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孔令华和李敏吵架同事劝和,李敏:他让我看望母亲,我不去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毛主席对女儿的婚事也十分重视。1958的一天,毛主席把李敏叫到身边,想与女儿谈一下恋爱问题。
在与父亲敞开心扉地聊了许多之后,一个晴朗的天气,李敏把孔令华领回了家。
“小孔是个老实人”李敏和孔令华是同学,因李敏从苏联回国还不熟悉国内生活,孔令华多有照顾。一来二往,两人便确认了恋爱关系。
从相识到相恋,李敏和孔令华心照不宣谁也不曾提起自己的家世。因为在他们看来,相爱才是他们结婚的基础,对于家庭状况、工作职务都无关紧要。
不过,毛主席还是问起了孔令华的家庭,这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终身大事的关心。
1958年的一天,孔令华在李敏的带领下来到了菊香书屋,毛主席上下打量之后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关于结婚之事,毛主席建议女儿去征求一下她母亲的意见,说:“你们的事,是件大事,我同意了,还要征得你妈妈的同意。如果你妈妈没得意见,你就跟小孔去见她的父母。俗话说,丑媳妇也要见公婆哩!”
于是,孔令华和李敏乘车到了南昌,见到了贺子珍。贺子珍十分喜欢孔令华,亲切地叫孔令华为“小孔”,不过,她还是告诫女儿高中毕业以后再结婚,因为结婚之后就无心学习了。
李敏听从了母亲的建议,将婚事定在了1959年。
1959年毛主席南下视察,担心错过女儿的婚事,他几番打电话到菊香书屋交代:“一定要等我回去再举行婚礼。”
庐山开会期间,毛主席思绪纷飞决定与贺子珍见一面。分别多年的战友此刻重逢,他们放下过往,谈起了女儿的婚事。贺子珍说我已经见过了小孔,我满意,他们结婚你同意了,我也同意。
8月27日晚上,毛主席回到北京,李敏和孔令华到火车站迎接。
两天后,一场简单的婚礼在中南海举行,毛主席亲自主持,他举杯祝贺新人:“你们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还风趣地对孔令华说:“不用忧来不用愁,二人心意两相投。”
孔令华的父亲也参加了婚礼,毛主席与亲家举杯同庆,笑着说:“孔将军好家教,令华是个老实人。”
婚后,孔令华和李敏真正做到了心意两相投,他们相依为命,共同对抗生活的艰难与困苦。
生下孔继宁没多久,李敏和孔令华就搬出了中南海,住到了一间不大的平房中。那时他们大学还没有毕业,没有经济来源,全靠家里的资助,一直到大学毕业分配工作之后。
孔令华毕业后在北航当教师,后来参军到部队里工作,李敏也在普通单位工作,每月的工资非常有限,总是觉得手头紧。幸好他们的孩子交由贺子珍或者孔从洲夫妻抚养,压力减轻不少。
那时,孔令华将所有的工资都交由李敏收着,李敏虽然掌管着钱,却舍不得花。
他们的生活很节省,冬天熬白菜,一天几顿地吃。吃不完的东西,李敏舍不得倒掉要热一遍再吃。
李敏穿着从不讲究,即使孔令华每年特地给她买一两件漂亮的衣服,她也不舍得穿,常年就一套布军装。别人劝她换一套,她总说:“好衣服我有,你哥哥给我买的,平时不舍得穿,留着出门或者会客时再穿。”
人们唯一一次见李敏穿新衣服是毛主席诞辰纪念日那天,但她穿过以后就会藏起来,压进箱底。孔令华每次回到家,都要李敏换新衣服,因为再不穿样式就老旧了,然而李敏总是舍不得。
作为毛主席的直系亲属,李敏和孔令华的生活却是艰苦的,但他们从不抱怨,反而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了。
孔令华与岳母贺子珍贺子珍革命一生,命运坎坷,为女儿能找到终身伴侣而感到十分高兴。这位善良的革命母亲像许多普通母亲一样疼爱女婿,她希望女婿能够经常在她跟前。
孔令华也十分尊敬和关心岳母,经常到上海探望。
毛主席去世时李敏刚好在北京,巨大的悲痛让她无暇顾及在上海的母亲。孔令华担心贺子珍会撑不住,第一时间派家人到上海照看。北京的治丧活动结束后,孔令华马上奔赴上海,守候在贺子珍的身边。
贺子珍听闻噩耗后就一直哭,在悲伤流泪之后又变得非常镇静,整天不吃饭,哀痛地反复对孔令华说:“你们没有照顾好爸爸,他去世时你们竟没有一个在身边。”
孔令华有苦难言,悲伤地低下头不说话。
1979年,贺子珍在李敏和孔令华的安排下第一次来到北京。在毛主席去世不久后,贺子珍突然中风瘫痪,此行除了治病,还为了到毛主席纪念堂去祭拜。
孔令华和李敏推着贺子珍的轮椅来到纪念堂,把事先准备好的花圈敬献在毛主席的坐像前,贺子珍泪流满面。
贺子珍在北京301医院住了一年多,在孔令华和李敏的精心照顾下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每次有熟人探望,贺子珍总是笑容满面地问长问短。女儿女婿和孙子们能在她身边,让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但是,根据组织安排,贺子珍最终还是回到了上海养病。这次回上海之后贺子珍就一病不起,病情不断加重,身在北京的李敏夫妇很是担忧。
1981年,孔令华的同事杨柏泉要带一些同志到中南海参观。当时中南海尚未对外开放,他便打电话向李敏求助。
李敏很痛快就答应了,于是,杨柏泉就带着20多人乘车来到了李敏的寓所。
刚进门不多远,孔令华迎面走了过来,只见他满脸不高兴地说“你来得正好,我们刚吵过嘴,帮我劝劝她。”说完,便走出了大门。
此时李敏还未吃早饭,便留下杨柏泉吃饭,她将洗好的菠菜未切寸直接放进了锅中,并解释说:“这是我们湖南人的习惯。”
杨柏泉见李敏神色自若,便问:“李大姐,我刚进门的时候碰到了孔副政委,听说你们闹了点别扭。”李敏说:“没错。他叫我去上海看望我母亲,我说我不去,他问我为什么不去,我顶他一句说你看我这个样子怎么去。然后他就生气地走了。”
“为什么不去呢?”杨柏泉也很疑惑。
李敏说:“不是我心狠不去上海看望母亲。世间母女感情应该是最真挚的,我没有理由不去上海尽孝。可我腰部毛病让我坐不起来,需要别人扶着才能起来,像我这样的身子去上海,只能让母亲担心。”
出于这种考虑,李敏没不去。
了解原委后,杨柏泉笑了:“您和孔副政委对待老母亲的感情是一样的,只是表现方法不同。他应该体谅您,您也应该理解他。”
听了杨柏泉的话,李敏也笑了,没有了刚才抑郁的表情,反而有些后悔,不该对丈夫发脾气。
李敏和孔令华结婚许多年,相敬如宾,很少红脸拌嘴,唯一一次拌嘴还是为了贺子珍,可见他们的感情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