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到中年才顿悟:精明的都输了,厚道的全赢了

教育 05-08 阅读:4 评论:0

先跟大家唠唠我自己的经历。

十几年前,我在西安读书,实习期间租房的事让我见识了一把人情冷暖。

当时,一个高中老同学正好在西安做房产中介,我托他帮我找房。

看房那天,他请我吃早饭,结果到结账时跑去卫生间再也没回来,最后是我掏的钱。

租房时,我也明确说了以后可能要换房,他拍胸脯保证到时候押金分文不少退。

结果等我毕业去异地考编要退租时,他一堆理由扣押金:灯坏了、墙脏了……

我心里清楚,钱进了谁口袋。

我没撕破脸,但那一刻,我明白:人太精明,不值得深交。

后来听朋友说,他因为坑客户,在西安混不下去了,灰溜溜回了老家,过得并不好。

人到中年才发现,爱算计的人,没有一个结局是好的。

01

在学校里,这样的例子其实也不少。

有的老师,带重点班时精打细算,拼命推卸任务,不愿帮忙代课,不愿分享资料,连学生家长的礼物都收得滴水不漏,生怕被别人占了点便宜。

表面看起来,精明得不得了,但到头来,大家都不愿和他合作,年级组里没人真心支持他,学生、家长对他的评价也慢慢降了温。

而那些肯帮忙、乐于分享的老师,比如平时多替同事代几节课,主动整理资料共享,课后多陪学生答疑。

慢慢地,家长口碑来了,学生成绩也稳了,甚至评优、评职称时,大家也愿意推他一把。

别小看这些人情世故,学校是个讲究人缘的地方。

你算得太精,只会失去人心。

02

香港科技大学的赵越教授说过,他接触过上千位企业家,聪明的、善良的、精明的都有。

结果发现,走得远的,往往是善良厚道的人。

太精明的人,路越走越窄。

学校里,带班的老师尤其能体会到这一点。

我认识一个班主任,年轻时事事精明,对学生和家长都只看成绩、只讲回报。

家长送礼,他收得利落;

成绩不好的学生,他基本不管。

结果几年下来,这个老师名声臭了,家长敬而远之,学生怕他,同事也不愿和他打交道。

而另一个老师,带班带得很厚道。

哪怕学生成绩不理想,他也尽心尽力,愿意牺牲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家长来了不讲条件、不摆架子,自己带的资料也愿意分享给其他老师。

几年下来,家长逢人就夸他,学生毕业多年还记得他,同事提起他也竖大拇指。

最后,这位老师顺利评上高级职称,还被推荐做年级组长。

做人厚道,看似吃亏,实则是给自己铺路。

03

作家张涔汐讲过一个包工头的故事:

他坑工人工钱,结果半路出事,命都没了。

人有千算,天有一算。

学校里也一样。

有老师靠各种手段捞好处,短期看似风光。

长期看,失掉了同事的信任、领导的赏识、学生的感激,这样的“胜利”其实就是失败。

反而,那些肯为人考虑、懂得吃小亏的老师,慢慢地人缘、口碑、机会都来了。

04

经济学家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里写过“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的故事。

这让我想到学校里那些“傻”老师:

备课永远比别人多准备一份,看到别的班学生有困难也愿意搭把手,年级组里谁有事主动帮忙顶班。

有人笑他们傻,说他们不会算计,但几年下来,这样的老师往往被推去做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甚至年级主任。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是因为他们的厚道赢来了人心。

乔布斯也说过:“真正聪明的人,不是处处算计的,而是那些看似有点‘傻气’的人。”

厚道,是顶级的人品。

当老师的更应该懂得:对学生、同事、家长厚道,才是长久之道。

各位老师,您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同事?

欢迎在留言区说说你见过的“厚道人赢到最后”的故事,咱们一起聊聊,也让更多人受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