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二代掌门周云杰试图打造个人IP,能否像雷军一样成为顶流?

财经 03-09 阅读:0 评论:0
周云杰与雷军

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开启。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这场代表答记者问迅速引起了网络热议,大多数记者被顶流企业家雷军吸引,而周云杰站在雷军身后表情严肃。周云杰与雷军因此被戏称为“海米兄弟”,周云杰被调侃为“冷如冰箱”,甚至出现了相关表情包和“早知雷军来,我便不来了”等网络热梗。

周云杰何许人也?

相较名满天下的小米创始人雷军,周云杰在大众视野中或许略显低调,然而,作为执掌全国最大家电集团的领航者,这位“二代掌门”周云杰实则非池中之物。

细究之下,周云杰与雷军之间,竟颇多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两人都是“60后”。周云杰出生于1966年11月,雷军出生于1969年12月,雷军小周云杰三岁。

其次,两人均出身于武汉市的顶尖学府,攻读理工专业。周云杰于1988年自华中科技大学(时称华中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焊接专业毕业,而雷军则在三年后自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学成。虽有一年时光共处于江城武汉,但彼时二人似乎并无交集。

最后,两人均是得遇伯乐,少年得志,28岁就成为大公司的总经理。

周云杰1988年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飞速发展的海尔集团(当时还叫青岛冰箱厂,1991年海尔集团才成立),并得到海尔创始人张瑞敏的赏识,任销售处处长助理,次年就出任了销售处处长。1993年,青岛海尔(现海尔智家)上市当年,周云杰主动转换赛道任海尔冰箱二厂厂长,周云杰上任后,迅速在冰箱二厂推行了156道工序管理卡,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该厂的质量管理和工艺水平,使之成为了海尔集团的标杆。之后,周云杰又相继担任上市公司质量部部长、副总经理,1996年28岁的周云杰就出任了上市公司总经理。

2000年,周云杰升任海尔集团副总裁,负责国内销售工作,之后管辖范围扩展到全球销售。2007年,周云杰任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市场官。2013年,海尔集团总裁、二号人物杨绵绵退休,周云杰任轮值总裁,周云杰通过“竞马”超过了梁海山与谭丽霞。2016年,周云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正式成为海尔集团二号人物。

2021年11月,海尔集团创始人、精神领袖张瑞敏宣布退休,将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职务交棒给周云杰,仅保留董事局名誉主席职位。这一举措标志着海尔集团在张瑞敏的领导下,成功实现了37年来首次主要领导者的平稳交接,为中国企业界树立了代际传承的典范。

而雷军的经历大家都清楚,1991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研究所,1992年受到金山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中国第一程序员”、个人独立开发出WPS的求伯君的邀请加入金山公司,也是在28岁那年成为金山公司总经理。之后,雷军出任金山公司首席执行官,并建立了购物网站—卓越网。

当然两人最大的不同是,周云杰的成功是在海尔集团内部的,而雷军从金山公司起步,在卓越网被收购后,雷军毅然离开金山公司及卓越网,尽管“银行卡里仅余40亿元的冷清”,但他却满怀热情地踏上了风险投资人的新征程。2010年,血仍未冷的雷军开始创业,创办小米,相继在手机、空调、汽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雷军在缔造小米帝国的同时,还通过顺为资本精心构建了“米链”生态,并广泛投资于字节跳动、蔚来、小鹏等知名企业,甚至在近期备受瞩目的“杭州六小龙”——宇树科技和群核科技中,也持有可观的股份。而在金山公司陷入危险后,雷军受求伯君邀约回归金山公司任董事长和实控人,目前金山公司也发展得很好。

海尔集团及张瑞敏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这一年张瑞敏接手了这家濒临破产的街道小厂——青岛冰箱厂。次年,张瑞敏通过“怒砸(76台质量不合格的)冰箱”而火遍全国,同时也开启了他的“传奇”之路,全面质量管理、5S、日清日高、人单合一、阿米巴结构等理论和实践陆续推出。之后数十年,张瑞敏都是中国企业家的顶峰且从未塌房,最红火的20世纪90年代,能见张瑞敏一面都近乎朝圣。张瑞敏是中国大陆公司中第一位首席执行官(CEO),2000年著名导演吴天明以其为原型拍摄的《首席执行官》电影上映。海尔集团差不多同时推出的动画片《海尔兄弟》也给多少人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目前海尔集团已经是全球第一的家电集团,其业务范围甚至不局限于家电领域。它从单一的电冰箱发展到空调、洗衣机等全品类白电,通过收购三洋、通用GEA,将业务和制造扩展到全球。

据统计,海尔集团通过资本运作和并购,横跨白电、医疗、电竞、工业机器人和金融多个领域,目前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为8家(其中汽车之家收购尚未完成),分布于A股、港股、北交所:

主力上市公司海尔智家(原青岛海尔,600690.SH/06690.HK),以智能家电研发与制造为核心业务,产品涵盖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白电全品类。根据2024年半年报,海尔智家在全球高端家电市场持续领先,卡萨帝品牌在多个高端品类中市场份额稳居第一。海尔智家的营收表现稳健,2024年营业收入预计超过2600亿元,显示出公司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增长潜力。

海尔生物(688139.SH),核心业务涵盖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及生命科学综合解决方案,已布局疫苗冷链管理、自动化实验室建设等多个领域。

上海莱士(002252.SZ),核心业务为血液制品研发与生产,是中国血液制品行业龙头企业。

盈康生命(300143.SZ),核心业务为肿瘤治疗设备及医疗服务,聚焦高端医疗器械与智慧医疗生态。

雷神科技(872190.BJ),核心业务为电竞硬件及游戏生态服务,主打高性能游戏笔记本及外设设备。

众淼控股(1471.HK),核心业务为金融科技与保险服务,依托海尔生态拓展场景化金融服务。

新时达(002527.SZ),核心业务为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解决方案。

汽车之家(ATHM.N/02518.HK),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互联网平台,提供新车和二手车交易、汽车资讯及后市场服务,其移动端日均活跃用户数在2023年9月首次突破7千万大关,达到7287万。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莱士、新时达和汽车之家这三家公司是过去几个月里才被海尔集团收购的,背后的操盘手就是周云杰。

2024年6月,海尔集团以125亿元收购上海莱士,之后迅速启动将上海莱士整合进海尔生物中的工作。然而,到了2025年1月,海尔集团却宣布整合上海莱士的计划未能如愿以偿。

2025年2月,短短5天内,海尔集团连续宣布将收购工业机器人公司新时达和汽车互联网平台汽车之家。在周云杰接受记者采访的同时,3月5日,海尔集团宣布旗下的卡泰驰控股已经完成对新时达的战略收购,交易金额达68.5亿元。而对汽车之家高达150亿元的收购还在进行中。

谁在控制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不是国企,其起步于集体企业,现实控制人为以张瑞敏、周云杰、梁海山(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海尔智家董事长)、谭丽霞(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执行副总裁,海尔生物及盈康生命董事长)为核心的管理层团队,通过复杂的股权架构实现对海尔集团及旗下上市公司的控制。

在关键持股平台海创客中,张瑞敏持股51.1%,周云杰、梁海山、谭丽霞各持股16.3%,且执行事务合伙人由张瑞敏担任。

张瑞敏退休后并未休息,继续活跃。

2024年3月19日,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在海尔创业40周年之际,首次做客董宇辉的直播间,以“永恒的活火”为主题,分享了他与海尔同行40年的管理哲学与人生思考。尽管张瑞敏对直播带货持保留态度,认为直播带货最终都逃不过“全网最低价”的竞争,但他并未在直播中进行带货,而是围绕他的新书《永恒的活火》展开对话,吸引了超过45万观众的关注。在直播过程中,张瑞敏不仅阐述了他的管理学思想,还讲述了海尔从砸毁76台冰箱到物联网生态品牌的变革故事。直播最终售出超过3万册书籍,销售额接近390万元。

2025年2月,张瑞敏与周云杰代表海尔集团共同调研青岛中央法务区,关注涉外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提出“法商共建”理念,强调法治生态对企业全球化的重要性。

张瑞敏与周云杰的关系,颇似乾隆禅位嘉庆后的权力交接。然而,张瑞敏在放权方面,似乎更胜一筹。

周云杰个人IP打造的前景

周云杰在与雷军同时露面爆火后,回应道将于2025年三月底到四月初在新媒体上开号,经营个人IP。他还表示,将重启海尔兄弟这一IP。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6月《中国企业家》曾报道,周云杰彼时表示不打算打造个人IP。

以海尔集团的实力和张瑞敏打造个人IP的经验,周云杰的个人IP应能顺利建立,但要达到雷军或张瑞敏的高度基本不可能。雷军或张瑞敏的IP一是多年积累,二是时势造英雄,两者都不具备的周云杰很难赶上。

小米集团与海尔集团展开合作之际,汽车之家已先行与小米汽车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新时达也有意为小米的汽车、手机等业务提供助力。

但在空调品类上,海尔与小米竞争激烈,海尔曾与格力、美的争锋空调市场,在双寡头格局形成后海尔空调稳居第三位,虽然志高、奥克斯和TCL都曾冲击第三,但都未能长期成功。现在小米空调再度冲击第三,不知海尔是否能够守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