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大公接任毛森上海警察局局长,毛赖着不走,陆:陈毅大军攻来了

历史 04-27 阅读:3 评论:0

【前言】

1949年4月25日,毛主席和朱老总在成功指挥渡江战役后,向全国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这份文件也被称为《约法八章》。

中共上海地下警委决定,把《约法八章》印成传单,直接邮寄到全市警察系统所有巡官以上的警官和军统特务手中,要求传单后另附警告信一封,指名道姓,一人一信。每封信都有针对个人的明确内容,可以说是“个性化”警告。尤其对头头,内容更具体。

自5月11日起,超过2000份《约法八章》和《警告信》通过邮政系统被寄送到上海警察局全体警官的住所,这无疑在内部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心理冲击。作为当时国民党上海警察局的负责人,毛森同样收到了这些信件。

他外表看起来平静无波,似乎一切如常,但实际上,内心早已被深深的恐惧和不安所笼罩。那一夜,毛森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5月24日,毛森派人前往警察局警员消费合作社寻找陆大公。尽管毛森一直将陆大公视为仇敌,但这次见面时,他却意外地请求陆大公接替自己的职位。那么,陆大公究竟是谁?他与毛森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陆大公代理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局长】

1930年,陆大公从上海格致中学毕业后,顺利考入香港大学。然而,由于经济困难,他不得不放弃学业,转而寻找工作机会。恰逢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在报纸上发布招聘华籍副督察员的消息,这一职位俗称“副捕头”。陆大公立即报名参加考试,并成功被录用。

1941年,陆大公正式上岗。就在那年的12月,太平洋战争一打响,日本军队就冲进了上海公共租界,接管了警察局,陆大公被留了下来继续工作。到了1942年8月,日本把上海公共租界的管理权交给了汪伪政府,陆大公的职位也一路飙升,最终做到了总局警备科长。后来他自己开玩笑说:“我先后经历了美英、日军和汪伪三个不同的政权,可以说是‘三朝元老’了。”

1945年日本战败后,国民党政府接手了上海的管理工作。陆大公因为在上海警务系统工作了16年,对当地情况非常了解,因此被继续留用。然而,他并非国民党员,在国民党内部也没有强有力的支持者。到了1948年,俞叔平出任上海市警察局局长后,直接将他调任为警察局警员消费合作社主任,剥夺了他在警务方面的实际权力。

内战爆发后,陆大公亲眼看到国民党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贪污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面对这种局面,他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就在这时,原上海警备司令杨虎与中共地下党建立了联系,成立了秘密组织"兴中学会"。在杨虎的邀请下,陆大公加入该组织并出任总干事一职。

通过杨虎的引荐,中共代表吴克坚与陆大公取得联系。吴克坚向陆大公详细讲解了中共对起义人员的优待政策,并劝说他彻底脱离国民党政权,转而支持人民阵营。在吴克坚的劝说下,陆大公最终下定决心,选择弃暗投明,加入起义队伍。

陆大公后来和地下党的肖大成接上了头。他经常把警察局里的消息和反动派的动向告诉肖大成,同时按照肖大成的安排执行任务。

1948年12月,毛森成为上海警察局长后,立即加强了对警局的掌控,推行高压政策。很快,杨虎与中共地下组织的接触被察觉。毛森命令手下展开全面调查,最终发现陆大公在“兴中学会”担任总干事的身份。

那天,毛森的主任秘书应志春召见了陆大公。起初,他们聊了些无关紧要的话题,随后应志春突然严肃起来,语气严厉地说道:“如果有人和共产党有联系,现在主动交代,可以免于处罚;但如果隐瞒不报,一旦被发现,不仅本人会被枪决,全家也将难逃一死。”

经过肖大成数月的悉心指导,陆大公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面对这些话语,他并未感到慌乱,而是从容应对,展现出沉稳的态度。

1949年5月,陈毅指挥的解放军部队接连拿下南京和杭州,随后直逼上海。国民党军队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不断溃退,战局迅速向有利于解放军的方向发展。

5月7日一早,蒋介石一家三代人登上了由轮船招商局派来的“江静”号客轮,在“永康”舰的护送下,悄悄从复兴岛出发,途经舟山,最终逃往台湾,自此与大陆再无联系。

毛森带着手下奉命驻守上海,试图阻止解放军前进。他召集了一批心腹开会,在会上恶狠狠地说:“陆大公这人太危险了,他对上海了如指掌。要是他落到共产党手里,被他们利用,咱们就麻烦了。不如趁早把他干掉,省得后患无穷。”

毛森的助理应志春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与其处决陆大公,不如让他为我们所用。我们撤离后,需要有人来维持过渡期的秩序,陆大公正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何必非要置他于死地?”

陆大公因此幸免于难。事后,他得知了这一情况,意识到自己处境十分危险。

就在这时,张达,之前在上海警察局督察处当处长的那位,突然跑来找陆大公。张达不仅以前是陆大公的上级,还跟毛森关系不错。于是,陆大公就把自己珍藏的三把手枪送给了张达,希望他能在毛森面前替自己说几句好话。张达爽快地答应了,随后带着陆大公去了毛人凤的住处。毛人凤是军统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当时担任“国防部”保密局局长。

与毛人凤会面后,对方要求陆大公提交一份个人履历。陆大公回家后,草草写了一份简历交差。他推测,递交这份材料后,对方可能会误以为他已经加入他们的阵营。次日,毛人凤派人到陆大公的工作地点,要求他接收一台无线电设备和密码本。陆大公以不懂技术为由婉拒了这一要求。

毛人凤的手下突然拿出120块银元,说是给陆大公三个月的补贴。陆大公虽然心里没底,但为了不引起怀疑,只好收下。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再加上那几天他跟肖大成断了联系,所以没来得及向上级汇报。

新中国成立后,陆大公因其过往经历接受了组织审查。在特殊历史时期,他的行为实际上为地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护。后来,当毛森匆忙撤离时,选择让陆大公出面维持局面,这一决定或许与他在掩护工作方面的作用存在关联。

5月24日清晨,解放军部队逼近上海市中心。在紧急撤离前,毛森派人联系陆大公,希望他出面接手烂摊子。会面时,一向凶残的毛森突然变得和颜悦色,对陆大公说:"台湾援军迟迟未到,上海战况危急,我们接到命令准备撤退。现在想请你担任市警察局代理局长,协助维持上海秩序。"

毛森随后谈及杨虎,提议让他担任上海警备司令。面对这一重要安排,陆大公以找杨虎为由,迅速离开了办公室。之后,他立即向肖大成报告了情况,得到的回复是:“你暂时代理局长一职,并寻找合适时机策划起义。”

陆大公获悉杨虎藏身于上海某位英国人的住所,但他并未前往查探。按照肖大成的吩咐,他仅以未能找到杨虎为由,敷衍了毛森的询问。

【毛森迟迟不走,陆大公用计谋将其吓退】

陆大公上任代理局长后,首要任务便是全面掌控义务警察的领导权。他立即派遣肖大成迅速组建“义务警察指挥部”,并号召全市的义务警察积极参与治安维护工作。

在代理局长的办公室里,肖大成和陆大公正忙着筹备起义事宜,气氛相当紧张。就在这时候,毛森突然闯进了陆大公的办公室。他一看到陌生的肖大成,明显愣了一下。离开之前,毛森还特意瞪了肖大成一眼,眼神里充满了敌意。

肖大成立刻意识到毛森的用心,他告诉陆大公:“毛森可能已经起疑,我再待下去只会坏事。”

肖大成迅速出发前往寻找原机动车大队的负责人钟敏。这个大队装备精良,拥有20辆装甲车、18门迫击炮和战防炮,以及重型轮式战车等武器。肖大成的目标是将这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此来确保上海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肖大成与钟敏见面时,两人握了握手,表现得挺热络。不过,这一幕被毛森的手下瞧见了。钟敏一下子慌了,脸色都变了。肖大成见状,赶紧掉头跑回陆大公那儿,告诉他钟敏看起来不对劲,搞不好临阵退缩,会出卖他们。

在商议之后,肖大成和陆大公决定让原机动车副大队长喻飞重新上任,他之前已被地下党成功争取过来。就在三人抵达机动车大队时,毛森打来电话,命令他们沿苏州河北岸部署防线,准备向解放军发起炮击。

肖大成果断下令:“不执行毛森的命令。马上通知各中队,带上所有装备去江宁分局集合。”

喻飞随便找了些借口,应付了毛森的询问。没过多久,机动车大队的各个中队长就收到了喻飞的指示,纷纷从不同地方赶往预定地点集合。

陆大公发现肖大成在机动车大队主持工作,于是迅速返回代理局长的办公室。然而,令他烦恼的是,尽管毛森已经将“局长”职位交给他暂代,但毛森本人却仍然留在“局长市”内,迟迟不肯离开,还时不时对他下达指令。

陆大公从警察局户籍科副科长那里得知,毛森下令销毁所有户籍记录和档案。副科长前来征求他的意见。陆大公立即回应:“虽然我是代理局长,但我的命令必须执行。所有户籍资料和档案都要保留,不能销毁。如果有人不遵守,责任由你承担。”

陆大公指示户籍科长妥善保管全市的户口资料,共计10万份档案。这位科长严格执行了上级的命令,确保所有户籍文件完整无缺地留存下来。

下午四点,毛森怒气冲冲地拨通了机动车大队的电话,厉声质问道:“你们胆子也太大了,谁允许你们擅自撤走负责保护我的四辆装甲车?”

肖大成拿起电话,语气严肃地说道:“毛森,你的好日子到头了,现在还装什么威风?”

毛森怒不可遏地吼道:"你胆子可真不小,你算老几?"

电话那头传来一句话:“我是一名中共党员。”

毛森听闻此事,低声喃喃道:"机动部队已经倒戈了。"

肖大成对着话筒,语气平稳地告诉毛森:"机动部队已经投诚,现在正按解放军指示行动。你们想在撤离前炸毁上海的算盘彻底落空了!"

陆大公自信满满地说道:“陈毅的部队已经逼近了!根据准确消息,共产党的主力正顺着苏州河,从西向东像一把利刃直接刺向我们市中心的警察总局,目的是切断我们前往吴淞口撤退到台湾的路线!”

毛森不假思索地感叹道:“共产党的实力真是强大,陈毅的军事才能堪称卓越!”

陆大公接着说道:"听说在孟良崮干掉张灵甫将军的,就是陈毅那支队伍!"毛森听到这句话,脑袋嗡的一声,心里直打鼓。他琢磨着,眼下最要紧的就是赶紧开溜。于是,他故作平静地说:"警备司令部刚刚来电话,让我马上过去一趟,商量怎么守住上海的事。"

毛森迅速整理好关键资料,带上两名心腹和几名护卫匆忙撤离。夜幕降临时,他和随行人员分别坐进两辆小车,仓促离开了上海市警察局。

【陆大公受到陈毅的接见】

5月27日,李士英等人在宽敞的局长办公室内就座后,张文炳引领警察局代局长陆大公进入。陆大公随即向李士英副部长移交了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的官方印章。

李士英在大家面前公开表示: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解放了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标志着这座城市完全脱离了国民党政权的控制。这一历史性时刻为上海的崭新篇章揭开了序幕。

5月28日,在李士英的陪同下,陆大公前往上海人民政府办公室,与当时担任三野司令员及上海市师长的陈毅会面。见到陆大公到来,陈毅立即起身,主动上前与他握手。陆大公情绪激动,甚至流下了眼泪。

陆大公原本以为陈毅会首先询问他的个人背景和工作交接细节,但出乎意料的是,陈毅的重点一直放在上海市区的交通状况上,反复提及这一话题。

陈毅询问陆先生:"你在上海待了这么多年,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关于上海的交通问题,我想听听你的想法。你觉得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希望你能详细说说你的建议。"

陆大公解释道:“上海城区人口密集,车辆众多,道路宽窄不一,布局不够规整。”

陈毅向陆大公咨询解决交通问题的建议。陆大公指出,南京东路道路狭窄,人流量大,加上黄包车、自行车和卡车混行,导致交通状况十分混乱。他提议,应将自行车和卡车分流到其他道路,以缓解交通压力。

陈毅高兴地表示:"陆先生的想法非常不错。"

陆大公发现陈毅态度随和,便直接说道:

曾在公共租界担任高级警官的我,深知外国巡捕对中国人的歧视。在巡捕房内,他们从不尊重我们,常用“密斯脱”称呼,甚至不用“请”字,仅用手势示意,态度傲慢。对于普通百姓,外国人的暴力行为更是家常便饭,拳脚相加毫不顾忌。

陈毅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我们共产党人具备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执行力,既有勇气打破旧的社会秩序,包括旧中国和旧上海,也有信心构建全新的社会体系,即新中国和新上海。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曾经被称为“十里洋场”的地方,将迅速转型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化的繁荣都市。

经过一番长谈,陆大公考虑到陈毅公务缠身,便起身道别。陈毅亲自将他送到办公室门口。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市长邀请陆大公参与上海交通法规的制定工作。在担任交通管理顾问期间,陆大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完善城市交通管理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1992年,这位交通管理专家在上海辞世,享年82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