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率先收缩算力投资,砸钱AI大厂也开始精打细算?

推荐 03-28 阅读:1 评论:0
最近算力产业链有点冷,这事儿你可能也听说了。阿里蔡崇信说欧美数据中心建太多了,TD Cowen更是爆料,说微软在美国欧洲那边,直接砍掉了那些耗电量2GW的新数据中心项目。这风声一出,相关产业的股票啊,投资啊,就像坐了过山车。

说起来,微软可是OpenAI背后的大金主,按理说应该铆足了劲儿扩建数据中心才对,怎么反倒第一个掉头了呢?这操作,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想想也是,去年开始,微软为了支持OpenAI,那可是下了血本,又是训练模型,又是部署应用,没海量GPU/TPU集群和数据中心根本玩不转。财报里也明明白白写着,要加大在数据中心、服务器上的投入。这架势,摆明了是要在AI这条路上狂奔。但问题就出在这儿。有报告说,微软财报里的资本开支,有一部分是“融资租赁”。

这种玩法,短期内能把账面数字拉得特别好看。可一旦算上利息啥的,长期下来是不是划算,那就另说了。现在,微软好像缓过神来了,开始精打细算,重新评估那些租赁和新建的数据中心。听说北美和欧洲那边,已经有部分第三方数据中心的租约被取消或者延后了。这到底是咋回事?一种可能是,前期扩张太猛,有点“超前”了。就像你一口气囤了一年的菜,结果发现根本吃不完,眼看着就要烂在冰箱里,那肯定得赶紧调整策略,少买点,或者干脆先清清冰箱。

微软可能也是发现,有些地方的算力资源,暂时用不着那么多,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先缓一缓。另一种可能,是微软内部的需求变了。如果OpenAI那边,训练需求降速了,或者找到了更高效的硬件/算力平台,那对数据中心的需求自然也会跟着调整。就像你本来打算买辆SUV,结果发现平时就自己一个人开,油耗又高,还不如换辆小巧的代步车。当然,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简单说,就是你投出去的钱,能赚回来多少。如果钱投得太多,收益却没跟上,那老板肯定得好好盘算盘算。

微软也不例外,得保证自己的钱花得值。当然,微软放缓脚步,不代表别人也这么想。谷歌、Meta这些巨头,还在拼命扩建数据中心。甚至有消息说,OpenAI也可能自己建,或者跟多家第三方合作,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说明什么?说明行业格局正在变化。微软的“收缩”,更像是一种战略调整,是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重新评估方向。

这么看,微软的做法,其实也挺合理的。就像炒股一样,不能光想着追涨,还得学会止盈,适时调整仓位。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云计算和AI不行了。看看亚马逊、谷歌、Meta,他们的资本开支还在蹭蹭往上涨,说明大家对这个行业的长期前景,还是很有信心的。与其说微软在“收缩”,不如说它在“微调”。前期跑得太快,现在稍微放慢一点,喘口气,看看路,也是人之常情。话说回来,微软、Meta、谷歌、亚马逊这几家公司,就像赛跑一样,你追我赶,节奏都不一样。

微软可能起跑早,现在稍微慢一点,Meta、谷歌可能起跑晚,但现在跑得更猛。看数据就知道了。微软去年第四季度的资本开支,虽然同比增长了96.52%,但已经开始调整节奏。Meta呢,直接飙升了116.8%,还放出话来说,今年要继续砸钱,支持生成式AI。谷歌相对稳一点,但也保持着28.98%的增长。所以说,微软砍掉一些数据中心项目,只是个阶段性的现象,是它在多重因素下的考量。长期来看,AI驱动的云计算需求,依然会推动数据中心的发展。与其担心算力产业链要凉凉,不如关注一下,这些巨头们接下来会怎么玩。毕竟,AI这场大戏,才刚刚开始。就像一句老话说得好,好戏还在后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