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的母星为何很落后,异形契约的那个星球只是实验基地?
为什么《普罗米修斯》工程师的母星这么落后呢?
难道《异形:契约》的那个星球和地球一样,只是工程师的实验品吗?

《异形:契约》的工程师只是实验品?
删减版番外短片揭示真相在《普罗米修斯》有一个场景,大卫独自发现了工程师的秘密,并确定了每一个圆谷包下面都有一艘工程师的飞船。
之后他和伊丽莎白肖成为了最后的幸存者。
大卫驾驶马蹄形的主宰飞船,在伊丽莎白肖的强烈要求下,决定前去探访工程师的母星,并找到他们想消灭人类的原因。

既然大卫能看懂工程师的文字,那么理论上来说大卫是不会走错路的。
飞船离开LV223星球之后,把始祖异形迪肯永远的留在了这个星球上不知所踪。
在飞船上伊丽莎白肖修复了大卫,然后两者的关系变得十分友好,大卫教会了肖使用工程师的导航星图,并让她学习驾驶飞船。
我们来看一下《异形:契约》番外短片,大卫的原话:
有一部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为《异形:契约》和《普罗米修斯》发布的特别短片,名字叫《普罗米修斯号的幸存者》。
大卫的独白说了一句话:
我们设法启动了工程师的飞船,设定了到达他们老家的路线。
从大卫的独白可以听出来,他们就是去工程师的母星。

由于航程和距离比较远,伊丽莎白肖穿上工程师的袍子进入了休眠状态。
一直闲不下来的大卫,就在飞船上学习钻研工程师的历史。
应该是他了解了很多工程师关于创造异形的远古历史,认知的打破使得大卫的想法再一次改变,到达工程师的母星之后,他就开始发泄对人类的不满,直接投放黑水。
工程师星球的布局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工程师城市的布局,十分复古也很简陋。
根本没有人类这样的现代文明和高楼大厦,甚至感觉交通都不是很便利。

居然选择把城市建立在一个小峡谷中间,两边都被巨大的山峰环绕着。
城市和广场的布局和地球上最小的梵蒂冈非常相似,如果按照电影当中的人类发展编年史来说,应该是梵蒂冈的城市格局参考了工程师。
两边都是小房子,中间一个圆形的巨大广场。
广场的底下是一个圆形机库,停着很多环形的主宰号飞船,上面是一个像蝎子一样的巨大母船。

梵蒂冈
所有的环形飞船回来之后要先和母船对接,然后再下到底下的机库。
广场的后方有一个巨大的圆形建筑,和梵蒂冈的教堂圆顶也是十分相似的。
总之这样的风格给人看上去就是落后复古,感觉像是人类几千年前的产物。
因此很多人根本不相信这样的一个落后的地方,居然会是工程师的母星。
真相分析与解读其实多次解释过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完全按照人类的思维去推断工程师的发展和文明演变。
因为他们毕竟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文明,科技、文化的走向,与我们人类都是不一样的。
工程师的社会体系和我们也不同,所以最终的发展路径也是不一样。
他们不可能全部都跟人类一样,如果跟人类一样的话,他们就不应该叫工程师而叫人。
这可能是工程师的一个城市,它的作用应该就是类似于地球的一个朝圣地。

大卫驾驶飞船回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挥手回应。
当然他们欢呼的并不是大卫,而是以为《普罗米修斯》里面,前哨基地的那些太空骑师回来了。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太空骑师的级别会比这些普通的工程师要高。
很多粉丝至今都不相信:
这个城市上生活的和《普罗米修斯》出现的工程师是同一个物种,并且非常坚定自己的观点。
认为这个星球上的也和人类一样,只是工程师的一个实验基地,上面的人是实验的产物,并不是真正的大白工程师。
针对粉丝的疑问,导演雷德雷斯科特其实有出来解释过,他说这个星球就是工程师的母星。
按照异形电影宇宙世界观的发展来说,我认为也是母星。
因为2000年之前工程师的想法是要去地球投放黑水灭掉人类,如果他们都还活着,还有别的母星存在的话,那肯定不会放过地球,所以也就不可能有未来的异形宇宙。

毕竟《普罗米修斯》是属于前传,从设定方面来说,一定是工程师覆灭不在了,才会有后续异形宇宙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
之所以母星的造型会是现在的模样,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来说,是因为《异形:契约》的制作成本被砍了两次。
20世纪福克斯在拍摄电影方面一直以抠门著称,除了《阿凡达》那样的票房十分高的大片之外,会有较大的投入。
一般的电影来说基本上都是小成本制作,很多都控制在1亿美元以下,有的甚至只有几千万美元的成本。
像《异形》系列、《铁血战士》系列基本属于低成本制作的影片,《异形:夺命舰》的成本据说是8000万美元。
《普罗米修斯》上映完之后,票房没有达到制片方的完全预期,所以直接影响了《异形:契约》的后续发展。
《普罗米修斯》在全球只拿下4.3亿美元的票房,很多地方还没能上映。
综合来算的话估计是没有亏损,但是也没有赚到多少,如果是完全亏损的话,就不会有《异形:契约》的续集。
在制作《异形:契约》之前,雷德利斯科特希望是能够得到2亿美元的预算,后来被砍了两次,直接成本降到了不到1亿美元,好像只有9000多万。

工程师的母星早期概念图
而原本规划出来的工程师母星辉煌的场景,只出现在这些概念图当中。
预算不够,没有办法给大家呈现他眼中的工程师母星的模样,所以就变成了这十分简陋复古的城市格局。
要把钱花在剧情的制作和走向方面,而那种不是十分重要的场景就能够精简则尽量精简了,所以才看到了电影当中的效果。
以至于粉丝都不信,估计这些工程师也是因为预算不足,所以特效化妆方面就没有《普罗米修斯》那么精细。
《普罗米修斯》拍摄工程师的片段化妆都要6个小时,道具方面做了十分精细的处理,才有了我们看到的工程师的形象。
预算不够的话,制作只能精简,所以《异形:契约》的工程师做不出《普罗米修斯》的样子吧。
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契约》的是普通工程师,而《普罗米修斯》白巨人是高端的工程师或者说是进化过后的造物主阶层,地位十分高。
所以回来之时,普通工程师都要来迎接。
喜欢文章的家人,记得点赞关注[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