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军“风暴破坏者”实战首秀?或改写也门战局
据战区网站2025年3月25日消息,美国中央司令部发布的视频截图显示,“哈里·S·杜鲁门”号航母上,隶属于该航母的美海军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机,在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中,挂载两枚GBU-53/B“风暴破坏者”滑翔炸弹,准备弹射起飞。航母军械人员也在为这些武器做准备,甲板上“风暴破坏者”与JDAM联合直接攻击弹药、AIM-9X“响尾蛇”导弹并列存放。这极有可能是美海军首次在实战中使用该武器的有力证据。一旦证实,“风暴破坏者”的首次作战部署意义重大,因为相较于前身GBU-39/B SDB I,它具备显著优势,特别是能在全天候条件下打击移动目标。
GBU-53/B小直径炸弹II型,是美国研发的空射制导炸弹。2006年,该武器开发启动,目标是让113千克级弹药具备在全天候条件下,从防区外识别和打击移动目标的能力。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团队参与竞争,起初波音中标,却因腐败丑闻致项目搁置数年。2005年9月,美国空军重启竞标,雷神版本在26次21天内完成的飞行测试中,保持硬件零故障记录,测试涵盖分离、子系统展开与运行、自动驾驶功能和导航等。2010年8月,雷神获得4.5亿美元EMD工程和制造开发合同。2012年7月17日,SDB II在白沙导弹靶场成功命中移动目标,炸弹从F-15E投放后,通过三模导引头自主捕获、追踪并直击目标。2013年1月,四枚SDB II与一枚AIM-120导弹共同装入F-35弹舱,适配测试验证了兼容性及弹舱门开合安全间隙。2013年进入LRIP低速度初始生产,2017年量产。不过,2019年因部件质量问题,“风暴破坏者”生产暂停,雷神改造后于2020年恢复生产。
2020年10月,美国空军率先批准F-15E使用“风暴破坏者”,但因软件、制导系统问题和折叠尾翼安全隐患,导致部署延迟。同年6月,美国海军宣布首次从F/A-18E/F上成功试射该武器。2021年,第391战斗机中队在犹他测试训练场“武器系统评估计划”测试中,首次作战使用SDB II,4枚炸弹成功打击地面移动车辆目标。2021年12月,美国空军发现该武器装载前需进行加密信息注入等复杂流程,导致准备时间延长,不过表示随着操作经验积累将优化流程。2023年4月,美国海军宣布计划在F/A-18E/F上部署“风暴破坏者”(海军称“小直径炸弹增量II型”),10月宣布早期作战能力(EOC),尚需两次测试以实现初始作战能力(IOC)。空军预算文件显示,2024年该武器技术升级目标为更换“过时的导引头组件”。
GBU-53/B“风暴破坏者”尺寸紧凑,长1.75米,直径不超18厘米,重93公斤,战斗部48千克。雷神公司为其设计全新流线型弹体和折叠后掠翼,摒弃波音第一代SDB的“钻石背”构型。单架F-15E“攻击鹰”最多可携带28枚,F/A-18E/F目前通过双联智能挂架携带。它采用三模导引系统,可通过成像红外、毫米波雷达或半主动激光制导锁定目标,三模终端导引头衍生于M1A2坦克120mm中程弹药和已取消的XM-501精确攻击导弹的导引系统。其核心优势是与载机的双向通信能力,可通过Link 16或UHF数据链接收航向修正指令,允许武器发射后重新定向攻击新目标,并在飞行中接收中途更新,数据可来自载机、地面控制站或其他平台,实现动态重定向能力。根据载机高度,利用GPS辅助惯性导航系统自主滑翔,能融合多传感器信息进行目标分类,在半自主模式下按预设优先级锁定特定目标类型,随后攻击固定坐标或自主搜索目标,具备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打击静止/移动目标的能力。
相比只能在晴朗天气通过激光照射攻击移动目标的“激光SDB”改进型,“风暴破坏者”全天候作战能力优势明显。美国空军披露其最大射程为攻击静止目标111千米、移动目标72千米。战斗部方面,雷神采用新研发的“多效应战斗部”,虽最初沿用SDB增量I型的战斗部,但同步开发新型战斗部,通过聚能装药产生的等离子射流穿透装甲,既能瘫痪坦克,多数情况下还能彻底摧毁目标,壳体刻槽设计增强了破片杀伤效应,对地面目标打击高效,适用于针对胡塞武装的行动。未来,“风暴破坏者”将整合到F-35全部三种型号中,每架F-35内部弹舱可携带4枚,隐身打击。F-35需配备Block 4软件包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早期SDB II挂架因尺寸问题无法适配F-35B较小弹舱,后续将通过软硬件协同升级解决,改进后F-35可实现24枚混合挂载(8枚内置+16枚外挂)。雷神公司还在研发配备火箭发动机的地面发射版本,为空射型加装喷气式发动机以大幅增加射程。海军陆战队已通过F-35B弹药舱适配测试,计划纳入未来远征航空基地作战(EABO)体系。2025年1月3日,美国空军向雷神公司授予价值3.45亿美元合同,要求生产第10批次超1500枚小直径炸弹II型/GBU-53/B弹药,供美国空军、海军及对外军售(FMS)客户使用,相关工作将于2028年8月前完成,足见对其满意程度。此前,美国政府对也门胡塞武装目标展开大规模打击,前三天空袭造成“数十名”武装分子伤亡,打击了胡塞武装指挥部、武器制造储存设施和无人机作战基础设施,投入“风暴破坏者”也是顺理成章,算是较为安全的实战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