

韩国浦项制铁计划在华扩大汽车钢板产能。

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3143.6万辆(新能源车占比40%),为全球最大市场,吸引各国车企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关税。

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因平均关税6%远超美国1.5%,可能被迫转向中国市场。

全球汽车产业寒冬腊月

长期影响:贸易战升级与全球经济风险

1. 全球贸易额或萎缩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若汽车关税与“对等关税”叠加,全球贸易额可能下降1.2%,拖累全球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

2. 产业链“区域化”趋势强化

各国加速构建“近岸供应链”:加拿大推动本土零部件生产,墨西哥吸引中国车企投资建厂,欧盟与非洲签署《非洲-欧洲汽车产业协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