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事件引家长痛诉》

推荐 04-29 阅读:4 评论:0

----谁该为孩子的身心创伤买单?

近日,皋兰县某高中发生的一起恶性校园暴力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名学生家长控诉其子在校内遭遇五十多名同校同学有组织围殴,导致严重身心创伤,而事发近一个月后,校方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处置态度令其陷入"投诉无门"的困境。

一、暴力现场——洗手间内的"狩猎式"围殴

据受害者家长薛先生陈述,2025年3月4日下午5时许,其子薛某在校内大课间期间,被同校同学以“陪我去上个洗手间”的理由带至教学楼洗手间。随后,预先埋伏的五十多名的学生在组织者带领下立即形成包围圈,将身高1.9米的薛某逼至角落实施暴力行为,在家长提供的视频中充斥着喝彩声和暴力接触的声音,面对如此多的人数包围和喧闹,校方未察觉出问题,也暂未对此进行排查。

"两名施暴者手持足球钉鞋反复击打孩子头部,其余十几人配合推搡、踢踹。"薛先生展示的医院诊断书显示,薛某被确诊为脑网膜间积液、耳柄骨挫伤伴耳道出血、鼻中骨损伤等多项创伤,全身存在26处软组织挫伤。更令人揪心的是,暴力过程被全程拍摄记录,视频证据已提交相关单位。

二、救治历程——24小时陪护背后的家庭崩塌

事发当晚10时,发现孩子耳道持续渗血后,薛先生立即报警并将薛某送往医院。CT检查显示其颅内存在积液,眼科会诊确认眼底充血症状。"孩子现在对天黑产生病理性恐惧,需要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体重骤降。"薛先生哽咽道,某院心理卫生科已出具重度抑郁症诊断书,建议立即开展心理危机干预。

为照顾出现自残倾向的孩子,这个双职工家庭被迫进入"战时状态":他们共同经营着一家店面,因为孩子心理受到创伤,导致夫妻俩也没办法正常经营小店,全身心照顾孩子,一手经营的店面也将面临着关停,在这样的压抑环境影响下他们也出现负面情绪问题。

三、W权困境——20天的"公文旅行"

3月5日9时,薛先生首次赴校沟通,政教处主任确认涉事学生信息后移交警方。但当日下午2时30分,教育局的接待却给这个家庭浇了盆冷水。办公室工作人员让我们'先回去等消息'。"薛先生回忆,此后20天里教育局再无主动联系。

3月26日的调解会更令其心寒:教育局代表坦言"不清楚具体情况",解释自己只是"临时顶班"。现场录音显示,薛先生当场情绪失控:"24天!这就是监管部门的办事效率?"当晚,另一工作人员致电解释"同事有事请假",这种"踢皮球"式回应彻底击碎了家长的最后期待。

四、制度之问——安全网为何层层失守

由当事人表示这起事件暴露出多重监管漏洞:

1. 事前预防缺失:12人规模的暴力行动竟未引起任何教师注意

2. 应急机制失灵:校医未第一时间介入伤情处理

3. 事后处置失当:教育部门未启动校园暴力专项调查程序

"这不是普通打闹,而是疑似涉嫌故意伤害的刑事案件!"法律专家指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学校应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对校园欺凌行为及时制止并处理。2024年教育部专项行动要求,学校需在隐蔽区域实现监控全覆盖,并成立欺凌治理委员会。本案中,涉事学校未落实相关规定,已涉嫌违法。学校应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机制,教育局更应成立专项小组。

五、社会回响——每声沉默都是二次伤害

事件发酵后,当地家长群体陷入集体焦虑。在某社区论坛,一条"我们的孩子安全吗?不是不信任学校,是真的害怕成为下一个目标。"

此次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教育专家指出,校园霸凌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涉及法律责任。学校和教育部门若纵容恶行,将严重损害公信力。

六、家长诉求——追责与整改

为了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为了解除每个家长的焦虑,薛先生向记者提出三点要求:

1. 严惩责任人:对涉事学生及学校、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进行党纪政纪处分。

2. 赔偿损失:承担医疗、心理治疗及误工费等整个事故的所有费用。

3. 制度整改:

"每拖延一天,都是对受害者的持续伤害。"心理治疗师强调,创伤后72小时是心理干预黄金期,而薛某在事发21天后才获得专业疏导,这可能导致终身心理阴影。

当校园这片净土蒙上暴力阴影,我们不禁要问:究竟需要多少血泪才能筑牢安全防线?这起事件不应止于个案处理,更应成为完善校园保护机制的转折点。期待有关部门以实际行动重建公众信任,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自由成长。

(本文基于当事人陈述及公开资料整理代为发布,如有不实言论我们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侵权请联系更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