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开始拉帮结派,万斯刚到印度,就开始对中国重拳出击

军事 04-26 阅读:20 评论:0

特朗普本来想报第一任的仇,再次开启贸易战,结果中国用阳谋成功打破美国的一切操作,直接对美国农产品加税,特别是出口依赖度高的州,成为重点打击对象,大豆、玉米、牛肉等核心农产品,是共和党的票仓,目的是引发美国农业游说团体强烈不满,加剧白宫内部矛盾。

第二步用“出口替代+转口贸易”构筑缓冲带,跟第三国完成出口,像越南、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家,完成“规避税壁”,用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订单,加速“去美元化”,提高对芯片、稀土、关键原材料的出口管控,中断或削弱美国产业链,加大对新能源车、光伏、家电等外贸出口退税和补贴,实现“技术—产业—渠道”的完整闭环。

眼看美国无法单独应对中国,特朗普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继承拜登2023年提出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战略,打通印度-阿联酋-沙特-约旦-以色列-欧盟等节点的基础设施、能源跟数字合作,替代“海上丝绸之路”,用港口+铁路+高速通信的体系,避开中国主导的南海跟马六甲航道,从阿拉伯海直接向西贯穿中东,延伸到地中海,绕开中国跟巴基斯坦合作的瓜达尔港和霍尔木兹-苏伊士通道。

可印度作为“锚点国家”,可以强化南亚地位,还为美国提供对冲中国在中亚和西亚影响力的跳板,所以美国让万斯去游说印度,甚至连老婆孩子都带去了,这更加突出印度的地缘位置,是亚洲唯一被纳入经济走廊的国家,地处印度洋要冲,扼守马六甲到霍尔木兹的重要海运通道。

港口节点如孟买、古吉拉特邦的蒙德拉港被指定为走廊起点,将连接阿联酋的杰贝阿里港,构建海运+陆运联动体系,要知道印度已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年龄人口庞大,在政治体制、法律体系上更容易对接美欧国家标准,成为西方打造“替代中国供应链”的头号人选。

在整个战略中,也给印度提供一个向西挺进的战略跳板,跟阿联酋、沙特、以色列的合作,用海湾国家的石油和资本完成能源跟工业的互补,连通中东—以色列—欧洲,大幅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增强向欧出口竞争力,也就是帮助构建“亚欧之间的新通道”。

在看懂美国对印度的定位后,你就明白为什么印度对中国重拳出击,表面上说中国钢铁倾销严重,冲击本地钢铁企业利润和就业,临时征收12%“关税”意图,是在争取时间保护本土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但其实是在帮助美国在“印太对华战略”提供更多帮助,配合美国地缘博弈。

但为什么是“临时”呢?主要是观察中美局势及中印贸易反应,因为印度对中国市场仍有大量出口依赖,如药品、有色金属、IT服务,不敢真正跟中国全面脱钩,除非是美国能提供更多实质性支持(如技术、军工转让、金融便利),印度才可能坐实“站队”,否则一旦中国进行贸易反制,印度有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某种层面上看,印度希望复制“中国制造”路径,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正挑战中国的出口主导地位,压制中国产品进口,是抢占“全球南方”产业份额的直接策略,钢铁是重工业的基础门类,印度希望打压中国、扶植本地企业,正试图补齐“基础工业”的战略缺口。

这本质上是一次多维度战略投石问路,对外“向美国交投名状”;对内“保护国内产业”;对中国“试探底线、保留空间”,可中国绝不会坐实美国和印度的猖狂,中埃联合军演是最好的回击,因为埃及是苏伊士运河的核心国家,是中东、非洲跟欧洲的战略中枢,在胡塞武装搅乱红海,埃及正是美国希望的“新锚点”,中国现在深化军事合作,等于“提前入场”。

美国想从中东脱身,将压力转向亚太,但我们却在中东东侧打通“能源护栏”,还构建“北非对冲区”,阻止印度的印度洋—非洲线”的军事跟港口布局,打破印美“蓝色经济”合作设想,现在正值百年大变局,无论是全球四大势力的哪一方,谁赢得中东战场的胜利,谁就有可能是下一任“天下霸主”,在这喝过关键节点上,我们决不能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