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成坑晶是什么?

推荐 03-11 阅读:5 评论:0

寿山石中的都成坑晶石(又称杜陵晶)是寿山石中的稀有品种,以质地通透、结晶度高、光泽独特而著称。它是杜陵石中质地最晶灵通透的类型,属于寿山石里山坑石中的上品,其形成与矿脉中的特殊结晶过程有关,常夹杂在坚硬围岩中,矿层薄且开采难度大。

它的硬度较高(约2.8-3.0),质地细腻如玻璃冻,但兼具杜陵石的坚韧特性,通透度接近水洞高山冻石,部分可达“妖透”级别,光线照射下呈现波光粼粼的莹光效果,20世纪30年代由黄琪源开采,石质晶莹温润,纯洁少砂,色多黄、红,肌理隐现萝卜纹,被誉为“杜陵之冠”。坤银洞杜陵晶石质微坚,通透度稍逊,肌理多呈条状“月痕”,而新坑杜陵晶是近年发现的新矿,质地较松但通透度更佳,部分被称为“马背性杜陵晶”,与马背石矿脉过渡带相关。

都成坑晶石通体透明如冰,偶见水草、流纹等特殊纹理,较为为罕见,而掘性杜陵晶则是埋藏于矿洞砂土中的独石,质地脂润但纹理紊乱,易与田黄混淆。普通杜陵石质地较实但通透度低,而杜陵晶以“透”为核心特征,部分可达冻石级别,并且常含砂丁和棺材灰,普通杜陵石则多砂砾混杂。

这个石种的规模化开采始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琪源洞为代表,后因矿脉枯竭,产量锐减,杜陵晶因稀有性和艺术价值,价格常高于普通杜陵石,优质者可达数十万元甚至更高,它被视为寿山石中“刚柔并济”的代表,既有山坑石的坚韧石性,又兼具水坑石的灵透之美,清代文人陈子奋曾赞其“温润幽雅,妙巧天成”,现代藏家则视其为“石中君子”,兼具收藏价值与文化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