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越密谈曝光,中方抢先发力,东南亚博弈全面开打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来和大家谈谈中美贸易战的套路,这个套路分长期的和中短期的,分所谓的道和术。
这听上去比较复杂,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最近的事件:一方面,特朗普反复无常;另一方面,我们迅速做出了反击。然后,特朗普在压力之下又迅速作出调整,而大多数国家则放低姿态,试图与美国私下沟通。
可以说,美国拿捏着各国,但面对中国,美国还是有一点“认怂”的。
与此同时,我们一方面加强了内外贸的一体化;另一方面,国家领导人积极在欧洲和东南亚展开外交活动,这无疑是一盘大棋。
既然是一盘大棋,那么最终的解决方案必然是一种政治性的,而非商业性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短期内商业因素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最终的解决方案一定是政治和战略性的。
01
长话短说,我们先来谈短期内的一些新闻。
众所周知,中国领导人于4月14日抵达越南,然后今天还将前往马来西亚,再之后是柬埔寨。
如我之前所述,这三个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各不相同:从与中国关系最复杂的越南,到相对较为两面通吃的马来西亚,再到较为平和且友好的柬埔寨。
在这一过程中,有几点值得注意。
昨天(4月14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一次媒体专访中透露,上周他们已经开始与越南进行贸易谈判。
可以说,在所谓美国解放日之后,即4月2日提出对等关税措施后,越南是首批与美国进行此类谈判的国家之一。然而,他们并未透露是否已经谈妥。
据报道,美国还将于今天与日本进行谈判,下周与韩国进行谈判。
那么问题来了,第一,美越是否已经达成协议?第二,他们达成了哪些协议?
坦白说,目前美越双方都讳莫如深。根据我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越是讳莫如深的地方,后面越有内幕。只是,我们目前尚不清楚这个内幕究竟是什么。
韩国方面已经开始透露,表示愿意通过大量采购美国能源作为筹码,以期换取美国对其高关税的放缓。
理论上,美国目前对除了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都实行了90天的暂缓关税政策。此前贝森特也透露,希望在5月和6月之间完成谈判,如果是90天,那最晚也要在7月份完成。
韩国希望能在这段时间内与美国达成一项新的交易——通过大量采购美国能源,换取美国对其关税的某种程度的豁免,从而挽救其汽车产业。
当然,越南虽然没有强大的汽车产业,但其主要关注的是贸易方面。
同时,我的推测是美国可能会利用越南对中国施压,同时也会加强与越南的军事和政治合作。
越南与美国的政治体制完全不同,但在地缘战略上,无论是冷战时期对苏联,还是今天对美国,越南都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因此,美国的战略家一定不会放弃,中国当然也不会放弃。
我曾提到,中越之间除了长期的恩怨情仇之外,还有相似的体制、相互的依存度以及紧密的文化联系。
就拿双方的经济依存度来说。
越南的进口产品中有30%来自中国,出口至少有18%是输往中国,当然这里面还包括一些转口贸易等。因此,中国无疑是越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两国间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
所以,我并不认为美国从中渔利或挑拨离间,就能够割断中越之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互相依存的深厚经济关系。
可以看到,中国领导人在抵达越南前,已经在越南媒体上发表了文章。
同时,我昨天也给大家介绍了,中国领导人抵达越南当天,就与越共的一号和二号人物进行了会谈,显示出相当高的规格。截至目前,双方已签署逾40份经贸合作文件。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我们相信并寄希望于越南能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旋涡当中稳住中越关系。
越南作为一个小国,在大国博弈中为了生存“两面下注”,这无可非议。但前提是,越南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会损害到中国的利益。
那么,越南在地理和文化上更接近美国还是中国?
坦率地讲,这不仅是越南遇到的问题,几乎所有东南亚国家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对此,现阶段而言,我建议对于东南亚国家,我们要淡化南海战略冲突。
当然,在淡化南海战略冲突的过程中,美国可能会持续挑拨离间,因此这对中国的策略和智慧是一大考验。
02
正如我刚才提到的,从宏观角度来说,短期来看,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成功构建小多边。
从中期来看,关键在于双方是否能找到一个较为妥善的政治解决方案。
中期的政治解决方案一定是通过双方博弈达成的,特别是美国必须感受到压力。关于这一点,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经多次提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我最近提出了一个“民为国分忧,国为民护航”的观点,因为相比于美国,中国国家的体制力量更容易使得“官民同心”。
例如,我们商务部门正在积极帮助外贸企业实现内外贸一体化,这些举措都体现了我们的体制力量。
而在美国,这样的体制力量通常并不存在,所以当美国民间难以承受经济下行的代价时,美国民众的不满可能会展现在明年的中期选举中。
鉴于此,我预测,未来3到6个月,特朗普可能会因为难以承压,从而使得贸易战有所缓和,但这种中期的缓和仅仅是双方长期战略博弈中的一个“驿站”。
那么长期到底是什么呢?
我之前也提到过,我们要研究特朗普的心理,但如果想研究特朗普未来的政策走向,更主要的是研究他的军师彼得·纳瓦罗的思想。
彼得·纳瓦罗的学问和人品不在我们的评论范围之内,不过,他目前的战略思想对特朗普是有影响力的。
彼得·纳瓦罗的目的,其实也是特朗普心心相念的,就是要彻底调整1945年后,即最近80年导致美国财富越来越多地流向外国的自由贸易体制,其中就包含美国的低关税和其他国家的高关税。
覆盖自由贸易体制的是经济体制,而覆盖经济体制的是政治秩序。
当然,到了政治秩序层面,就不是在特朗普任期内能解决的问题,但特朗普至少是想解决经济秩序覆盖其中的自由贸易秩序。
因为在特朗普等人看来,就是这种自由贸易秩序才导致美国的财富越来越多地流向国外。
所以,既然他们奉行美国优先,就必须做到让所有财富流向美国,同时所有的制造业也要回流美国,这里面当然包括税收和创新等方面。
那么,面对现状,特朗普显然无法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但他可以通过另一种“战争”来向全世界发难,即贸易战。
这就是彼得·纳瓦罗给特朗普提出的策略,在我们看来,这无疑是一个馊主意。用德国媒体的话来说,就是“那是注定要失败的”。
自由贸易体制经过80多年的实践,不仅被证实为行之有效,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全球的富裕水平。现在,美国想要将其推翻,显然是不可能的。
坦率地讲,过去80年,美国在这个自由贸易体系当中也是受益者,并非受害者,这一点无需赘述。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伴随着激烈的博弈,但可以相信的是,最后注定是以彼得·纳瓦罗的“馊主意”全面失败而告终。
03
在这场博弈中,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博弈环环紧扣。
长期的博弈,也就是特朗普那个“注定要失败”的税务政策,以及他背后改变全球贸易和经济秩序的战略构想。
我相信,到明年的中期选举时,特朗普将尝到后果,因为这些政策实际上改变不了什么。
尽管这将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各国经济将遭受重创,各国双边或者多变将可能寻求与美国和解,但这最终会让美国感到疼痛。
这种疼痛首先会体现在民意的反弹上,无论是加价还是经济衰退等。
例如,最近苹果公司稍有发难,特朗普就急忙承诺豁免,因为苹果是一个大公司,而且它损害的是美国国内消费者的利益。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预计最晚到明年下半年的中期选举时,特朗普将不得不收回他的政策,虽然他可能不会正式宣布,但实际上这一政策将以全面失败而告终。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为何是那个率先且唯一反击的国家?这并非是中国考虑不周全,而是中国在下一盘大棋局。
因为中国如果此时此刻放手,那么未来就很有可能会像日本、韩国那样,沦为二流国家,最多也就是达到欧洲这么一个二流国家。
届时,若中国想要再次站上世界主导地位将变得异常困难。
因此,当前我们外贸企业所承受的损失,我们商务部门全力帮助大家外贸转内贸、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等措施,实际上只是短期策略中的一小部分。
因此,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民为国分忧”的原因,实际上这是国家大战略博弈中的一个小环节,我们不是牺牲者,而是每个人都在做一定的贡献。
当然,“国为民护航”也非常重要。
最后,我再总结一下。
从中期来看,特朗普可能在感受到经济衰退的痛苦后,作出一定的调整,但这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从长期来看,就是特朗普的政策全面失败,或者说是被全球普遍认为的失败,而这也许不会超过明年的中期选举。
当然,从超长期来看,中美之间的博弈将跨越特朗普时代,可能持续二三十年乃至三四十年。
因此,大家一方面要做好思想准备,但也不必过于惊慌失措;另一方面要做好短期调整,但也要看到长期战略趋势中的微妙变化。
如果你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家,那就要为未来长远的战略趋势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