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新总理对华连发三难 中方冷回:不感兴趣
加拿大总理卡尼就职未满15天,便在中加关系上投下三枚“外交炸弹”。面对渥太华的连环发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直截了当回应:“中国对加拿大的内政变化毫无兴趣。”这句看似平淡的表态,被国际舆论解读为对加拿大政治投机的降维打击。
3月18日,加拿大网络安全中心发布报告,声称“中国利用AI生成技术干预加联邦选举”,指控北京通过深度伪造视频抹黑保守党候选人。
对此,中国外交部在24小时内作出反应,不仅否认所有指控,更反将一军:“某些国家应停止以己度人,中国既无兴趣也无必要关注加拿大政党轮替。”这番回应暗指2022年加拿大情报机构被曝监听在野党领袖的丑闻,令渥太华陷入尴尬。
3月21日,加拿大外长乔利召见中国驻加大使,就四名加籍毒贩在华伏法提出“严正交涉”,称死刑判决“违背基本人权”。中国司法系统随即公布案件卷宗:四名罪犯自2019年起走私甲基苯丙胺累计超2.3吨,证据链完整且经三级法院复核。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指出:“加拿大在孟晚舟事件中践踏司法公正时,可曾想过‘人权’二字?”数据显示,加拿大国内芬太尼滥用已致年均7000人死亡,其选择性关注引发舆论反讽。
3月25日,加拿大向世贸组织提交长达87页的申诉书,指控中国对价值26亿美元的加输华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违反自由贸易原则”。这份申诉却刻意回避关键事实,2024年10月,加拿大率先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提升至35%,并对钢铁产品加征25%“国家安全税”。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加拿大此举导致中国车企损失约15亿美元订单,其单边主义行径直接触发对等反制。深究加拿大的“碰瓷式外交”,地缘政治焦虑显露无疑。作为七国集团中唯一与美国接壤的国家,加拿大2023年对美贸易逆差突破1200亿美元,军费开支的73%用于支付北约分摊费用。
特朗普政府近期重提“北美能源一体化”计划,要求加拿大以原油折扣价保障美国战略储备,更令渥太华如坐针毡。卡尼政府选择在此时对华示强,被观察家视为转移国内压力的政治操盘,加拿大民调显示,62%民众认为政府“过度追随美国损害国家利益”。
历史经验表明,加拿大对华政策始终在“经济理性”与“意识形态站队”间摇摆。这种机会主义作风,在卡尼时代可能遭遇更严峻考验:中国已连续五年稳居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1142亿加元,但加拿大对华出口占比不足总出口额5%。
正如多伦多大学全球事务研究院报告所言:“当渥太华把外交变成表演艺术时,真正受损的是本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