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北大演讲出圈:脱口秀与学术的破次元碰撞

推荐 03-05 阅读:17 评论:0

最近,李雪琴在北大做的一场演讲视频,在网上那是火得一塌糊涂。这个从东北走出来,靠脱口秀出了名的姑娘,一回母校,就用既幽默又有深度的表达,把原本正儿八经的学术讲座,变成了超有趣的 “脱口秀现场”。当擅长讲段子的她,和高等学府碰上,这场 “破次元” 的奇妙碰撞,不仅让观众笑得眼泪直流,还引发了大家对知识传播和大众娱乐融合的深入思考。

从北大才女到 “搞笑天花板”

李雪琴这人身上,反差萌的标签特别明显。她可是北大新闻系的高材生,还在纽约大学念过研究生,结果却因为一句 “宇宙尽头是铁岭” 的爆梗,成了喜剧界的大腕儿。在这次回北大的演讲里,她可太会玩儿了,把学术思维巧妙地装进脱口秀的 “壳子” 里。比如说,她用 “薛定谔的猫” 来比喻当代年轻人面对选择时的焦虑,又拿哲学命题调侃现在大家常说的 “内卷与躺平”,把那些高深难懂的学术概念,变成了大家一听就懂的大白话。这些带着知识的 “梗”,让观众既能开怀大笑,又能品出背后的深意。

学术走下神坛,幽默自带深度

在大家传统的印象里,高校讲座总是特别严肃,让人感觉有距离感。可李雪琴的演讲,就跟和朋友唠家常一样轻松自在。她用自嘲的方式,说起自己学生时代的迷茫,还想出 “量子力学式拖延症”“相对论式减肥法” 这些脑洞大开的比喻,把专业知识巧妙地融入生活场景里。她这种不端着的交流方式,一下子就让那些晦涩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大家都能感同身受。弹幕里不停飘过 “原来哲学还能这么玩”“突然想翻翻专业书了”,这就说明,用轻松的方式表达,对知识传播可太有帮助了。

跨界背后的 “破壁” 启示

这场演讲能火,可不是偶然的。现在 Z 世代是主流受众,他们既想获取知识,又讨厌刻板的教育模式。李雪琴的这次尝试就证明了:学术不一定只能待在象牙塔里,幽默也不是和深度对立的。用脱口秀这种能让人开怀大笑的方式,包装思想的内核,既能打破知识的壁垒,又能让年轻人主动去接受有价值的内容。就像她在演讲里开玩笑说的:“谁说搞学术就得一本正经?让知识‘活’起来,才能真正‘火’起来。”

这场别出心裁的演讲,说不定正在开启知识传播的新模式。当更多领域的 “次元壁” 被打破,我们也许会发现:真正的文化破圈,从来不是谁取代谁,而是让不同的表达方式相互碰撞,擦出更耀眼的火花。毕竟,能让观众一边笑一边思考的交流方式,才是这个时代最宝贵、最受欢迎的 “硬通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