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的削藩大业:平西川!灭镇海,一出手就是大招
从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成为大唐最大的顽疾。
到宪宗即位时,天下四十八个方镇中,十五道七十一州不向朝廷申报户口,赋税收入仅为天宝年间的四分之一。
朝廷实际控制范围,几乎退缩到关中一带。
永贞元年,西川节度使韦皋去世,其心腹刘闢拒不接受朝廷任命的新节度使袁滋,自己把持军权。
宪宗刚即位不久,暂时对刘闢做出妥协。
但当刘闢得寸进尺,索求三川时,宪宗决定出手。
他任命神策军使高崇文为帅,率五千精兵讨伐刘闢。
高崇文虽年逾六旬,却治军严明。
一名士卒仅仅打断客店筷子,就被当众斩首。
唐军昼夜兼程,很快攻陷梓州。
刘闢退守鹿头关,结果被高崇文率军猛攻,最终在羊灌田被生擒。
平定西川后,镇海军节度使李锜也暴露出反意。
这位出身宗室的节帅,靠着不断向朝廷献金起家。
他不但招募江湖亡命和胡人为己用,还在军中培植亲信。
当朝廷征他入京时,他借故拖延,后来干脆公然抗命。
宪宗任命淮南节度使王锷为招讨使,调集多路大军包围镇海。
李锜派兵袭击宣州,却不料手下将领张子良等人早已生出异心。
他们与李锜外甥裴行立里应外合,一举拿下了这位骄横的节帅。
李锜被俘后,宪宗亲自询问他为何造反。
这位宗室子弟不思悔改,还想把罪责推给部下。
考虑到其先祖功勋,宪宗只处死了他和儿子。
抄没的家产也没有运往长安,而是发还给了被他盘剥的浙西百姓。
短短两年间,宪宗先后平定两大藩镇,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手腕。
他既不像德宗那样高调示威,也不会轻易妥协。
每次出兵都选择最佳时机,既显示朝廷威严,又避免引起其他藩镇的恐慌联合。
但河北、淮西等强藩仍在虎视眈眈。
这场收复失地、重建秩序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宪宗和他的臣僚们,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这段削藩故事告诉我们,治理国家需要智慧与耐心的结合。
既要有坚定的决心,也要懂得审时度势。
过于急躁容易引发更大的动荡,过于软弱又会助长不臣之心。
找到平衡点,才是为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