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春季孩子“猛长期”,晚餐这样吃,补肾健脾,猛蹿一大截!
春季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春季已经过了一半,不少孩子的身高都有了不错的长势。然而,有些家长却说:“都说春天孩子长个快,我家孩子吃得也不少,怎么就是不见长高呢?”“孩子晚上老起夜,白天没精神,头发还枯黄,是不是缺什么营养呀?”其实,这些问题很可能与孩子的“肾气”有关。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孩子的骨骼发育、牙齿生长、头发状况以及脑力体力,都与肾气是否充足紧密相连。
春季肝气旺盛,肝木需要肾水的滋养才能正常生长。如果肾气不足,孩子就容易出现烦躁、睡眠差、口干舌燥、胃口差、盗汗、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进而影响身高增长。而且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经常熬夜、久坐,这些都会消耗肝血肾精。所以,在春天注重补肾,既能润燥清火,又能助力孩子生长。

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家长就要留意了,这可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1.生长缓慢,比同龄孩子矮,骨龄偏小。
2.头发稀疏发黄,无光泽,易脱落。
3. 尿频,甚至五六岁还偶尔尿床。
4. 手脚冰凉,怕冷,不爱活动。
5.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总说累,白天哈欠连连。
6. 牙齿生长晚,换牙慢,牙齿松动不结实。
肾气不足的孩子,就像油不够的灯,火苗微弱,遇到感冒、熬夜等情况,就容易“熄火”,不仅体质差,身高也会受影响。
门诊案例
我去年接诊过一个8岁男孩,一年才长了4公分,身高在班里倒数第三。孩子身形瘦小,脸色暗沉,头发又细又黄,晚上总起夜2 - 3次,白天上课走神,体育课跑两圈就气喘吁吁。我通过观察他的舌头,发现舌淡苔白,两边有齿痕,把脉也显示沉细无力,这是典型的脾肾两虚。

针对这个小男孩的情况,我的治疗思路是先健脾,让脾胃能够运化水谷,再补肾填精,兼顾“先天”与“后天”,这样孩子才能长高。具体从内服和外治这两方面入手:
内服方:
以熟地、山茱萸、山药补肾填精,搭配党参、白术、茯苓健脾,再用少量陈皮理气,防止滋腻。将这些药材熬成膏方,让孩子每天早晚各服用1勺,味道微甜,孩子容易接受。
外治法:
使用外用的健脾贴,贴在涌泉穴、脾俞、肾俞等穴位,根据孩子的反馈每周调整穴位处方。
如果家里没有健脾贴,家长可以每天睡前帮孩子搓热手心,按揉脚底涌泉穴5分钟,也能促进气血循环。不过,使用穴位贴需要先辨证,这样效力会更强。
食疗配合:
跟家长说把孩子晚餐换成栗子山药小米羹。板栗能补肾强腰,山药可健脾固肾,小米能养胃安神,核桃能温补命门,这个方子脾肾同补,还能缓解春季疲劳、盗汗,特别适合瘦弱、怕冷、消化差的孩子。建议每周吃3次,可替代部分晚餐主食。
还要增加户外跳绳、摸高运动。 经过调理,1个月后孩子夜尿明显减少,基本只起夜1次,脸色也变好了;3个月时,孩子胃口大开,体重增加了2公斤;坚持半年复诊,身高从126cm长到了132cm,平均每月长1公分,长速提升显著。
家长们需要注意,食疗方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调整,但有几点要牢记:
1.脾胃虚弱的孩子,补肾前要先健脾,不然补不进去还容易上火;
2.如果孩子有性早熟迹象,如乳房早发育、骨龄超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再制定方案;
3.每个孩子体质不同,有的是肾阴虚(手脚心热、盗汗),有的是肾阳虚(怕冷、尿频),调理方法也不一样,不要盲目跟风,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家孩子。
如果孩子症状复杂,或者尝试食疗后效果不明显,可以跟我说说孩子的情况,我给你合适的建议。切勿自行乱用补药。平时要多关注孩子的睡眠、大便、精神状态,抓住春季生长的黄金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