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军一哑巴炊事员向毛主席敬礼,毛主席:给他授少尉军衔

推荐 04-22 阅读:17 评论:0

连长,我们逮到个形迹可疑的家伙!不管咋问,他就是不开口,我们琢磨着这家伙可能是敌方派来的探子!

两个士兵带着个人,往指导员那边过去。

这家伙是个身强力壮的汉子,穿着打扮就像个地道的农民。面对着端枪的红军战士,他脸上一点害怕的表情都没有。

连长跟那汉子聊了几句,但他一声不吭,光顾着“啊啊”地喊,手上动作不断,比划个不停。

从外表上看,他完全就像是个不能说话也听不见的人。

可现在是1935年5月那会儿,红军正碰上大麻烦呢。

这个不会说话的人到底是谁呢?他和那些特务敌人有没有啥瓜葛?

【坚持留下的哑巴】

国民党的大部队在后面紧追不舍,铁了心要在大渡河边把“红军战士”一网打尽,彻底消灭!

这种时候,红军战士对任何看着不对劲的人,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再小心。

这两位战士连同他们的连长,所在的那个队伍,走在红军的最前头。

他们一到大渡河边上的安顺场镇,就把那里的敌军给收拾了。紧接着,上面就来命令了:三天内,必须赶到泸定桥。

咱们都是第一次来安顺场,对这儿人生地不熟的,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找个本地人给咱们带路。

战士们踏进镇子,想找人问问,看能不能找到愿意搭把手的老乡。

他们很快就意识到,找个向导这事儿,可比预想的难多了。

那地方的军阀坏透了,根本不把老百姓当人对待。他们手下的士兵,也是一个比一个嚣张,抢东西、杀人放火这些事,对他们来说就跟吃饭喝水一样平常。

这样日子久了,老百姓慢慢就形成了“一看到穿军装的,拔腿就跑”的习惯。

红军一来,老百姓老远就瞅见了,立马动手收拾家当,一股脑儿地往山里头藏。

镇子里有些人行动缓慢,但一瞅见红军战士的身影,立刻转身,撒腿就往山里猛跑。

大家之所以对红军敬而远之,不光是因为害怕当兵的,还有其他一些缘由。

国民党的大官们下了个狠命令:谁敢给红军搭把手,一旦被逮到,那就是掉脑袋的事儿!

战士们在镇子里溜达了大半天,最后就碰上个哑巴大哥。就他,看到红军来了,既不害怕也不躲闪,就直愣愣地站在路边瞅着我们。

不过这家伙,不论你说什么,他就是不吭声。想到他是镇上唯一没走的人,战士们心里犯嘀咕,怕不是敌人派来的奸细,没来得及逃走,故意装聋作哑想混过去呢。

之后,那俩战士领着他一块儿回到了部队里。

连长搞清楚了状况,心里也犯嘀咕,于是就决定让这个人继续待在队伍里。

没多久,红军又碰上了一个山里的老乡,他爽快地答应给红军当向导。接下来的两天,红军急行军时,都带着那个不会说话的伙计一起走。

在这段时间里,红军战士们都不时地留意着他的一举一动。

看他平时的种种举动,大伙心里都差不多有数了,这家伙肯定是个真聋哑人。

聋哑人士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一堆挑战,这些挑战对咱们健全人来说,根本想都不敢想。他们没法听到声音,也说不出话,这使得他们在好多方面都不方便。比如,交流上就有大难题,咱们平常说话聊天,他们却得靠手语或者写字来沟通,效率慢不说,还可能因为误解闹出误会。还有啊,他们看电视、听音乐这些咱们觉得很平常的事,对他们来说,就成了遥不可及的享受。出门在外,汽车的喇叭声、人群的嘈杂声,这些咱们习以为常的背景音,却可能成为让他们感到困扰的噪音。总之,聋哑人士在生活中面临的种种困难,真的是咱们普通人难以感同身受的。

国民党的探子真能想得那么周全,装得那么像?这也太下功夫了吧,其实真没那个必要。

瞧着这哥们儿不辞辛劳地搭把手,连长回想起他刚知道自己被红军“留下”那会儿的反应:他非但没露出一丁点儿不乐意或者惊慌,反而还挺乐呵的。

连长深深地叹了口气,心里头真不是个味儿。眼瞅着,队伍都已经走了百多二百里地了,离大渡河那是越来越近了。

连长叫了个人,把哑巴带了过来,然后给了他一块银元,还有够他吃三天的干粮。他比划了半天,好不容易让哑巴明白,这些东西是让他带回家用的。

真没想到,那个平时总是文文静静的哑巴,这会子突然急了,一个劲儿“啊啊”叫着就是不肯离开。他用手势表达:打死我也不走,我也要加入红军!

连长头疼得要命。看看眼前这人,至少在品性和吃苦耐劳这方面,那是没话说的。但红军接下来要走的路,那困难多了去了,对正常人来说都是九死一生,更别提他还是个聋哑人了。

哑巴瞧连长没点头,他也不在意。红军队伍继续前行,他紧跟着,还主动揽下那些最沉最费劲的活儿来干。

看到这种情况,连长没办法,只能把事儿跟部队上面的领导说一声。

领导们商量过后,拍板决定带上哑巴一起加入红军。哑巴自己意愿很强烈是一码事,再者说,现在咱们队伍早都远离安顺场好多了,不管是让他自个儿走回家还是派人送他回去,都不太可能做到了。

于是,这个不会说话的人就进了红军,被分到了做饭的班里头。

【聋哑战士】

他主要负责的任务就是扛各种做饭的家伙什,还得负责打水劈柴。

这位特别的聋哑英雄,勤勤恳恳地干着各式各样的活儿。

大伙儿很快就瞧出来了,他这人特别勤快,啥活都愿意干,而且本事还不小,养马、做菜这些活儿,他做起来都得心应手。

没多久,哑巴就被安排到了中央警备团的厨房帮忙,后来又进了专门保护中央大领导的警卫队。这位聋哑的战士因为听不见命令,所以不能去前线打仗。但他做起事来特别上心,那股子认真劲儿,让大家都很佩服他。

之后,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就连那个哑巴也跟着队伍一起出发了。

翻越雪山那会儿,哑巴每天都得背个大包,里头装着快一百斤的做饭家伙,但他走得可快了,紧紧跟着大伙儿。尽管一路上碰到的难题一个接一个,哑巴从没泄过气,他还老比划着手势,给大家鼓劲儿呢。

瞅见哑巴那朴实无华的笑脸,战士们心里头被他的乐天派劲儿给打动了,感觉浑身上下都鼓足了劲儿。

一天,有个哑巴在雪地里头费劲地走着,突然间,他瞅见前面雪地上有个大窟窿。窟窿里头伸出一只手,正使劲往外够呢,像是想抓点啥东西。

哑巴飞快跑过去瞧,发现一个小战士,看上去挺年轻,大半截身子都埋在雪里头。哑巴二话不说,一把拽住小战士的手,使出吃奶的劲儿,硬是把他给拽了出来。

小战士喘着粗气,好不容易缓过神来,连忙道谢个不停。他抬头一望,这才瞧见救星竟是那位聋哑战士,于是赶紧伸手做起手势,想要表达自己对他的深深谢意。

哑巴使劲摇了摇头,硬是把小战士拽了起来,扶着他一块儿往前走。这事儿没多久就在部队里传开了,大伙儿对这位不会说话的战士更加敬重。

在抗战和解放斗争那会儿,哑巴一直尽心尽力为革命事业帮忙,啥活儿都干,而且干得特别漂亮,每次任务都完成得很好。

解放后,那个不会说话的人跟着大队人马一起来到了北京。

他瞧见这儿装了自来水,轻轻一扭水龙头,清水就哗哗地流。还有啊,这儿有煤炭,一小块就能烧老半天。

这样一来,哑巴之前主要负责挑水和砍柴的活儿,现在可就没啥干的了。

领导看哑巴同志现在岁数不小了,身体也大不如前,就打算让他在荣军院安心养老。可哑巴同志就是闲不下来,非要继续干活不可。

最终,上头决定派哑巴同志去照看营地的果园。哑巴乐呵呵地答应了,接着就在果园里忙活了好些年。

“给那位不会说话的同志,发个少尉军牌吧!”

1955年的时候,咱们军队办了个授衔的大活动。在这之前,毛主席去果园溜达了一圈。

正在忙活着给果树修剪枝条的哑巴,一瞅见毛主席走过来,赶紧放下剪刀,快步迎上前去,给毛主席行了个礼。

哑巴和毛主席挺熟的。在延安那会儿,毛主席老爱边走路边琢磨事儿,这时候大伙儿都不会去碰他,怕扰了他的思路。

唯独哑巴是个不同的情况。每当毛主席走近时,哑巴就会立刻停下手里的活儿,在衣裳上蹭蹭双手,接着用力地握住毛主席的手。

这时,哑巴会兴奋地比划出一大堆大家伙都看不明白的手势,毛主席就乐呵呵地瞅着,边瞅边点头,还朝他竖了个大拇指表示赞许。

1955年那天,毛主席像平常一样,跟那位哑巴战士用手势“说话”。比划完后,他给出了指示:得给这位聋哑的战士,发个少尉的军阶。

1983年6月14号那天,那位聋哑的老战士在北京因为生病去世了,他活了89岁。

困苦磨难锻造真英雄,红军那股子劲儿,会深深刻在年轻一辈的心里,一直传下去。大家也不会忘掉那位可敬的聋哑战士,他为咱们如今的好日子,一辈子都在默默付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