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曾是农村绿肥、蔬菜与饲料,30年变迁后,为何如今种植者寥寥无几?
紫云英曾是农村绿肥、蔬菜与饲料,30年变迁后,为何如今种植者寥寥无几?
在农村的土地上,曾经有一种绿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紫云英。紫云英是一种豆科植物,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在过去,它既是优质的绿肥,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又可以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还能当作饲料喂养家畜。
咱先说说紫云英当绿肥这事儿。在很多华北地区的农田里,以前农民们对紫云英那是相当重视。一般在秋收之后,就会在田里播下紫云英的种子。经过大概一个月左右的生长,紫云英就开始长得很茂盛了。它的根系很发达,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土壤里很多多余的养分,像氮啊、磷啊之类的。等到来年春天,在耕种之前把紫云英翻耕到地里,这就相当于是给土地施了一次天然的肥料。这时候的土地就像被注入了活力一样,农作物在这样肥沃的土壤里生长,那产量和质量都有保障。像一位河北的老农就说:“以前咱这田里每年都种紫云英,地肥着呢,种出来的小麦又粗又壮。”
紫云英当蔬菜也有它的妙处。它的嫩叶可以食用,口感鲜嫩,有一些淡淡的清甜。在华南地区的一些乡村,过去农家人就会把紫云英的嫩茎叶采回来,简单的焯水之后,或者凉拌或者炒着吃。有一位广东的网友分享过,他小时候就特别爱吃妈妈做的紫云英炒鸡蛋,那味道至今都忘不了。紫云英作为饲料也是很不错的。在农村,家里养了牛啊、羊啊的,就把紫云英割回来喂牲口。牲口也爱吃,吃了之后长得壮实。
可是啊,就这么好的紫云英,现在种植的人却寥寥无几了。这是为啥呢?咱们从这个时间元素来说,大概在30年的时间跨度里,农村的种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大家都以种地为生,各种传统的种植方式都延续了好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7年之前吧,外面的市场开始慢慢影响到农村了。
从种植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看,和其他作物相比,紫云英的收益就有点低了。比如说和玉米比,玉米种植大概3个月左右就可以收获,而且价格相对比较稳定。而紫云英呢,虽然说作为绿肥能对土地有好处,但是如果是专门种植它来卖肥料或者作为商品,从播种到收获大概需要45天左右,这个过程中的人工成本、种子成本等算下来,收益并没有玉米那么可观。像在东北地区,很多农民朋友经过对比之后,就选择了种植玉米而不是紫云英。
再从种植的复杂程度来说,紫云英毕竟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绿肥作物,在种植技术和品种优化方面没有像一些新兴作物那样有很强的竞争力。举个例子,和草莓比起来,草莓虽然种植过程需要比较精细的管理,像浇水、施肥、温度控制等方面都很讲究,从播种到采摘大概需要2 - 3个月的时间,但是草莓的市场价格高,而且有很多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可供选择。紫云英就不一样了,它的种植相对来说比较粗放,在现在这个追求高效益的时代,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而且现在农村的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在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人在种地,年轻人虽然没有全部留在农村,但也能抽出时间帮忙。但是现在呢,很多年轻人出去打工了,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和孩子。种植紫云英这种相对费人工的作物就更困难了。我在一个村子里听到一位老大爷说:“现在这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咱这把老骨头也种不了那么多了,种紫云英得经常去地里照看,我们可没那精力喽。”
还有气候的影响。紫云英比较适合在温暖湿润的南方种植,像湖南、江西一带,以前种植紫云英的规模比较大。但是近年来,气候变得有些不稳定,从一些网友的分享来看,湖南有些地方因为干旱或者洪涝等自然灾害,紫云英的产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且紫云英对土壤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比较肥沃、湿润又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华北一些比较干旱、土壤肥力较差的地方,种植紫云英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来改良土壤,这就使得种植紫云英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了。
再看看其他冷门绿植的情况。比如说二月兰,二月兰也是一种很好的绿肥作物。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在华北、华东很多地方都能生长。二月兰一般在秋季播种,大概一个月左右就能长出幼苗,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就可以形成一大片翠绿的地被植物。它可以在荒地上生长,对改良土壤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也有自己的问题,二月兰虽然适应能力强,但是它的种子传播比较容易泛滥成灾,所以种植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控制面积。
还有苦菜,苦菜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野生蔬菜,在华北和西北一些山区,过去很多人会采摘苦菜回家炒菜或者凉拌。苦菜的生命力很顽强,但是它不像紫云英那样可以作为绿肥大量推广。因为它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特殊,比如说它喜欢在半阴湿的环境下生长,种植起来比较麻烦。
再说说金雀花,金雀花在一些南方地区有种植,它的花朵比较美观,也可以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和绿肥。但是它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在阳光充足但又不暴晒的地方生长较好。金雀花的种植周期大概也是3 - 4个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和紫云英比起来,它的种植范围就比较小,而且在农村也没有像紫云英那样有着深厚的种植传统。
这么看来,紫云英种植者寥寥无几是有很多原因的。那么我想问大家,你们觉得如果要重新推广紫云英的种植,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现在面临的这些问题呢?是在种植技术上进行革新,降低成本呢?还是通过调整它的种植用途,比如更多地开发它在观赏或者生态修复方面的价值?这都需要我们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