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食高发 中医妙招解忧

推荐 09-01 阅读:18 评论:0

近年来,小儿积食是最困扰家长的一个问题。8月31日,太原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韩娟表示,小儿积食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脾胃系统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高发,如拖延治疗,会损伤脾胃。

“吃得过多或者过于高营养,超出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就会导致很多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损,中医称之为‘积滞’,也叫积食、食积。”韩娟说,小儿积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年龄均可发病,以婴幼儿最为多见。

韩娟提醒,如果孩子出现食量突然减少、厌食;哭闹严重、睡眠不安;舌苔白、厚,口臭、呼气有酸腐味;脸色青黄;腹胀、腹痛、放屁臭;大便干燥或恶臭;五心烦热,即双手心、双脚心和心窝,摸起来比平时温度偏高很多;高热或低热等症状,一定要及早就医。

如何帮助孩子预防积食?韩娟建议,在饮食上,要少食多餐,荤素搭配;每天保证一定的运动量;保证大便通畅且规律。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学习使用一些常用的小儿推拿手法,来帮助孩子消积化食。”韩娟说,中医上讲,四季脾旺不受邪,脾是人体正气的来源,任何时候,只要脾气旺盛,那么人体就不容易受邪。而小儿推拿手法有呵护脾胃的作用,家长可适时使用小儿推拿手法。

清胃经。在大拇指桡侧面,腕横纹到指尖,脾和胃连起来,向外清,约100次至300次,有清胃热、泻胃火、导积滞、降逆止呕的作用。

清大肠经。在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从虎口到指尖向外为清,约100次至500次,有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的作用。

揉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中部,家长以拇指指腹对小儿板门穴进行按揉,约3分钟,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作用,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摩腹。在肚脐周围,顺时针慢慢按摩。大约5分钟,可消食、理气、通肠道。

捏脊。由尾骨到大椎,从下向上捏脊。以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尾椎骶端皮肤抓稳提起,中指食指在前,拇指在后边提边走,直到大椎,往复3次至9次左右,有强身健体、健脾益气的作用。

记者 刘涛  太原晚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