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变“四常”?美国主动退出联合国,联合国回应迅速轰动全球!
据环球时报援引福克斯新闻网披露,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迈克·李提交法案要求2025年全面退出联合国,引发国际社会震动。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作出官方回应,中国外长王毅同期在安理会高级别会议提出全球治理改革方案,多重信号交织勾勒出国际秩序新变局。
华盛顿政治圈正掀起新一轮"退群"风暴。犹他州联邦参议院办公室流出的法案文本显示,这份名为《美国主权恢复法案》的文件包含三条核心条款:终止联合国成员国身份、切断每年超过120亿美元的资金输送、禁止参与任何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调解。提案人迈克·李在声明中将联合国称为"反美俱乐部",声称该组织已沦为"攻击美国及其盟友的工具"。
联合国资料图
这种激进主张并非孤立事件。统计显示,特朗普任期内美国退出了至少七个全球性协议与机构,包括耗资4.5亿美元的世界卫生组织会费缴纳义务、涉及189个缔约方的气候协定执行机制。布鲁金斯学会最新研究指出,美国对联合国常规预算的贡献率已从2016年的22%降至当前的18%,而拖欠会费总额突破15亿美元大关。
联合国总部东河大厦的玻璃幕墙内,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面对记者追问展现出外交辞令的精准:"对于各国立法进程中的提案,本组织保持观察而不预设立场。"这份克制的声明背后,机构内部备忘录显示财务部门已启动压力测试预案——若美国突然断供,维和部队的燃油采购、难民署的食品配送等基础运营将面临30%的资金缺口。
大西洋东岸的政治家们反应更为激烈。法国驻联合国大使阿兰·贝尔纳在私人酒会上向路透社透露:"五常机制失去任何成员都将导致决策系统崩溃。"他的担忧不无依据,安理会近三年通过的42项决议中,美国行使否决权达9次,主要涉及中东及东欧地区冲突解决方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获取的闭门会议记录显示,英法代表曾多次劝说美方保持多边框架内的博弈而非彻底离场。
联合国资料图
北京方面释放出截然不同的信号。王毅外长在安理会改革专题会议上,用四组关键词定义中国方案:超越私利的全球视野、摒弃对抗的合作精神、落实决议的行动准则、与时俱进的机制革新。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代表团同步提交的工作文件明确支持扩大安理会席位,特别是增加非洲国家代表权,这项提议获得54个非洲国家联署支持。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最新民调揭示深层矛盾:68%的美国选民认为联合国未能有效维护本国利益,同时59%的欧盟公民希望提升联合国权威。这种认知错位在乌克兰危机中尤为明显——尽管联大通过要求俄军撤离的决议,但实际冲突已持续超过700天。前联合国副秘书长盖埃诺坦言:"大国博弈正在掏空多边主义的根基,安理会瘫痪次数从冷战后年均1.2次激增至如今的4.7次。"
纽约外交圈流传着两种应对方案:欧盟委员会建议建立"预备应急基金"应对美国撤资风险,日本外务省则推动修订《联合国宪章》第6章,试图降低除名机制的启动门槛。但现实困境在于,现行国际法体系中没有强制成员国留下的条款,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第12章仅规定"所有会员国应善意履行宪章义务"。
联合国资料图
观察人士注意到微妙的地缘政治调整。巴西总统卢拉在金砖国家外长会上呼吁"构建更包容的全球治理平台",印度总理莫迪则宣布将本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贡献提升至15%。与此同时,七国集团内部出现意见分裂,意大利和加拿大公开反对"摧毁二战后最重要的多边平台",而日本内阁仍在评估是否填补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
联合国前首席经济学家哈里斯·格普塔算过一笔经济账:失去美国资金将迫使机构削减35%的核心项目,但中国、德国、印度的增量投入可能弥补60%的缺口。更深层的危机在于象征意义——作为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美国的离去将动摇整个国际法体系的合法性基础。或许正如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马丁·李所言:"这不是简单的会员资格问题,而是全球秩序是否需要重新格式化的根本抉择。"
网友评论
-
2025-03-29 07:56:28
确实应该退出,如果美国退出了,以后退出的会越来越多。
-
2025-03-28 23:52:01
这些组织应该全部取消,毛用都没有
-
2025-03-29 05:21:23
美国退群原因是,联合国决议新增加了一条,那就是,任何国家除了二战战败国不得在其他主权国家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