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事件发酵,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
近日,一则“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引发公众对当地营商环境和治理理念的质疑与热议。针对这一问题,2025年4月15日,河北省廊坊市联合调查组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证实媒体所报道的主要内容基本属实。廊坊市委、市政府已作出明确处理决定,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给予免职处理,同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进行深刻反思,全面整改。
事件的起因,是三河市此前出台一项规定,明确禁止辖区内广告牌使用红色、蓝色、黑色等三种颜色作为底色。此举迅速引发社会关注,被不少媒体和公众质疑为“拍脑袋”式的决策,有形式主义之嫌,不仅缺乏科学依据,更可能严重侵害了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破坏了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在事件持续发酵后,廊坊市委、市政府迅速介入调查,成立专项联合调查组对事件进行彻底核查。经过初步调查确认,媒体反映的主要情况属实,该规定确实存在不合理之处,属于典型的过度行政干预行为,暴露出当地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决策机制不够科学、执政理念不够正确的问题。
联合调查组指出,此次事件暴露了三河市委、市政府部分领导干部在治理工作中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调查报告认为,这种简单粗暴、一刀切的做法不仅与中央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背道而驰,还直接损害了当地企业和群众的利益,破坏了当地的投资信心和市场秩序。
对此,廊坊市委、市政府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进行免职处理,同时责令三河市委、市政府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彻底整改。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对事件进一步调查处理,依法依规追究其他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还将针对该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确保政府各项决策更加科学、规范。该事件也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讨论。公众普遍认为,这一处理结果彰显了政府对于改善营商环境、推动政务服务质量提升的决心,体现了“零容忍”的治理态度。同时也提醒各地政府部门,任何行政决策都需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切实保护群众与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因决策随意性而引发的负面影响。
法律专家则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类似以简单粗暴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的行为,显然与当前的治理要求背道而驰。地方政府必须树立依法行政、规范行政的意识,杜绝“一刀切”现象,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和优化地方营商环境。
舆论普遍认为,此次事件应成为各地政府部门的一次重要教训,尤其是在制定和执行政策过程中,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深入践行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政府部门应持续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尊重市场规律,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从而真正营造出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营商氛围,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