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敷出的我们,怎么过好这一生
推荐
04-26
阅读:4
评论:0
早上六点半,32岁的李敏已经挤在地铁里啃包子。她看着新闻里"我国GDP再创新高"的弹窗,手机银行却弹出了本月房贷扣款通知——每月9800元的还款额,正好是她当会计的月工资。
"都说国家富了,可我的日子像在闯关。"李敏的账本记着:老公跑外卖月入八千,孩子英语班两千五,婆婆降压药六百,全家吃穿用度精打细算还要五千。看着满大街的新能源车和网红餐厅,她自嘲:"我们两口子就像繁荣时代的'电池',充着电却亮不起来。"
这种疲惫感不是个例。快递员王师傅发现,这两年送件量涨了三成,收入却原地踏步;应届生小陈手握名校文凭,投出200份简历才找到月薪五千的工作。大家困惑:明明高楼大厦越盖越多,地铁越修越密,怎么普通人的钱包反而越来越扁?
专家指出关键矛盾:虽然国家"大账本"越来越厚,但普通人"小账本"里,住房、教育、医疗开支像三台抽水机。更扎心的是,工资涨幅跑不过物价——十年前一碗面8块,现在18块;十年前房价两万叫豪宅,现在五万是刚需。
好消息是,最近多地开始试点"共有产权房"和"课后托管免费",或许能给普通人松绑。但老百姓更盼着,什么时候涨工资能实实在在跑赢菜价,加班不再成常态,或许那时候,繁荣才真正装进了自家米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