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万亿市场启动:智能养老+旅居生态成2025年投资新风口
2025年3月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抛出一组关键数据:我国60至65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已达9000万。他们的财富储备相对充足、社会保障较好、消费意愿强烈,是银发经济的“黄金群体”。未来十年,政策红利、科技赋能与消费升级将共同推动银发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占GDP比重将从6%上升到9%。如何抓住这波浪潮?这四大赛道不容错过!
传统的养老服务主要集中再基础照护上,但随着低龄老年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全周期健康管理方案正逐渐收到他们的追捧。低龄老年人对科技接受度高,智能设备正重塑养老模式,推动养老服务全周期健康管理方案落地应用。政策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智能家居、远程医疗、服务机器人等技术在养老场景的应用。
智能健康监测:如智能手环、远程问诊系统,实时监控血压、血糖等指标,降低突发疾病风险。深圳智慧养老博览会已展示上千种适老化科技产品,涵盖健康管理、安全预警等领域。
居家安全改造:跌倒报警器、语音控制家电等产品需求激增,2024年适老化改造市场规模突破千亿。
服务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缓解人力短缺,日本企业已推出可辅助洗澡的机器人,国内企业如科沃斯也在加速布局。
趋势洞察:科技企业需从“功能导向”转向“体验导向”,例如简化操作界面、增加语音交互,避免老年人“数字鸿沟”。如深圳优得护养老陪伴机器人集AI智能语音、远程看护、健康监测、跌倒监测、紧急报警等多功能与一体, 帮助独居老人完善日常生活管理,解决社交情感缺失性孤独、居家生活不安全、健康隐患未及时发现等多项问题,在市场上受到广泛关注。
优得护养老陪伴机器人
二:康养旅居——从观光游到沉浸式旅居生态低龄老年人追求“品质养老”,旅游消费占比逐年提升。且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游,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体验。国家提出“增开银发旅游专列”“开发家庭同游产品”,政策红利显著。
慢游康养:如上海至三明的“慢游专列”,9天行程结合养生讲座、温泉疗愈,客单价超5000元仍一票难求。 北京铁路部门推出的“银发旅游专列”,串联新兴目的地,为老年人提供更舒适的旅行体验
旅居养老:海南、云南等地推出“候鸟式”养老社区,提供医疗配套+文化体验,吸引北方老人冬季南下。
怀旧主题游:针对50后、60后的青春记忆,开发知青故地游、红色旅游等产品,携程数据显示此类线路预订量年增40%。
商业机会:旅行社可联合保险公司开发“老年旅游险”,解决子女对安全问题的担忧;酒店需加强无障碍设施,如防滑地板、紧急呼叫按钮。
三:适老化改造——从生存保障到品质升级202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将适老化改造列为七大潜力产业之一,提出“推进公共空间、消费场所无障碍建设”。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预计达30万亿元,适老化改造作为基础设施类赛道,将占据重要份额。
安全基础型(占比60%):防滑地砖、扶手安装、紧急呼叫按钮,客单价约5000-8000元;
智能升级型(增速最快):智能灯光控制、水浸报警器、健康监测床垫,年增长率达50%;
品质享受型(高端市场):全屋适老化设计、电动升降橱柜等,客单价超5万元。
低龄老年人社交需求强烈,从婚恋到教育,细分市场爆发式增长。
银发婚恋:吉林卫视《缘来不晚》抖音粉丝超200万,线下相亲会牵手机率达60%,衍生出婚介、婚礼策划等产业链。
老年教育:线上课程如“退休学插花”“手机摄影课”付费用户破百万,知识付费平台“千聊”老年用户占比达35%。
社群经济:广场舞App“糖豆”用户超2亿,通过广告、电商变现;短视频平台“中老年网红”年收入可达百万。
政策支持:国务院要求“拓展老年文化消费场景”,鼓励社区开设书画、声乐培训班,激发文化消费潜力。
未来十年,银发经济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经济引擎”。企业需深度洞察低龄老年人的核心诉求——他们不是需要“被照顾”的弱势群体,而是追求品质、渴望参与、愿意付费的“新消费主力”。政策、科技与商业模式的创新融合,将决定谁能在万亿蓝海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