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为何从不“碰”黄花大闺女?

推荐 03-19 阅读:118 评论:0

打开《水浒传》或《金瓶梅》,很多人都会对西门庆这个名字印象深刻。

他周旋于多个女子之间,但你有没有发现,他从不和未婚姑娘发生关系。

这不禁让人好奇:一个生性风流的人怎会对黄花大闺女没兴趣?

西门庆的风流史

西门庆算是《水浒传》和《金瓶梅》中风流人物的代表。

他不仅调戏潘金莲,甚至还与她一起设计害死了她的丈夫。

西门庆的情感生活不止于此。

他先后纳了许多妾,如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等。

这些女人的共同点是,她们都非黄花大闺女。

为何西门庆不去找那些未曾嫁人的姑娘呢?

这还得从古代“黄花大闺女”的由来说起。

黄花大闺女的由来

“黄花大闺女”这个词有着久远的历史。

传说晋朝末年,公主寿阳在御花园中玩耍时,一朵梅花落在了她额头,宫女用粉料将梅花图案绘在公主额上,成了当时的流行妆容。

这种妆容后来被称为“梅花妆”,多用于未出嫁的姑娘。

由于当时的粉料多为秋季采集的菊花花粉,所以额头绘制的花被称为“花黄”,久而久之,未婚的姑娘就被称为“黄花大闺女”。

西门庆的正妻与小妾

在《水浒传》和《金瓶梅》原文中,西门庆有两位正妻和多个小妾。

正妻陈氏和吴氏都是黄花大闺女,但她们是通过正常婚姻嫁给西门庆的。

而那些小妾,无论是李娇儿、卓丢儿,还是孟玉楼,无一例外都曾经嫁人或是青楼女子。

娶正妻和纳妾在古代有很大区别,尤其在宋朝,一夫一妻制是法律规定,而纳妾则没有严格的限制。

正是这种法律和社会观念上的区分,决定了“黄花大闺女”不甘心成为妾,宁愿保持贞洁等待良缘。

纳妾与娶妻的区别

古代的婚姻制度讲究一夫一妻,在妻子同意的情况下,男人才可以纳妾。

纳妾时不需要举办隆重的仪式,只需从侧门接入即可。

因此,家世清白的黄花大闺女不愿意成为小妾。

作为普通百姓的西门庆,即便生活富裕,但身份地位并不高,不敢贸然违背这种社会规矩。

娶正妻要求对方家世清白,而纳妾则相对宽松,所以他多选择那些愿意做妾的女子。

西门庆的妾们

西门庆的第一位妾李娇儿曾是青楼女子,能歌善舞、深谙情趣,正好满足了西门庆的需求。

卓丢儿也出身青楼,不过她身处条件较差的黑窑子。

她们与西门庆相遇,多是因为经济困窘或者生活无着。

孟玉楼是布铺老板的遗孀,家境颇为殷实,被西门庆捡了个便宜娶为妾。

孙雪娥是陈氏的陪嫁丫鬟,她能在陈氏去世后成为妾,也只是因为熟悉家务罢了。

至于潘金莲,她虽然是一名正妻,但在害死武大郎后甘愿做小妾,更不可能是黄花大闺女。

结尾

西门庆虽风流成性,却从不“碰”黄花大闺女,其实有多个原因。

一方面,未出阁的姑娘多坚守妇道,不轻易上街,更不会与他人私会。

另一方面,西门庆作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并没有足够的身份和地位去违背婚姻制度的约束。

再有就是,他更倾向于青楼女子和二婚女子,因为她们的生活经历和个人处境,使得她们更容易接近和取得信任。

他不仅享受她们的情感和身体,还觊觎她们背后的财富。

这种选择,其实是对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无声反抗和妥协。

他这个人物,既展示了人性的风流面,也突显了社会的严酷现实。

西门庆的故事让我们思考,不同类型的关系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规则和人性因素。

或许,这种复杂性正是古代文学作品百读不厌的原因。

理解这些,就能更好地解读《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人情百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