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取消走亲戚吧,平时都不联系
合伙人问我,你家今年还走亲戚吗?
我说,早不走了。
儿子都上高中了,也不让他去凑这个热闹。她问我为什么。我给她讲了个小故事。
前两年,我陪儿子去姑姑家,一进门,七大姑八大姨就开始轮番轰炸。
"你考上清华了吗?"
"你们班第几名?"
"隔壁老李家孩子去年就考上北大了。"
我看着儿子尴尬的表情,心里特别难受。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带他去了。
说真的,95后这一代,真的没必要再延续这种过年走亲戚的传统了。
你仔细想想。
平时都不联系,突然过年见一面,能聊什么?
不是打探你的工资,就是问你结没结婚。
要么就是相互比较孩子。这种氛围,除了尴尬还是尴尬。
前几天,我问了问朋友圈里的95后。
他们对走亲戚这件事,普遍是抗拒的。
有个小姑娘说,每次过年回家,都像是去参加一场批斗大会。
又矮又胖的被说胖。又高又瘦的被说瘦。
工资低的被说没出息。工资高的被说太拼命。
结婚的被说结早了。没结的被说剩下了。
你说烦不烦?
还有个男生跟我说,他最讨厌亲戚家的饭局。
一群人围着桌子,表面上是吃饭。
实际上是在打探情报。打探完了,回去又当八卦传播。
我问他,那你怎么应对?
他说,现在都找借口不去了。
要么说加班。要么说出差。
反正能躲就躲。其实,我特别理解他们。
这个时代变得太快了。
95后的三观跟他们的长辈完全不一样。
长辈觉得,一年见一面,是亲情的延续。
95后觉得,形式大于内容,还不如刷抖。
长辈觉得,问工资问感情是关心。95后觉得,这是对隐私的冒犯。
价值观不同,怎么可能聊得来?
有个朋友说得特别好。
他说,过年走亲戚这个传统,是在物资匮乏年代产生的。
那时候,亲戚之间要互帮互助。
今天我家杀猪,明天你家办事。
但现在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自己的生活方式。
强行走亲戚,反而会破坏感情。
我觉得他说得对。
真正亲近的人,不用等过年。
平时就会联系。
有事没事约着吃个饭。
遇到困难互相帮衬。
这才是亲情该有的样子。
那些一年见一面的亲戚。
说白了,就是在维持一个表面的和气。
这种和气,有意义吗?
前段时间,我看到:95后过年走亲戚的频率,比85后低了60%。
这不是坏事。
这说明年轻人开始重视自己的感受了。
不愿意再被传统束缚。
有人说,这样会不会太现实了?
我觉得,这恰恰是最真实的。
总比虚与委蛇要好。
记得去年,有个95后在网上火了。
他给亲戚发了一封公开信。
大意是:我们可以在朋友圈点赞,可以在微信上问候,但请不要强迫我去你家,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应该尊重彼此的选择。
这封信火了。
因为说出了很多95后的心声。
其实,取消走亲戚,未必是不孝。
而是换了种方式。
比如视频通话。
比如微信红包。
这些,不比坐在一起尴尬寒暄要好?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不走亲戚。
关系真的好的,平时就会来往。
差不多该淘汰这个传统了。
让过年回归到它最初的意义。
团圆。
而不是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