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RGB-Mini LED电视量产在即,友商慌了!提前召开技术沟通会
在 2025 年 CES 展会上,海信以一记 "王炸" 震惊全球彩电业,不仅全球首发了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以及全新一代信芯AI画质芯片H7,更是推出了全球首台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这一消息瞬间成为行业焦点。
仅仅两个月后,海信又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包括这款全球最大的116英寸RGB-MiniLED 电视在内的UX系列,即将在AWE2025展会上正式量产发布。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不少友商坐不住了,索尼更是提前于展会前夕召开技术沟通会,试图应对海信在RGB-MiniLED领域带来的巨大挑战。
在海信取得这一重大技术突破之前,RGB-LED技术曾是行业内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早在2005年,索尼就推出了采用RGB-LED背光的Qualia电视,但由于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串色问题,以及市场接受度低等原因,最终未能大规模推广。此后,尽管索尼在MiniLED电视中增加了RGB LED的权重,但其进展相对缓慢,主要集中在技术研究和部分高端产品中。
直到海信抛出一连串重磅信息,索尼才赶忙提前召开技术沟通会,并宣布自己的RGB-Mini LED电视将于2026年量产发布,但作为所有RGB MiniLED电视最大的痛点,索尼依然尚未完全解决串色问题,这也暴露出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回过头来再看,海信之所以能够在RGB-MiniLED领域取得如此大的突破,主要得益于其自主研发的“两颗芯”突破,信芯AI画质芯片H7和高性能RGB-MiniLED芯片,从而成功解决了RGB光色同控的芯片及控制系统难题,同时克服了LED发光芯片效率低、寿命短等问题。
信芯AI画质芯片H7采用了海信独创的三维光色同控算法,能够对RGB三原色进行独立、精准的控制,通过实时分析画面内容,甚至可以动态调整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和色彩,实现了从单一控光到光色同控的重大跨越。
此外,信芯AI画质芯片H7的硬件算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CPU单核性能提升40%,感知场景计算能力提升70%,场景适配计算能力翻倍,为实现卓越的画质表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高性能RGB-MiniLED芯片同样功不可没,海信通过多项设计、材料和工艺创新,使发光效率提升15%、高湿环境下寿命延长66%、三色芯片发光角度一致性提升50%、G芯片光谱半宽降低27%,全面提升了芯片性能、色彩准确性与稳定性,为显示效果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海信的这波操作除了把行业卷哭了之外,更重要的是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其RGB三原色直驱技术带来97% BT.2020超高色域(较传统MiniLED提升20%),红/绿/蓝三原色纯度分别达99%/92%/100%,获权威潘通色彩认证,呈现更真实细腻的色彩表现。
同时还实现了XDR Pro 3000nits稳态峰值亮度,更有3*26bit灰阶精度,暗场细节保留率较OLED得到大幅提升。
比如我们在看一些科幻电影的太空爆炸场景时,海信RGB-MiniLED 电视可以让暗部金属纹路清晰可辨,而许多传统电视则很容易会出现过渡曝光或细节丢失的情况。
海信RGB-MiniLED电视的量产发布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同样意义重大,不仅标志着液晶电视从传统的黑白单色背光控制正式进入RGB多基色背光控制显示时代,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在自主显示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里程碑式突破。
相比友商,海信在这场RGB-MiniLED的“技术竞赛”中,展现出的是在芯片和算法的强大研发实力。而从行业的反应中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更多厂商加入到RGB-MiniLED技术的研发浪潮中,推动整个行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