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宁静 守护民心

社会 03-25 阅读:2 评论:0

(作者:王晓敏)据报道,为解决群众“家门口”的噪声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部从管理企业行为、监测声环境质量、划定噪声敏感区域等方面入手,推动在全国建成2132个宁静小区。因为环保有要求、群众有期待,以“消除杂音、睡得安心”为主要标志的宁静小区建设得以快速推广。(《光明日报》2025.2.18)

在环保事业不断推进的进程中,解决群众 “家门口” 的污染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环境环境部聚焦于此,从多个关键方面发力,大力推动宁静小区建设,全国 2132 个宁静小区的建成便是这一努力的显著成果。

管理行为是解决噪音污染的前端关卡。环境环境部规范各类可能产生噪音的行为,对施工、交通、商业活动等进行严格的时间与音量限制,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严格的监管,让噪音在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这一举措体现了环境环境部对问题根源的精准把握,从源头上减少了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监测声质量则为治理噪音提供了科学依据,准确的监测数据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噪音的分布、强度和变化规律,环境环境部利用这些数据,及时调整治理策略,做到有的放矢。这种科学严谨的态度,确保了治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划定敏感区域是保护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防线,将居民区等对噪音敏感的区域进行明确划定,加强对这些区域的保护力度,这一措施就像是为居民们打造了一个安静的 “保护区”,让居民在其中能够免受外界过多噪音的侵扰。

正是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举措,使得宁静小区建设得以顺利推进。而 “消除杂音、睡得安心” 这一主要标志的达成,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更提升了居民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

宁静小区的建设意义深远。它不仅是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具体行动,更是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的生动实践。这一行动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信号:政府重视群众的生活环境,致力于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时,也激励着更多人关注环保、参与环保。

在未来,随着环保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宁静小区出现。环境环境部的这一努力为全国环保工作树立了榜样,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城市将充满更多宁静的角落,人民的生活也将在优美的环境中更加幸福美满。(作者单位:江油实验中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