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8岁皇后生孩子,大臣下令把宫女的裤子全都缝起来

历史 05-09 阅读:18 评论:0

【前言】

历史上曾发生过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一位大臣为了让年仅8岁的皇后尽快为皇帝生育子嗣,采取了一系列极端措施。他命令宫中所有宫女将自己的裤腿缝死,彻底杜绝她们与皇帝接触的可能。为了进一步确保万无一失,他还严令禁止宫女靠近皇帝的寝宫,以防发生任何意外情况。这位大臣的举措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成为宫廷中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奇闻。

很多人可能会感到不解,一个年仅8岁的皇后怎么可能生育孩子?既然她无法生育,那么这位大臣为何会提出如此令人费解的要求?此外,这位发布命令的大臣究竟是何方人物?

接下来,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年那件事的发生。

【奇葩的大臣】

今天我们要聊聊霍光这个人。霍光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提到汉武帝刘彻,你应该知道吧?霍光就是刘彻身边的重臣。那么,在那个时候,到底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公元前87年,西汉第七任君主汉武帝刘彻逝世。临终前,他决定将帝位传给幼子刘弗陵,并委任大臣霍光为摄政大臣。安排完这些重要事务后,汉武帝便与世长辞。

刘弗陵登基时才八岁,这么小的年纪,能处理什么国家大事?所以那时候,朝政几乎都由霍光来掌控。不过,霍光并不是独自一人辅佐年幼的皇帝,还有其他几位大臣和他一起分担重任。这些人包括上官桀、金日磾、田千秋以及桑弘羊。

正是因为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汉武帝才能安心地离开。不过,虽然汉武帝放下了心,他的另一个儿子刘旦却感到不满。

刘旦是汉武帝的第三子,一直觊觎西汉皇位。汉武帝病重期间,刘旦满心期待父亲会将皇位传给他,然而汉武帝迟迟未立太子,这让刘旦心急如焚。情急之下,他做出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

刘旦主动提出要亲自照料父亲,表面上看似孝顺,实则暗藏野心。汉武帝刘彻何等精明,一眼就看穿了儿子的真实意图。他不仅直接回绝了刘旦的请求,还借此机会削减了刘旦三个县的封地。这一系列举动让刘旦逐渐失去了争夺皇位的机会,离继承大统的道路越来越远。

汉武帝刘彻在公元前87年去世,临终前将皇位传给了刘弗陵。刘旦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他认为自己才应该是皇位继承人。为了争夺权力,刘旦开始散布谣言,声称刘弗陵并非汉武帝的亲生儿子。这一举动显示了他对皇位的强烈渴望和不满情绪。

当时他讲的那些话几乎没人当回事,大家都觉得他在瞎折腾。无奈之下,他决定铤而走险,联合西汉齐孝王刘将闾的孙子刘泽,打算干一票大的。可惜计划还没实施就败露了。刘泽因此丢了性命,而刘旦因为身份特殊,侥幸活了下来。这件事最终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刘弗陵登基时还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对朝政一无所知。除了朝中大臣的辅佐,鄂邑公主也承担起了照顾他的重任。正是由于她抚养刘弗陵,后来被封为长公主。原本大家以为刘弗陵在大臣们的保护下能平安长大,但朝中总有些不安分的人兴风作浪,引发了一系列动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在刘弗陵年幼时,鄂邑长公主负责照顾他。与此同时,作为辅政大臣的上官桀也带着儿子上官安频繁向长公主示好。上官桀眼光长远,明白将来肯定需要长公主的支持,于是早早开始拉近关系。正因为他的主动结交,那几年里长公主与他们父子相处得相当融洽。

刘弗陵十二岁时,到了挑选皇后的年龄。这个决定权落在鄂邑长公主手中,由她为刘弗陵挑选合适的皇后。此时,上官安找到自己的岳父,希望将自己六岁的女儿推上皇后之位。他的岳父正是当时辅佐刘弗陵的重臣霍光。霍光在当时确实有足够的影响力,能够将自己的外孙女推荐给鄂邑长公主。

然而,霍光却出人意料地回绝了上官安的提议。在霍光心中,尽管外孙女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但她终究不姓霍,无论如何亲近,也无法真正成为自己阵营的一员。因此,他果断拒绝了上官安的请求。

得知自己的请求被驳回后,上官安并未就此放弃。他偶然获悉鄂邑长公主与一位名叫丁外人的男子关系密切,便决定前去寻求丁外人的协助。

他找到丁外人后,立刻许下重利,只要丁外人在皇帝面前替他女儿说几句好话,助她登上后位,丁外人自然就成了头号功臣。到那时,丁外人想要什么,还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到手?

丁外人当时对上官安的女儿非常感兴趣,于是直接去找了鄂邑长公主,反复向她夸赞这个女孩。听完丁外人的话,长公主也动了心思,立刻把上官安的女儿召进宫。一见到这个女孩,长公主就认定她将来会成为西汉的皇后。就这样,年仅六岁的上官氏被立为皇后。

上官氏当上皇后后,上官安一伙人自然要报答丁外人,毕竟这事全靠他出力。他们盘算着利用上官氏的权势,给丁外人谋个官职。这样一来,丁外人就能步步高升,等时机成熟,就能名正言顺地迎娶鄂邑长公主,彻底摆脱情夫的身份。

就在上官家族试图为丁外人争取封赏之际,霍光的举动出乎众人意料。作为辅佐刘弗陵的重臣,他断然拒绝了这一请求。无论霍光的动机如何,这一决定在当时引发了不少敌意。首当其冲的是上官桀和他的儿子,随后鄂邑长公主和她的情人丁外人也对霍光心生不满。

当时,这些人对霍光怀有深深的敌意。俗话说,共同的敌人能让人团结一致,于是他们决定联手对付霍光。为了增强力量,他们还拉拢了燕王刘旦和桑弘羊。就这样,这几个人聚在一起,开始密谋如何将霍光从权力高位上拉下来。

他们商议后,决定让燕王刘旦来陷害霍光。刘旦是刘弗陵的兄长,他的话在朝廷中有一定分量。于是,刘旦直接向刘弗陵告发,声称霍光有谋反的意图,并提出自己愿意留在皇帝身边保护他,同时建议将霍光贬职流放。

霍光这招本来设计得挺巧妙,只要刘弗陵听信了燕王刘旦的话,霍光的地位就会受到严重威胁。不过,刘弗陵当时并不相信刘旦的说法,结果这个计划就彻底泡汤了。刘旦的计谋没能得逞,反而让霍光的位置更加稳固了。

本以为风波平息后他们会消停,没想到他们被仇恨蒙蔽,立刻开始策划造反。不过,燕王被他们排除在外,因为他们想推上官桀上位。既然燕王有称帝的野心,自然不会被纳入计划。

他们精心策划的方案,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彻底泡汤了!事情是这样的:在他们讨论计划的过程中,稻田使者燕仓无意间听到了全部内容。

燕仓得知此事后,立刻向霍光和刘弗陵汇报,结果他们的计划还没实施就宣告失败了。

霍光察觉到他们的阴谋后,果断采取行动,立即出兵镇压。刘弗陵对此心知肚明,因此默许了霍光的决定。结果,上官父子在行动中被截杀,而长公主及其情夫丁外人,连同燕王刘旦,意识到计划败露后,自知难逃一死,便选择了自尽以保全尊严。这场酝酿已久的阴谋尚未真正展开,便以失败告终。

当时,霍光的权势达到了顶峰,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掌控朝政。尽管如此,他对皇帝刘弗陵始终保持着应有的尊重,并未采取任何极端手段。霍光的谨慎和克制,使得他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同时也避免了与皇权直接冲突的风险。

当时,上官氏虽然已经登上皇后之位,但她的实际地位完全受霍光掌控。无论她是否姓霍,实质上已经成为霍家的一员。霍光凭借其权势,将上官氏牢牢掌控在手中,使其成为巩固霍家势力的重要棋子。这种情况下,上官氏的皇后身份更多是霍光政治布局中的一环,而非独立的皇室成员。

当时,霍光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要是能让自己的外孙女怀上皇帝的孩子,那他们霍家的地位可就稳了,将来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当时,刘弗陵的外孙女只有8岁,显然不可能怀孕。而刘弗陵已经14岁左右,为了确保外孙女未来能为刘弗陵生育,他下令让所有宫女把裤子缝上,并禁止她们晚上接近刘弗陵的寝宫。

霍光采取这一措施,是为了确保在自家外孙女达到适婚年龄之前,刘弗陵不会与其他女子产生感情纠葛。这一举动充分展现了霍光在处理皇室婚姻问题上的深思熟虑和高度谨慎。作为朝廷重臣,他不仅考虑到了皇室的传承问题,更在维护家族利益的同时,展现了其作为辅政大臣的缜密思维。这种做法体现了霍光对皇室事务的把控力度,也反映了他对权力格局的精准把握。通过这种方式,霍光既保证了皇位继承的稳定性,又维护了自身家族的政治地位,可谓一举两得。

尽管霍光行事极为谨慎,但他终究无法预见到未来的变故。几年后,上官皇后已至生育年龄,然而不幸的是,刘弗陵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最终驾崩。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完全超出了霍光的预料,使得他精心策划的一切计划瞬间化为泡影。

当时,上官氏已经登上皇太后之位,霍光不得不另寻新帝人选。

【结语】

霍光当年的行为确实让人意想不到。为了让自己外孙女与皇帝生下子嗣,他可谓不择手段。然而事情并未如他所愿,计划最终落空。面对失败,霍光不得不另寻他法,试图通过其他途径来增强自己的权力基础。

要是他当初真的办成了,那这话倒还说得通。可现实是,他压根儿没做成,这不就是白忙活一场,啥也没捞着吗!

霍光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确实费了不少心思。在当时,能做到他这种程度的人,恐怕找不出第二个。尽管最终他的计划没能如愿,但这并非他的过错。他始终全力以赴,只是形势所迫,不得不转而寻找新的帝王人选来继续他的策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