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加班” 有判罚,职场新态需正视
推荐
05-02
阅读:29
评论:1
李女士入职某公司后,常于休息时间通过微信处理工作事务,离职时向公司索要 12 万元加班费遭拒,双方对簿公堂。法院经审理,依据李女士提供的证据,认定其休息时间工作超出简单沟通范畴,属加班行为,判决公司支付 9 万元加班费,二审维持原判。
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企业管理制度与数字工作模式的脱节。许多企业仍沿用工业时代的考勤制度,却要求员工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这种矛盾实则是将管理成本转嫁给劳动者。此判决给所有企业敲响警钟:数字化不是无偿占用员工休息时间的借口。
未来,随着远程办公普及,类似的"隐形加班"争议只会更多。这要求劳动法与时俱进,也提醒企业:在享受数字红利时,更需建立与之匹配的权益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