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篇,不管是按照现价美元算还是算购买力平价(PPP)衡量算,从GDP总量看,印度均远远落后于我国。
所以,面对拥有高素质理工人才、工业门类齐全而极具性价比的我国而言,印度刚买的飞机被打掉,也在情理之中。上一篇的结尾,我们说长期看,印度在人口年龄结构上拥有极大的优势。这一篇,我们用数据展示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多年前,作者看过一篇文章,一位人口学者提到一个观点:长期看,印度人口结构明显优于我国,所以在中国龙与印度象的竞争中,印度会胜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与印度人口结构分别有什么特点?龙与象之争,人口规模相同的前提下,人口年龄结构是个极为关键的因素。下图选择了《世界人口展望2024》中的低预测数据,展示了2025年、2050年和2075年我国与印度人口年龄分布情况。之所以采用低预测数据,是因为从国内这两年的生育情况来看(人口出生率排名世界倒数),我国人口发展趋势,大概率会按照低预测甚至低于低预测的趋势走。我们将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中的男女数据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以条形堆积的百分比图表。

从数据看,2025年,我国人口年龄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小的情况,即少子化现象比较明显,10岁以下人口仅占全部人口的8.8%。2025年4月下旬的时候,本账号分享过按照低预测的1970年到2075年人口年龄结构数据,数据显示,1970年,全国10岁以下的人口,比重为30%。不仅如此,横向对比,印度2025年大约有15%的人,年龄在10岁以下。再过四分之一个世纪,随着生育意愿持续下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变为下头小、上头大的倒三角形态:5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将达到六成左右。作为对比,同一时期印度50岁以上人口约为四成左右。从中坚力量(20岁到35岁)人口比重看,我国2050年仅有13%的人,年龄在这一区间的,印度约为20%。如果生育意愿得不到改善,到2075年,人口年龄结构将处于失控的状态:50岁以下人口在2050年的基础上再下降20个百分点,为22%。同期的印度人口中,45%为50岁以下。届时,哪怕仍拥有7.7亿人口,垂垂老矣的中国,显然阻止不了印度的年轻人从国外奔向更好的生活。结合上一篇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标题所述的结论:20年内,龙胜出;20年后,象胜出。真金白银鼓励生育政策的落地,或许表明了官方的态度:不允许上述的情况出现。但从各国的经验来看,补贴阻止不了生育意愿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允许多元化民族的存在,你可以从包括德国、法国、英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鼓励生育政策里找到答案。从我国历史看,哪怕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仍然保持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同化能力,或许这一次我们仍然可以实现这个伟大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