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历开始"内卷",我选择另辟蹊径》

推荐 04-26 阅读:3 评论:0

大家好,我是张三,一个在职场浪潮中努力保持清醒的普通人。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某知名企业收到上百万份应届生简历,让人不禁感慨:现在的就业市场,已经卷到连简历都要"竞争上岗"了吗?

1. 学历的"通货膨胀"时代

朋友小A,国内重点本科,海外名校硕士,回国后投递了上千份简历,最终收获的offer却寥寥无几。他苦笑着说:"现在找工作,感觉学历就像纸币,发行量越大,购买力越低。"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现象:如今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居然低于专科生。不是说知识改变命运吗?怎么现在知识多了,选择反而少了?

2. 考研:是缓冲,还是逃避?

表弟今年考研成功,全家都很高兴。但当我问他毕业后打算做什么时,他犹豫了:"可能继续读博?或者考公?实在不行……"

他的迷茫不是个例。很多年轻人把考研当作"就业延迟器",但延迟不等于解决。就像玩游戏时卡关了,反复读档重来,不如换个思路试试新路线。

3. 企业最怕什么样的新人?

和做HR的朋友聊天,她说现在企业对应届生又爱又怕:

爱他们的可塑性和活力

怕他们把第一份工作当"跳板"

更怕他们用"学生思维"处理职场问题

这就像谈恋爱,双方都在试探:公司担心培养完人就离职,新人担心入错行浪费青春。

4. 未来职场的新生存法则

既然学历的"硬通货"属性在下降,那我们该储备什么"新资产"?

实践经历:大二开始实习的人,毕业时已经甩开同龄人几条街

跨界能力:会写代码的文案,懂心理学的销售,都是稀缺人才

抗压韧性:在变化越来越快的时代,适应力比学历更保值

5. 人生不是单选题

最后想说,与其在独木桥上挤得头破血流,不如看看旁边也许有更适合的路。

如果喜欢学术,就踏实深造

如果向往职场,就尽早实践

如果发现自己更适合技能型工作,职校未必不是好选择

重要的是,别让别人的标准成为你的枷锁。毕竟,人生的考场从来不止一个,评分标准也不只一套。

(作者简介:一个在职场打拼多年的"过来人",目前正在探索更多人生可能性)

温馨提示:本文观点仅供参考,具体选择还请结合自身情况。祝各位读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