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使打开天窗说亮话,选中国还是选美国?莫迪要想清楚
据界面快讯消息,2025年4月19日,印度主流英文大报《印度时报》刊登对徐飞洪大使的书面采访。徐飞洪大使表示,中印关系要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首先要坚持两国领导人“中印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互为发展机遇”等战略判断,正确看待彼此发展和战略意图。其次是要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处分歧,将边界问题放在双边关系适当位置,不以边界问题定义两国关系,不让具体分歧影响双方合作。三是要稳步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友好交流合作。
在边境的印度士兵(资料图)
中国和印度其实是全球制造业的两大主力军。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消费市场,印度则有年轻劳动力和快速增长的潜力。这两国要是能联手,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绝对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几年,中国已经多次向印度抛出橄榄枝了。面对中国的示好,印度政府得好好掂量掂量了。如果选择和中国合作,印度可以借助中国市场加速自己制造业的升级,同时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全球贸易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中印两国的选择将直接影响这个过程。
边境问题是中印关系里绕不开的坎。过去五年,中印边境对峙让双方关系紧张。现在对峙虽然结束了,但信任重建没那么容易。印度军队实力和解放军比有差距,所以一直心里犯嘀咕。徐飞洪大使表态,中国愿意坐下来谈,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但这事儿得双方都有诚意。要是印度军方还时不时搞小动作,边境肯定不得安宁。莫迪政府之前在中美之间反复横跳,现在到了必须做选择的时候。
中国虽与印度存在边境争议,但长期以来仍是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尤其在电子、能源与基础制造领域。印度贸然“偏向美国”可能会导致两面失衡。对美国而言,如果印度在短期内无法给出符合其预期的贸易让步与市场开放,那么“暂停加税”极可能转变为“加倍惩罚”;而对中国与东盟而言,印度若配合美国展开对华遏制,也可能引发区域合作信任危机,失去一部分“全球南方”的平衡角色。
印度制造业(资料图)
莫迪现在站在风口浪尖,选哪条路都不轻松。跟中国合作?得放下成见,踏踏实实谈边境、谈投资、谈水资源,利用金砖、上合组织这些平台,把互信一点点攒起来。跟美国热乎?短期看诱惑大,可美国那点承诺,能不能兑现还得打个问号。选错了,印度可能被大国博弈牵着鼻子走,经济、就业、物价,哪样不得跟着遭殃?反过来,如果莫迪能抓住中印合作的机遇,印度经济和区域稳定都能多几分底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警示,印度若持续押注中美对抗,可能陷入"战略透支"。反观中国,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仍占全球30%,产业链韧性远超预期。莫迪政府寄望的"产业转移"神话,在中国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强势扩张下已然破灭。"印度正在玩火。"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马凯硕指出,当美国的关税战伤及全球供应链时,印度既无法取代中国,又可能被美国收割利益。最终或将证明:在大国竞争中,没有真正的小角色,只有更清醒的决策者。
港口码头(资料图)
当今世界,国际贸易已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关键引擎。中国和印度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发展是共同目标。在这一背景下,中印理应坚守多边主义,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造福两国,惠及全球南方,促进世界共同发展。面对美国的施压策略,印度应保持冷静,不要试图从“中美博弈”中渔利,谨记与邻为善、以合作为重才是长久之计。对中印两国乃至整个地区而言,坚守国际规则、反对霸权主义、推动稳定发展,才是真正的共同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