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岛国转向中国引震荡,基里巴斯矿产合作掀地缘博弈
太平洋心脏地带的基里巴斯突然成为国际焦点,这个陆地面积仅811平方公里的岛国,因向中国抛出深海采矿合作橄榄枝,引发国内反对派激烈反弹与西方阵营集体焦虑。随着加拿大企业单方面终止价值27亿美元的矿产协议,基里巴斯总统塔内希·马茂紧急向北京求援,却遭遇反对党领袖兰伯恩"卖国求荣"的激烈指控。
这场合作风波的核心,是位于基里巴斯专属经济区内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顿断裂带。该海域海底蕴藏着约210亿吨多金属结核,包含镍、钴、铜等战略矿产,估值超过3.4万亿美元。加拿大鹦鹉螺矿业公司原计划在此部署深海采矿系统,却在2024年1月以"收益分配分歧"为由突然撤资,导致已完成35%的基建工程陷入停滞。
中国蓝鲸深海工程集团的介入迅速改变局势。该企业自主研发的"蛟龙6000"采矿机器人,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创下连续作业120小时的纪录。根据基里巴斯矿产部披露的草案,中方将采用"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承诺将矿产收益分成比例从加拿大的15%提升至22%,并提供200个技术岗位培训名额。这份协议直接触动了西方神经,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指责中国"正在太平洋复制非洲资源掠夺模式"。
地缘战略价值使这场合作倍受关注。基里巴斯横跨国际日期变更线,其圣诞岛距离夏威夷仅2000公里,掌控着太平洋中部的关键航道。美国战争学院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若在此建立补给基地,可将舰艇部署范围延伸至整个东太平洋。更令西方不安的是,基里巴斯2023年刚与华为签署海底光缆协议,替代了澳大利亚主导的旧有通信网络。
反对派的抗议浪潮暗含外部势力干预。兰伯恩团队在社交媒体发起"守护蓝色太平洋"运动,声称深海采矿将破坏海洋生态。但世界自然基金会基里巴斯办事处主任泰蒂·阿拉纳透露:"加拿大的采矿方案环评等级仅为二级,而中国方案达到四级标准。"当地渔民协会的数据显示,加拿大勘探船队曾造成三个珊瑚礁群毁灭性破坏,而中方采用的封闭式采集技术使沉积物扩散范围缩小了83%。
这场资源争夺战折射出太平洋格局之变。自汤加火山灾后重建至所罗门群岛警务合作,中国近三年在太平洋岛国投入超14亿美元基建援助。悉尼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发现,接受中国投资的国家GDP增速平均提升2.3%,远超区域平均水平。随着"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蓝色经济走廊推进,基里巴斯的选择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瓦努阿图、图瓦卢等国已启动类似矿产合作评估。
在首都塔拉瓦的渔港,贝类养殖户特瓦基·鲁托正期待中国企业的到来:"加拿大公司撤离后,我的贷款利息从5%涨到17%。现在中国项目能提供稳定收购价,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当西方仍在争论地缘影响时,太平洋岛国民众更关心谁能带来切实发展机遇。这场深海采矿合作,正成为检验新型国际关系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