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芹菜套种技术,高低杆搭配,土地利用率提升
**茼蒿 - 芹菜套种技术:高低杆搭配,土地利用率提升**
在广袤的农业大地上,农民们一直在探寻着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方法。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种非常实用的套种技术——茼蒿 - 芹菜套种。这一技术巧妙地利用了茼蒿和芹菜植株高低的差异,实现了土地利用率的显著提升。
一、提出问题
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往往存在着诸多弊端。就拿单一的茼蒿种植或者单一的芹菜种植来说,它们各自需要占据一定的土地面积。在土地资源日益珍贵的今天,这种单一作物大面积种植的方式,无疑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粗放式”利用。
我曾经走访过许多农村地区,看到不少农户在种植茼蒿或者芹菜时,大片的土地只种一种作物。在某个村庄,老张种植了一亩地的茼蒿。他精心打理着这片地,从播种到施肥,再到浇水除虫,每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由于茼蒿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收获之后,这片土地就面临着闲置或者需要重新翻耕等待下一季作物的种植。这就导致了土地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就像一个暂时空闲的房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而且,单一作物种植还容易引发病虫害的集中爆发。因为同一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是相似的,长期连作会使土壤中的养分失衡。以芹菜为例,如果连续多年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芹菜,土壤中的某些微量元素会被过度消耗,而芹菜生长过程中又会分泌一些物质到土壤中,可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这就为病虫害的滋生创造了条件。我曾听闻一个芹菜种植户,由于连续三年在同一块地种芹菜,结果芹菜叶斑病大爆发,几乎毁掉了整个芹菜田,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分析问题
茼蒿 - 芹菜套种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从土地利用率的角度来看。茼蒿属于浅根性植物,植株相对较矮,一般高度在30 - 60厘米左右;而芹菜是深根性植物,植株较高,能长到50 - 100厘米。在套种模式中,我们可以将茼蒿种植在芹菜植株的间隙或者周边。这样一来,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就相当于同时种了两茬作物。据相关数据显示,如果单独种植茼蒿,一亩地在一个生长季内只能收获一茬茼蒿;而采用茼蒿 - 芹菜套种模式,在茼蒿收获之后,芹菜还能继续生长并收获,土地的有效利用时间延长了,土地利用率可以提高至少30% - 50%。
从养分利用方面分析,茼蒿和芹菜对养分的需求存在差异。茼蒿对氮肥的需求相对较高,而芹菜除了氮肥外,对钾肥的需求量也较大。在套种时,两种作物的根系分布在不同的土层,它们可以分别吸收不同深度土壤中的养分。茼蒿的浅根主要吸收土壤表层的氮素等养分,而芹菜的深根则可以深入土壤下层,吸收芹菜生长所需的钾素等养分。这种互补的养分吸收方式,减少了土壤养分的单一消耗,使土壤肥力能够得到更均衡的利用。
再从病虫害防治的角度来看,套种模式打乱了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单一作物种植时,病虫害容易在同一作物间传播。而茼蒿和芹菜的套种,由于作物种类不同,它们所吸引的害虫和病菌也有所不同。茼蒿可能会吸引一些专门侵害菊科植物的害虫,而芹菜则会吸引另一些偏好伞形科植物的害虫。在套种区域内,害虫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单一作物侵害群体,病菌也难以在两种不同作物间迅速传播扩散。这就像在病虫害的传播道路上设置了一道道“障碍”,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三、解决问题
如何具体实施茼蒿 - 芹菜套种技术呢?
1. 土地准备
在种植之前,要对土地进行深耕细作。先将土地翻耕,深度大约在30 - 40厘米左右,这样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然后施足基肥,基肥的选择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可以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00 - 5000公斤,再加入过磷酸钙50 - 100公斤、硫酸钾15 - 20公斤。这样的施肥方案能够为茼蒿和芹菜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2. 品种选择
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茼蒿和芹菜品种。对于茼蒿来说,常见的有蒿子秆和花叶茼蒿等品种。蒿子秆口感鲜嫩,生长速度较快;花叶茼蒿则具有较好的抗病性。在选择芹菜时,本芹和西芹都可以用于套种。本芹香味浓郁,西芹则茎杆粗壮,口感脆嫩。根据当地市场的需求和种植环境来挑选合适的品种是保证套种成功的重要一步。
3. 播种与定植
茼蒿的播种可以采用撒播或者条播的方式。如果采用撒播,每亩播种量大约在2 - 3公斤左右;条播时,行距保持在10 - 15厘米为宜。茼蒿的种子比较细小,播种前最好将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处理,这样可以提高发芽率。芹菜的定植则要注意株行距。一般来说,芹菜的株距保持在10 - 15厘米,行距为20 - 30厘米。在茼蒿播种或者定植后的一段时间(大约10 - 15天),就可以进行芹菜的定植了。这样可以让茼蒿先生长一段时间,为芹菜的生长提供一定的遮荫环境,有利于芹菜幼苗的生长。
4. 田间管理
(1)浇水
茼蒿和芹菜对水分的需求有所不同。茼蒿在生长前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每隔2 - 3天浇一次水;芹菜则比较耐旱,但在生长旺盛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一般每隔5 - 7天浇一次水。在套种时,要根据茼蒿和芹菜的生长阶段和土壤墒情来合理调整浇水的频率和量。在茼蒿收获前一周左右,可以适当减少浇水量,以便于茼蒿的收获和芹菜的生长。
(2)施肥
除了基肥之外,在茼蒿和芹菜的生长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追肥。茼蒿在生长期间可以追施1 - 2次氮肥,每次每亩施用量在10 - 15公斤左右。芹菜在生长过程中除了氮肥外,还需要追施钾肥。一般在芹菜定植后30 - 40天左右开始追施钾肥,每亩施用量在15 - 20公斤左右。还可以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如硼肥、锌肥等,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3)病虫害防治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是基础,例如合理轮作(虽然是套种,但茼蒿和芹菜的搭配也算是一种特殊的轮作形式)、清洁田园等。物理防治可以采用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生物防治方面,可以释放天敌昆虫,如释放赤眼蜂来防治芹菜上的害虫。当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时,也可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但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注意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5. 收获
茼蒿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一般在播种后30 - 40天左右就可以收获。茼蒿的收获可以采用一次性采收或者分批采收的方式。如果采用分批采收,可以每隔10 - 15天采收一次,这样可以延长茼蒿的供应期。在茼蒿收获之后,芹菜就可以继续生长。芹菜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在定植后60 - 80天左右可以收获。芹菜的收获标准是茎杆达到一定的长度和粗度,一般茎杆高度达到50 - 100厘米左右就可以采收了。
茼蒿 - 芹菜套种技术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它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保护了生态环境。就像一位智慧的老农所说:“这套种啊,就像是给土地找了个好搭档,大家互相帮忙,土地就越来越肥沃,收成也就越来越好了。”希望更多的农民朋友能够了解和采用这种套种技术,让我们的土地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茼蒿 - 芹菜套种技术只是众多农业技术中的一种,但它却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们相信,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像这样的好技术出现,为我们的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收获。
从实际的数据来看,一些采用茼蒿 - 芹菜套种技术的地区,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某农业合作社,采用套种技术后,每亩地的总收入比单一作物种植提高了40% - 60%。而且,由于套种模式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农药的使用量也减少了30% - 50%,这不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对环境更加友好。
在推广茼蒿 - 芹菜套种技术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让他们真正掌握套种的各个环节。有些农民可能因为缺乏技术知识,在套种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如播种时间不当、施肥不合理等,从而影响了套种的效果。另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市场销售体系,确保茼蒿和芹菜能够顺利销售出去。种植的目的是为了销售,只有销售顺畅,农民才会有积极性去采用新的种植技术。
茼蒿 - 芹菜套种技术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种植技术。它为解决土地利用率低、病虫害防治难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期待着这一技术能够在更多的地方得到推广和应用,让更多的农民受益,让我们的农业更加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