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周总理女婿在朝鲜与金日成女秘书同居,彭德怀大怒:我枪毙了他
1951年,抗美援朝进入最胶着的阶段,著名话剧演员金山带领一个创作组前往朝鲜战场体验生活,为创作一部名叫《患难与共》的电影做准备。
金山还有另一重身份,他的妻子孙维世是周恩来的养女,两人因排练话剧《保尔·柯察金》而结缘,不久后金山与前妻张瑞芳离婚,并在离婚后迅速迎娶了孙维世。这段婚姻遭到了周恩来的强烈反对,但孙维世以“婚姻自由”为由坚持,最终周恩来只能同意,但他没有出席金山和孙维世的婚礼。
金山和孙维世
金山到达朝鲜后,金日成对他非常欢迎,专门派自己的女秘书担任他的向导兼翻译。但令人没想到的是,风流成性的金山又与这位女秘书坠入情网,两人竟然还同居了起来。
当时中朝人民还在前线浴血奋战,此事的政治影响自然十分恶劣。金日成直接下令将那个女秘书枪毙了,由于金山是中国人,金日成将他交给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处置,彭德怀也十分气愤:“我们正在流血牺牲,他到这里风流腐化来了,这还了得?我枪毙了他!”
中国驻朝鲜大使馆鉴于金山的一切组织关系都在国内,便将他送回国处理了。最终金山被开除党籍、撤职查办,并被送到工地上去劳动改造。
金山的事情并非孤例,在当时的朝鲜战场上,由于大量朝鲜男性参军或牺牲,后方女性比例急剧上升,在某些地区,男女比例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8,大量志愿军官兵与当地妇女的接触日益频繁,情感纠葛风险剧增。这一问题很快引起了彭德怀的重视。
彭德怀
1953年,彭德怀要求志愿军总部下达了一条军令:“战时发生作风问题者,无论官兵,一律枪毙!”
这条铁律的制定,源于多重现实考量:
1.战争机动性:志愿军部队经常要紧急转移,若官兵因牵挂情感而分心,可能延误战机。
2.战后安置难题:美军撤离日本后遗留的混血儿童问题已警示中朝双方,跨国婚姻将衍生复杂的国籍、户籍矛盾。
3.军民关系维护:朝鲜男性大量战死,若志愿军与朝鲜女性产生纠葛,易引发当地男性不满。
4.国际形象塑造:志愿军以“正义之师”形象入朝,任何违纪行为都可能被敌方政治化宣传。
彭德怀和金日成
这条铁律的执行效果是显著的,志愿军第42军军长吴瑞林曾回忆,虽然确实有极少数战士因作风问题被处决,但这样的事件很快就销声匿迹了。绝大多数志愿军战士都能够严格遵守纪律,以高尚的道德操守赢得了朝鲜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1953年7月,在朝鲜停战协议签订期间,几名群众向彭德怀反映,有几个军长存在居功自傲、追求享受的腐化苗头,彭德怀当即严厉批评了这几个军长。不料其中一位资历较老的军长反驳说:“中南海还选妃呢,我们跳跳舞、搞点文化娱乐活动,有什么不可以?”
“中南海选妃”的传闻马上引起了彭德怀的重视,他经过调查,了解到这是中央警卫局为了给中央领导举办舞会和开展警卫部队文化工作,专门成立文工队选调女文工队员,总政治部还向全军发出选调女文工队员的电报,并提出了“面貌清秀、体态端正”等条件。后来中央警卫局对各单位选送来的女文工队员过分挑剔,引起了军内领导的不满,才有了“中南海选妃”这样的议论。
彭德怀回国后,马上向毛泽东报告了此事,毛泽东表示自己不知道,彭德怀直率地说:“你们经常跳舞,怎么会不知道?”
毛泽东和彭德怀
毛泽东接受了彭德怀的批评,立即指示撤销刚成立的中南海文工队,并责成彭德怀和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负责处理此事。最后罗荣桓责成签发电报的总政副主任和中央警卫局局长作书面检讨,并对擅自给选女文工团员附加外貌条件的秘书做出撤职处分。
这件事过后,总政治部派出工作组深入部队内部,调查居功自傲、追求享乐腐化的行为,仅在半年内就查出腐化堕落、违法违纪的兵团级干部3人、军级干部12人、师级干部205人,这些人都受到了相应的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