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龄纯英文宣传新豪车,全球限量700台,获得设计师亲手签名
最近,王诗龄又双叒叕上热搜了!这次不是因为晒名校日常,也不是因为一身大牌穿搭,而是她用一口流利英文推广某限量豪车的视频刷爆网络。视频里她站在一辆造型前卫的跑车前,边介绍边展示设计师的亲笔签名,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这车得多少钱?”“星二代都开始带货了?”
话说回来,王诗龄的这次操作还真不是“随便玩玩”。

有眼尖的网友扒出,这款豪车全球限量700台,光定金就够买套房。
品牌方找上她,显然看中了她的“多重身份”——既能用英语精准触达海外富豪圈层,又能靠《爸爸去哪儿》积累的国民度撬动国内新贵们的钱包。

毕竟现在土豪们买车,早就不止看性能了,更讲究“圈层认同感”。
这事儿背后还藏着个趋势:国际大牌对中国年轻“富二代”的营销开始变天了!

以前超跑代言都是好莱坞巨星、体坛顶流的专属,如今像王诗龄这样有留学背景、家族光环的星二代,反而成了香饽饽。
去年某奢侈品牌邀请赌王小女儿何超欣站台,今年王诗龄推豪车,看来品牌们都想抓住“年轻高净值家庭”这个新战场。

不过争议也跟着来了。有人翻出她之前穿5万块外套、背20万包包的照片,吐槽这是“花式炫富”;也有人力挺:“人家自己赚的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其实这种两极分化恰恰踩中了流量密码——越是讨论“该不该炫”,话题热度就越高。就像某网友说的:“我虽然买不起,但看着过瘾啊!”
要说最精明的还是品牌方。

他们深谙“饥饿营销”的门道:全球限量700台,意味着每分钟都有人在抢购;设计师签名更是把“稀缺性”玩到极致。
这招对富豪特别管用,毕竟他们买车早就不止为代步,而是要买“社交货币”。
试想开着带签名的限量款出门,聚会上轻飘飘一句“Angela帮我订的”,面子直接拉满。

不过风险也不是没有。
现在网友个个都是“列文虎克”,很快有人质疑:“这算商业代言还是个人分享?”如果没按广告法标明合作性质,恐怕会惹麻烦。
更关键的是,当下舆论对“天价消费”格外敏感,前阵子某网红晒私人飞机被骂上热搜,王诗龄这次推广要是处理不好,很可能反噬口碑。

有趣的是,这次事件还暴露了娱乐圈资源“世袭”的现象。
王诗龄从小在镁光灯下长大,如今接推广、拍杂志水到渠成,这让不少草根出身的艺人粉丝意难平:“我们哥哥奋斗十年,还不如星二代发条视频?”但换个角度看,品牌选她恰恰因为她的起点本身就是“稀缺资源”——顶级名校、名流圈子,这些可不是靠努力就能复制的。
吃瓜归吃瓜,咱也得看到背后的商业逻辑。现在奢侈品牌为了抢中国市场,连微信朋友圈广告都开始推方言版了。王诗龄这类中英双语、横跨娱乐圈与精英圈的角色,简直就是行走的“跨界IP”。说不定过几年,她还能带着自家品牌和这些大牌联名,那才是真正的“钞能力”闭环。
话说回来,这次事件最让人唏嘘的,还是评论区那句:“我小时候看她在节目里啃玉米,现在人家推的车比我老家县城还贵。”这话看似调侃,实则戳中了大众对阶层跃迁的复杂心态。
当我们在讨论一辆车、一个签名时,真正围观的是这个时代关于财富、机遇与身份的永恒话题。
眼下最值得期待的,是这款豪车到底能不能卖爆。
如果700台迅速售罄,那王诗龄的商业价值恐怕要重新估值;要是遇冷,说不定能掀起新一轮关于“明星带货是否失灵”的大讨论。
不过无论如何,这场融合了顶流、奢牌与争议的营销大戏,已经妥妥预定了年度热搜的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