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团长变抗日司令!母子双烈血洒冀中,毛主席为他题字

推荐 04-25 阅读:1 评论:0

1941 年深秋,河北献县鬼子据点里,一位六旬回族老妈妈正把窝头掰成小块。面对日军指挥官的威逼利诱,她突然将窝头摔在地上:"我儿本斋专打你们这群*生!"七日后,这位叫白文冠的母亲绝食殉国,而她的儿子,正是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从东北军少校团长到八路军抗日名将,他用 1700 多个日夜,在华北平原书写了一段"母子双烈"的传奇。

一、弃官从戎:当少校团长扯旗抗日

1902 年,马本斋出生在献县东辛庄的回族农户家。19 岁那年,这个放羊娃背着干粮徒步三天,在张家口报名参军。凭借过硬的拼刺技术和识字功底,他在东北军一路升到第 11 旅少校团长。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看着长官 "枪口不对内" 的命令,马本斋深夜砸了自己的团长铜牌:"不打鬼子的官,不当!"

回到家乡的他,亲眼看见鬼子在清真寺门口挂 "狗与回民不得入内" 的木牌。1937 年卢沟桥枪声一响,他卖掉 30 亩良田,砸了自家的榨油坊,用 700 块大洋买了 30 支步枪。当 500 多名回族兄弟在清真寺前宣誓时,他举着祖传的回民宝刀大喊:"咱们回民跟鬼子,不死不休!"

二、铁军传奇:毛主席亲题 "百战百胜"

1938 年春天,马本斋带着队伍在河间伏击日军运输队。当鬼子的汽车进入射程,他突然跳出壕沟:"弟兄们,让他们见识回回的马刀!"50 把寒光闪闪的大刀劈入敌群,27 名鬼子当场被砍成两段。此战之后,"回民支队"的旗号在冀中平原高高扬起。

回民支队

最传奇的当属 1940 年的康庄伏击战。马本斋故意让伪军据点 "失手" 丢失粮食,引得日军中队长佐藤率 80 人来抢。当敌人进入预设阵地,他一声令下,埋在公路下的 30 斤炸药掀翻三辆卡车。仅仅 20 分钟,68 名日军全部报销,而回民支队竟无一人伤亡。战后,缴获的日军作战地图上,康庄地区被画满密密麻麻的惊叹号。

马本斋训练的回民支队

1941 年,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将一面绣着"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送到马本斋手中。毛主席听说他的战绩后,挥笔写下"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这九个字从此成为这支英雄部队的金字招牌。

三、母子双烈:母亲绝食七日成千古恨

日军对马本斋又恨又怕,想出了毒计。1941 年 9 月 12 日,100 多名日伪军冲进东辛庄,把马母白文冠押到河间据点。翻译官堆着笑脸递上点心:"只要您写封信劝司令投降,马上放您回家。" 老人突然抄起点心砸在他脸上:"我生养的儿子是打鬼子的,不是当汉奸的!"

马本斋母亲白文冠

接下来的七天里,敌人搬来马本斋的表哥、邻居轮番劝说,甚至抬来山珍海味。但老人每天只喝清水,最后虚弱得说不出话,就用手指在地上画 "杀" 字。9 月 19 日凌晨,她拉着护士的手说:"告诉本斋,别想家,狠狠打鬼子......"直到咽气,老人始终面朝东方,那是回民支队战斗的方向。

接到母亲殉国的消息,马本斋跪在地上痛哭不止。擦干眼泪后,他在作战地图上画下重重的红圈:"妈,儿子给您报仇!"仅仅三天后,回民支队就端了日军的军用仓库,缴获的物资装了 80 辆大车。当战士们把日军军旗撕成碎片时,马本斋说:"这才是给娘最好的祭品。"

四、将星陨落:临终前仍惦记打鬼子

长期的征战让马本斋落下重病。1944 年 1 月,他接到命令率部开赴延安。当队伍走到山东莘县时,他突然晕倒在马背上。昏迷三天后醒来,第一句话就是问政委:"咱们的部队过黄河了吗?" 得知还在休整,他着急地说:"别等我,赶紧出发,鬼子还在祸害老百姓......"

2 月 7 日凌晨,弥留之际的马本斋把妻子叫到床前:"我这辈子没给你留啥,就剩下这枚党徽和两张作战地图。等孩子长大了,告诉他爷爷和太奶奶都是怎么死的......" 说完,这位让日军悬赏 10 万大洋的抗日名将,永远闭上了眼睛,年仅 42 岁。

马本斋纪念馆

延安追悼会上,毛主席送来挽联:"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总理题词:"民族英雄,吾党战士。"如今,献县的马本斋纪念馆里,那把卷刃的战刀、打满补丁的军装,依然在诉说着那段热血岁月。当我们走进河间烈士陵园,看到马母白文冠墓碑上 "教子报国" 四个大字时,终于明白:所谓英雄,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传奇,而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本文完)

【互动话题】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抗日英雄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起致敬先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