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地名志》在线阅读——天成镇 王家庄村

社会 03-04 阅读:0 评论:0

编者按:地名志,是一个地方以地名普查资料为基础,征集编写出版的地名资料书,是全面准确呈现地域的地名信息,反映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的“活化石”。《陇县地名志》由宋江平同志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6章26节40多万字,收录编写各类标准地名2652条。该书的出版发行,具有法定的性质,是加强地方地名管理和标准使用地名的重要依据,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该书先后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宝鸡文理学院,中省市县历史博物馆,中省市县图书馆,陇县档案馆、各学校图书室等收藏。近日,《陇县地名志》被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评定为优秀志书。

铁塬村

铁塬村地处天成镇西南部,蒲峪川末段,在20世纪90年代,由铁塬、扫帚滩、椿树滩、石尧河4个村合并而成 ,村委会驻地铁佛寺,距镇政府驻地上寨子1千米。铁塬一词,是由铁佛寺与塬上两村名合并搬迁而来。现铁塬村委会下辖8个村民小组,分居于 10个自然村。东接上寨子,西达老虎沟 ,南交八渡镇,北至曹家湾镇咸宜关,村域面积44平方千米。居民总户数386户,总人口 1553人,有汉、回两个民族。该村大部分地属深山区,且少量耕地可种植农作物外 ,大面积林地荒废产核桃 ,中药材 ,养牛羊 ,经济来源靠外出务工。村域内有秋菊山庄、关山草原游客接待中心、蝉耳山寺院等名胜景点与旅游设施,设有铁塬小学。

铁佛寺 村委会驻地,位于镇政府以西1千米。村寺庙内有铁铸佛像,称铁佛寺,村以寺名。居民 74户 543人,汉、回两个民族,平川地较多

原上 yuánshàng 位于铁佛寺东北。.5千米土塬上,故名,居民 119户 383人,汉、回两个民族

石窑河 shfyóohé 地处蒲峪川末段,距现村委会驻地铁佛寺13.5千米,居民5户 32人,汉、回两个民族,产玉米、土豆,养牛羊。

碾子上 村委会西南 14千米处,因村内有大石碾盘而得名。居民3户 11人,汉、回两个民族。产玉米、土豆,养牛羊。

上方家 shàngfāngjiā 地处村委会西南 14.5千米石窑河上游,原石窑河村委会驻地。村祖上方姓,与西南边下方家相对,故名。 5户 28人,汉、回两个民族。产玉米、土豆,牧牛羊,种药材。

西洼里 xiwāli 地处石窑河西山洼,故名,距村委会15千米。居民4户 19人汉、 回两个民族,种玉米、土豆,养牛羊。

孙家坡 sūnjiāpō 地处石窑河西南,距村委会 17千米,因孙姓居住而得名, 3户 11人,汉、回两个民族,种玉米、土豆,牧牛羊

椿树滩 位于村委会驻地西南 8.5千米,因山脚平滩多生椿树而得名。居民6户 36人,汉、 回两个民族。

大岭沟门口 位于村委会驻地西南 9千米,村址在大岭沟口,因位置而得村名。居民5户 23 人,汉、回两个民族。

刺拉沟口 位于村委会驻地西南3千米,蒲峪河南山沟内,因沟内生长刺拉密灌木而得名。居民4户 24人,汉、回两个民族。

庵子 位于村委会驻地西南6.5千米,早年人住茅草庵棚,故名。居民13户91人,汉、回两个民族

扫帚滩 sàozhoutān 位于村委会驻地西南6.5千米,因河滩产毛竹,可制作扫帚而得名。居民 7户 31 人,汉、 回两个民族。

三亩地 位于村委会驻地西南6千米,因坐落于三亩耕地之上,故称其名。居民 8户 39人,汉、 回两个民族。

六亩地 位于村委会驻地西南 5千米,村旁有6亩大块耕地,故名。居

民4户 20人,汉、 回两个民族。

来源:《陇县地名志》

主编:宋江平

编辑:卢 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