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后首次回应中美关系:俄罗斯副在华阐明平衡战略
俄罗斯与中美两国的关系,微妙而复杂。
近日,俄罗斯奥韦尔丘克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的讲话,为我们理解这一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正值俄乌冲突后,此次讲话格外引人注目,也成为各方解读俄罗斯对中美关系立场的重要依据。
本周五,奥韦尔丘克出席了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
在谈及中美俄关系时,他明确表示,俄罗斯不会为了发展与某一国的关系而牺牲与另一国的关系。
这一表态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它体现了俄罗斯在当前地缘政治格局下力求平衡,避免过度卷入大国竞争的战略意图。
这番话背后,是俄罗斯在复杂国际局势下的深思熟虑。
俄罗斯的目标是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保持自身的战略灵活性,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他们试图在不选边站队的前提下,从多边关系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回顾特朗普时期,美国曾试图拉拢俄罗斯对抗中国。
特朗普多次公开表示,中俄走近是奥巴马和拜登政府的重大失误,他致力于拆散这一“危险的同盟”。
他认为中俄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而美俄则在意识形态等方面拥有共同点,加之俄罗斯对美国经济的依赖,他相信可以将俄罗斯拉到自己这边。
面对特朗普的示好,俄罗斯采取了务实的策略。
在一些问题上,例如稀土资源开发,俄罗斯表现出与美国合作的意愿,普京曾在2月底表示愿意与美国合作开发俄罗斯的稀土和铝矿资源。
但在涉及核心利益的敏感问题上,例如核谈判,俄罗斯则保持了高度的谨慎。
特朗普曾希望将中国纳入美俄核谈判,但俄罗斯深知中方立场,并未轻易迎合。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是否加入核谈判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俄罗斯会尊重中方的选择。
他认为,中国的核武库规模与美俄尚有差距,等到中国达到类似水平后再讨论也不迟。
拉夫罗夫还补充说,如果要中国加入,那么英法等拥核国家也应参与,以确保公平性。
俄罗斯在中美之间的平衡策略,也为其带来了 tangible 的收益。
2019年中方取消了对俄罗斯大豆的进口限制,同年俄罗斯家禽产品重返中国市场,2020年俄罗斯牛肉产品也首次进入中国市场。
中俄农产品贸易额快速增长,从2014年的11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4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40%。
中美贸易摩擦也为俄罗斯创造了机会。
2019年中国对美国液化天然气加征关税,导致美国液化天然气更多地流向欧洲市场,减轻了俄罗斯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
俄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所所长佩斯卡娅曾表示,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让俄罗斯有机会减少对外贸易中的“长期折扣”。
奥韦尔丘克此次在中国的讲话,也表明俄罗斯明白中国清楚其立场。
在可见的未来,中美博弈仍将是国际关系的主旋律,俄罗斯将继续其灵活的平衡策略。
如果美国放松对俄制裁,俄罗斯可能会调整对华关系;如果民主党重新执政并对俄强硬,俄罗斯则可能进一步“向东看”。
从稀土合作到核谈判,从农产品贸易到能源出口,俄罗斯在中美之间小心地寻找平衡点,力求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中维护自身利益。
未来,俄罗斯将如何在中美之间继续“走钢丝”?
又会对全球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