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勤三嫁外国终独居,扬言不嫁中国人
1963年,抗日老兵李父抱着襁褓中的女儿,绝不会想到掌上明珠日后会三嫁外籍。生长在部队大院里的李勤勤,自幼听父亲讲述战场故事,却在严格家教中滋长出逆反心性。16岁被郎平淘汰出排球队,高考落榜后被安排进医院当挂号员,每日重复撕挂号单的动作让她倍感窒息。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198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北京故事》的试镜海报让她鬼使神差走了进去。非科班出身的她,竟凭天然镜头感拿下女主。影片在美国院线引发关注,《纽约时报》称她为“东方费雯丽”,这份殊荣却成了她出走的导火索。
1988年,25岁的李勤勤带着300美元闯荡东京。在居酒屋刷盘子时,记者山根真一的出现像救命稻草——他会帮她修改日语简历,带她吃横滨中华街的麻婆豆腐。两个月后,富士山照片拼成的求婚礼物,让独在异乡的她点头应允。
这段婚姻触怒了抗日老兵父亲:“嫁日本人就别回家!”婚礼当天,李父将抗日勋章别在胸口,独自在军区大院坐到天明。文化差异很快显现:山根要求妻子每日准备精致便当,而正在拍摄《别了,东京》的李勤勤常凌晨归家。1991年因忘记丈夫生日宴,山根摔碎瓷碗怒吼:“你根本不懂做妻子!”
离婚回国后,李勤勤在《皇城根儿》与王志文搭档翻红。1995年赴美进修时,邂逅商人皮特。对方豪掷千金包下直升机求婚,三个月闪婚的甜蜜,很快被控制欲粉碎——皮特要求她引荐国内人脉拓展生意,更被撞破与金发女郎在餐厅拥吻。离婚官司持续两年,她带着两箱戏服黯然归国。
第三任法国画家丈夫,曾让她以为找到灵魂伴侣。巴黎画室的浪漫在婚后变质为刻薄,丈夫嘲讽她为角色剃光头是“哗众取宠”,最终因拒绝出席她母亲葬礼彻底决裂。
面对非议,如今年过花甲的她选择和解。北京郊区的农家小院成了避风港,收养的17只流浪猫狗与满园菜畦相伴。被拍到在婚宴打包剩菜时,她坦然回应:“粮食不该浪费,这与面子无关。”
演艺事业却意外迎来第二春。《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里,她将市井婆婆演绎得入木三分。导演刘江透露:“她常带着自己腌的酱菜来片场,给角色添烟火气。”
当年轻演员请教婚姻真谛,她总会翻开泛黄的婚纱照:“你看,这三件婚纱越来越简约。婚姻如戏服,再华美也不及自己穿着舒适重要。”夜幕降临时,四合院里的女人哼着《北京故事》插曲浇花,三十年前的东京往事,早已化作猫碗边的半块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