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素人簪花无差别!吴奇隆簪花围里展亲和力,大叔簪花也能美出新高度

娱乐 04-26 阅读:0 评论:0

泉州古街深巷里,吴奇隆卸下明星光环,俯身让当地阿婆把含笑、茉莉、玉兰等鲜花簪进头发。繁花满头的他和身边头戴簪花围的摆摊大叔、阁楼底下择菜的阿姨没啥两样。

镜头里,他笑着接过阿婆递来的缅栀花,小心别在鬓角,转身就跟拎着鱼篓的大叔聊起簪花围的讲究,那股自然流露的亲和劲儿,让古街的烟火气里添了几分温暖的星芒。

这摇曳在鬓边的缤纷,是泉州蟳埔村传承千年的簪花围习俗。闽南渔女用细细的铁丝把新鲜花材编成花环,一环环相扣,将含笑的清甜、茉莉的雅致、康乃馨的热烈都簪在发间。不管男女老少,只要穿上花衫、戴上簪花,就能在市井烟火里绽放出别具一格的风情。

这种 “头上花园” 不挑贵贱美丑的包容性,就像泉州这座古城的脾气,既受得了海浪的咸涩,也容得下热闹的人间。唐宋时候就有簪花的记事。宋代《梦粱录》里写着,每逢节庆,不管是读书人还是老百姓,都 “插戴花朵,鲜艳夺目”,从宫廷宴会的簪花礼仪,到民间嫁娶的花饰装点,鲜花当装饰早就在当时的家家户户扎了根。蟳埔簪花围就是这传统的活态延续,渔村妇女把南海的浪花和陆上的繁花编在一起,在斗笠和螺髻中间,织出了属于海洋文明的浪漫故事。

吴奇隆顶着满头繁花出现在公众眼前,社交媒体上 “大叔簪花也能美出新高度” 的话题一下子就火了,让蟳埔簪花围从泉州一角的民俗,变成了全网热议的文化现象。那些以前被看成 “土气” 的渔村花饰,在明星和普通人无差别的演绎里,显出了传统美学在当代的生命力 —— 它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通过明星实实在在的参与、普通人每天的践行,重新流进了现代人的生活里。

从蟳埔阿婆的竹篮到明星的镜头,簪花围的变化见证着文化传承的奇妙过程。当公众人物愿意放下光环,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传统,当镜头不只是拍明星的闪耀,还聚焦民俗背后的人文温度,这种双向的奔赴,就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钥匙。就像吴奇隆鬓边那朵轻轻颤动的含笑花,明星的亲和力变成了春风,吹开了传统之美落满灰尘的窗棂,让更多人看到。

这次流量的风波又把吴奇隆的名字吹到我的眼前,你们还记得他吗?

网友评论

宁静的桔子

拆干货、捞故事、聊成长,陪你把日子过成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