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存信到西柏坡汇报工作,周恩来问毛主席:你看出来他像谁了吗?

搞笑 04-26 阅读:22 评论:0

1948年8月十几号的时候,高存信那时候是华北军区炮二旅的旅长,他接到了一个从北军区转过来的中央军委打来的长途电话。电话里头说,要他给中央说说华北军区炮兵的那些事儿。

高存信这次去西柏坡的经历,让他记忆特别深刻,因为这头一回让他有机会见到毛主席、周恩来这些中央的大领导。

那时候,全国解放的大局正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大变动,接下来的任务是要攻打敌人防守严密的大城市。早在7月份,华野就收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让他们着手准备济南战役。

在现代战争中,大炮是战斗力的关键一环,所以中央肯定得掌握华北和华东部队炮兵的具体情况。

高存信脑子灵光,还记得那会儿,他和华野炮纵的头儿陈锐霆一块儿奔西柏坡去,按规矩得去瞧瞧中央的大领导们。可巧了不是,中央正忙着筹备工作会议呢,他们跑了好几家,愣是一个人影儿没见着。最后到了周恩来的地界儿,邓颖超大姐那叫一个热情,赶忙把他们迎了进去,还跟他们说:

“周副主席马上就要到家了。”

陈锐霆是位参与起义的将军,在抗日战争那会儿,他就跟周恩来见过,两人挺熟的。高存信当年去延安,靠的就是他老爹给周恩来写的一封信。虽说他们之前没见过面,但高存信对周恩来这个名字,那可是早就听说了。

不出所料,等再次碰面时,周恩来主动跟他们热络地打起招呼,还特别表扬了陈锐霆在豫东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见到高存信,周恩来先是仔细端详了他一阵,接着就关心地询问起他的近况来:

“你还跟你爸高崇民保持着联系不?”

说真的,挺让人难过的,从高存信到了延安开始,他和老爸高崇民就基本上没怎么碰过头了。

【一】

周恩来和高崇民早就认识,他们头一回碰面是在1936年西安发生事变那会儿。

高崇民年轻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一心投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他还曾给张学良当过秘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高崇民逃到北平,继续参与抗日救国的活动。他和阎宝航、卢广绩、杜重远、王化一、王卓然、黄显声等人一起,组建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组织”。

大家都说高崇民跟张学良关系铁,特别受他信赖。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高崇民直接问张学良为啥“不打回去”,因为这个,张学良把他当作敢讲真话的好朋友。

1933年那会儿,高崇民搞了个“复东会”,放出话来说,要是蒋介石不站出来抗日,他们就不站他那边。蒋介石听了心里直犯怵,好几回都下了命令要抓他。

就在那一年,高崇民碰到了共产党人孙达生,他们俩建立了非常要好的关系。相处的时间一长,高崇民的思想觉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高崇民使出了浑身解数,到处奔波,不光让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人的关系变得紧密无间,还成功促成了他们与中国共产党的联手合作。

1936年3月份,高崇民、栗又文和孙达生一起悄悄弄了个叫《活路》的刊物,意思就是东北军要打日本鬼子才有出路。这刊物后来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里头火得一塌糊涂。而且啊,高崇民还在那上面讲了个“三位一体”的点子。

谁来领头打日本鬼子?张少帅、杨将军,还有共产党,他们三家联手,就是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一起上的抗日队伍。这三个力量凑一块儿,那抗日的力量可就大了去了。军民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咱们肯定能打败小日本。

结果这本杂志后来传到了延安,毛主席特别起来。他后来下令大量复印高崇民所著的《抗日问答》,好让这本书成为部队进行政治教育的学习材料。

1936年5月份的最后一天,中央宣传部发出了个文件,标题是“谈谈当前局势和咱们陕甘地区党的任务”。在这份文件里头,头一回提出了“三个一块来”的说法。

蒋介石后来又再次发布命令,要捉拿高崇民。

到了西安事变那会儿,高崇民一直都在忙活着,到处去协调各方,努力想让这事儿和平解决。他的这些举动,给周恩来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1937年6月份,高崇民加入了创建东北抗日救亡总会的行列,他在这个组织里担当了主席团的一员,同时还管着组织部。那时候正在打抗战,高崇民就利用“东总”这个平台,号召了不少有志气的年轻人投身到抗日救亡的行动中,而且他还帮忙送他们去延安。

1938年8月份,高崇民自个儿跑到延安去看了看,他和毛主席、周恩来聊了好多次,商量了不少事情。

其实,在高崇民抵达延安大概半年多以前,他的大儿子高存信就已经带着他亲笔写给周恩来的信到了延安。到了那儿后,他被安排到抗大四队,当起了军事教员。

高崇民有着多年的革命历程,这自然而然地对他的家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12年,高崇民跟他的第一任老婆李素贞成了家,后来他们有了个儿子叫高存信。那时候,高崇民老是在北平、奉天、吉林、黑龙江这些地方跑来跑去,忙着为国家存亡大声疾呼。所以,他和李素贞经常是分多聚少。九一八事变一爆发,高崇民急匆匆的,连跟家人说一声的时间都没有,就偷偷打扮了一番,悄悄进了关。

1929年5月份,李素贞在沈阳离开了人世。

妈妈走了,这对高存信来说,真的是个巨大的打击。

【二】

由于老爸经常忙着革命工作不在家,李素贞就挑起了养活高存信和他两个堂兄弟的担子。

1926年夏天放假那会儿,高存信和他的两个兄弟一块儿考上了哈尔滨的广益中学。可没想到,第二年就出事儿了。因为他们老爹跟共产党人苏子元走得近,高存信他们三兄弟也被抓了起来。但查了老半天,啥证据也没找着,最后就给他们扣了个闹事的帽子,打发回老家奉天去了。

高存信的人生因为母亲的离世已经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九一八事变的到来,对他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打击更加沉重。

老爸跑到北平去搞抗日救国的活动,爷爷高东园呢,就在老家拉起队伍,保卫咱的乡土。那时候,国家乱成一锅粥,山河都被占了,这种情形让高存信后来也跟着走上了抗日这条路。

1932年3月份,高存信坐船路过营口和天津,最后到了北平去找他爸。刚开始,他还是继续在高中里上学。

1933年10月份,老爸提议后,高存信就报名了南京黄埔军校,成了第十期的学生。没过多久,他就升到了炮兵专业学习。

高存信从黄埔军校出来后,直接被派到了中央军的一个炮兵旅。但他老爸那时候在东北军里挺活跃,忙着策划反蒋抗日的事儿,结果又被通缉了。这事儿也牵连到了高存信,他连正式岗位都没等到,就从南京急着跑回北平。后来,他给老爸写了封信,老爸一推荐,他就去了东北军。没多久,他就被调到了洛阳东北军炮兵第六旅十二团一营一连,当了个排长。

西安事变那会儿,炮六旅的头儿黄永安叛变了张学良,结果12团就被团团围住,武器也被收走了。

但是,张学良一走,东北军就散了架,后来被蒋介石给整合了。因为受到各种势力的排挤,他们的战斗力也大不如前了。

1937年7月16号,高存信跟着炮六旅从洛阳往石家庄赶。他们走到正定浮沱河边上时,被敌人给打散了。那时候,国民党军真是输得一塌糊涂,连武器装备都顾不上收拾。高存信只能眼睁睁瞅着队伍被敌人打散,自己却啥也做不了。

就在这时候,前线传来了好消息,说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那边,给日军来了个突然袭击,打了个大胜仗。高存信一听这消息,心里头立马亮堂了起来,他琢磨着:

指望国民党夺回被占的地方没戏,打日本鬼子还得靠共产党。

1937年快结束时,高存信给他老爹写了封信,说想去延安。老爹高崇民一听,特别赞成儿子的主意,二话不说就写了封介绍信。高存信揣着这信,离开了国民党军队,一路走着到了八路军的西安办事处。办事处的人帮他安排妥当,他就这么顺利到了延安。

【三】

高崇民成立了东北抗日救亡总会,他发动了很多爱国年轻人积极参加抗日救国的活动,还劝说他们前往延安。

高存信那会儿是作为炮兵高手被选到延安的,他在抗大的四分队当起了老师,主要就是教大家炮兵的那些本事。跟他差不多时间到延安的,还有郑新潮带着的六个黄埔军校炮科的专家。

那时候,延安特别需要炮兵方面的高手,所以,他们到了延安以后,并没有立刻让他们上战场,而是先安排他们去学校里当老师。

这些人成为了八路军炮兵队伍的根基所在。

到了1939年9月份,高存信当上了东北干部队的领头人。

一开始的打算是让东干队前往东北,因此,东干队里大多数都是来自东北的,还有以前抗联的干部。

1940年春天,高存信打算去西安看望老爸。但那时候,高崇民管的东北抗日救亡总会陕西分会已经被国民党给封了,分会原来在王家巷4号那边,周围还有特务盯着。高存信对此一无所知,结果差点就被暗中埋伏的侦缉队给逮住了。

由于突发情况,高存信没能和父亲见上一面,只能匆忙告别。

真是挺遗憾的,高存信跟着东干队出发后,一路上碰到了不少麻烦。后来上面决定,东干队先不去东北了,就直接留在了晋察冀根据地。慢慢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成了晋察冀军区的重要干部。

1945年2月份,晋察冀军区搞了个炮兵训练班,让高存信来当头儿,李元凯呢,就做了思想工作负责人。这一百多号学员,被分成了三个小队。

条件特别艰苦的时候,高存信和晋察冀军区的干部们一块儿打下了根据地炮兵的基础。他们手里头没有现成的教材,那就自己动手写;没有真正的火炮来练习,那就自己动手做。

那时候,晋察冀军区的队伍在打仗时,专门把缴来的大炮都收拢到一块儿。靠着这些大炮,再加上干部训练队的成员,晋察冀军区就组建了个炮兵团,并且让高存信来当这个炮兵团的头儿。

这个炮兵团得到了延安的不少帮扶,延安还特地从炮兵学校选了些干部过来,帮助他们成长。这样一来,炮兵团就逐渐发展成了一支能打野外战的正规炮兵队伍。

【四】

1948年8月22号那天,高存信接到任务去延安,要给上面讲讲华北军区的炮兵状况。他看到炮兵建设进度滞后,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周恩来听了后,还让他把这些想法写下来,说是要帮他交给毛主席。

在和周恩来碰头那会儿,高存信自个儿提议说:

咱们头一回来中央这儿,还没瞅见过毛主席呢,心里头真挺想见见他的,是吧?

周恩来稍微迟疑了片刻,考虑到中央工作会议马上就要开,毛主席也挺忙的,但他最后还是点头答应,说可以帮他们把话带到。

但是,当毛主席得知是前线战士希望见他时,他立马爽快地答应了。

高存信和陈锐霆跟着周恩来,走到了毛主席住的窑洞前。高存信心里头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他知道那时候正好是夏天最热的时候,院子里头向日葵开得满满当当的。

一踏进屋里,高存信就看见毛主席正和叶参座低头细语。他们一进门,毛主席立刻迈开大步迎上来,热情地伸出手来握手。高存信和陈锐霆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同时又有点紧张,一时间脑袋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咋开口。

周恩来看到这个情况,就拽着高存信的手,对毛主席说:

“头儿,瞅瞅这家伙,他的模样跟谁挺像啊?”

毛主席仔细瞧了瞧,笑着说:

“你看起来和高崇民同志挺像的嘛!”

周恩来同样笑了起来,笑得挺开心:

他老爸是高崇民!

一番交谈后,高存信和陈锐霆心里头那股子紧张劲儿消散了不少。

高存信和陈锐霆,一个是华北炮兵部队的奠基人,一个是华东炮兵部队的重要建设者,两人经历相仿。但真要比起来,华东炮兵的建设水平明显高于华北。叶剑英见到陈锐霆时,还提出想让陈锐霆从华东军区调些大炮给华北军区,帮忙加强火力。

毛主席给他们讲了解放战争现在的情况和以后的发展,并且给他们俩打气说:

你们以前都在黄埔军校专攻炮兵,得把炮兵这块儿做精做强,打造出一支厉害的炮兵队伍。

高存信一回前线,就马上领着炮二旅快速赶到太原战场,去帮徐向前领导的华北一兵团打太原。后来,中央决定先不打太原了,高存信又带着炮兵去打了新保安战役,把傅作义最厉害的35军给全歼了。

1949年1月31号,北平迎来了和平解放的日子。高存信带着炮二旅的一些队伍,还参加了2月3号进城的那个大仪式。北平的老百姓们,那叫一个热情,对他们夹道欢迎。

1949年5月9号,炮二旅换了个新名字,叫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司令部。到了5月26号,高存信参加了在北京黄寺举办的成立大会,会上,军区司令聂荣臻亲自宣布了这个事儿。

决定让高存信来当司令员,李呈瑞担任政委。

1950年1月11号那天,华北军区的特种兵司令部换了个新名字,叫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而高存信呢,他还是那个司令。

高存信在军队里担任过不少要职,他先是做了华北军区炮兵的头儿,也就是司令员。后来,他又被军委炮兵提拔为副参谋长,还当过第六炮兵学校的校长。在志愿军里,他也是炮兵指挥所的司令员。到了南京军事学院,他负责炮兵系的工作,当了系主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里,他一路干到了副司令员的位子,还是炮兵党委的常委呢。

1955年9月份,高存信升为了少将,还得到了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的荣誉。

得说一下,高存信的老爸高崇民,他在1946年就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然后去东北当上了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新中国成立后,他又陆续做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委员、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还兼任了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和最高人民法院东北分院的院长。到后来,他还当上了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的副主席呢。

高崇民和高存信这对父子俩,都是咱们国家的开国功臣,这种情况在党和军队里头,那真是少之又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