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衔,彭德怀提到一个名字,毛主席听后泪流满面,终止了会议

历史 04-03 阅读:41 评论:0

1955年,在正式给大伙儿授军衔前,毛主席先召集了一帮人开了个小会,商量商量。

听汇报时,毛主席冷不丁地问:“咱们上将以上的高级将领里,有多少是黄埔军校出身的啊?”

彭德怀赶紧翻看着手里的名单,一个一个名字地念给毛主席听。可当念到最后一个名字时,他突然卡壳了,说不出话来。毛主席见状抬头看向他,彭德怀这才抖着嗓子,勉强把名字念出来:“段德昌!”

一听到这个名字,毛主席立马停下了手里的笔,笔尖在纸上拖出了好大一片墨渍,他才赶紧拿起旁边的纸垫上。

就在这时,彭德怀注意到毛主席竟然流下了眼泪,可他心里还惦记着要继续汇报呢。

但瞧见毛主席念着“段德昌”这名字,眼泪直往下掉,彭德怀当下也没了主意,最后只能先把会议给停了,自己悄悄溜了出来。

段德昌到底是何方神圣?为啥毛主席一听到这名字就这么兴奋呢?

【男儿当怀报国志】

段德昌,1904年在湖南益阳呱呱坠地,7岁那会儿就被家人送进了私塾。受老爸的影响,他打小心里就憋着股劲儿,想救国救民。在学校,他老爱跟同学们一块儿琢磨那些新潮的思想。

因为“二十一条”的事儿,5月7日成了咱们国耻纪念日,南县城里的学校每年这时候都会组织学生游行。那时候段德昌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可每次游行,他都跑在最前头。

“把帝国主义赶出去,外国朋友,中国不欢迎这样的客人!”

每当游行队伍经过外国教堂,段德昌总是冲在最前头,领着大伙儿往教堂里扔石子,嘴里还大声喊着他们的标语。

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连教育局都兜不住了。他们本不想轻易放过段德昌,可最后,那些贪官被撤了职,段德昌呢,也被给了个警告处分。

说来也巧,过了俩月,毛主席以省督学儿子的身份来南县看看情况。跟现在的督学一聊天,听说了段德昌怎么勇敢地跟贪官斗智斗勇。毛主席一听,立马说想见见这位英雄。

段德昌一听到这消息,立马就往文武庙赶,那地方现在就是德昌中学的老地方。

这次碰头,他们俩聊得特别投机。段德昌从毛主席那儿学到了不少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知识,而毛主席也对段德昌的机智好学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

走之前,毛主席特地跟段德昌说,得把学业放在首位,以后好成为能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的大人物。

没多久,段德昌他爸就因为生病走了,段德昌也只能回家,没法再上学。毛主席知道这事儿后,就帮忙把段德昌安排到文化书社做推销员,这样他还能边工作边学马克思的思想。

1925年那会儿,段德昌正式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后来,在毛主席的引荐下,他进了黄埔军校深造。在周总理的指导下,他不仅刻苦钻研军事知识,还忙着宣传共产主义理念。

那时候,虽然国共还在一起合作,但蒋介石背地里却在支持一个叫“孙文主义学会”的组织。他在学校里使劲排挤共产党的同学。

段德昌晓得这事后,自掏腰包买了纸和油印机,赶了一宿印了好几百份批评蒋介石故意找茬的文章。趁着夜色,他悄悄把这些传单贴满了学校的角角落落,连校长办公室门口也没落下。

事情一出,蒋介石立马就把段德昌给逮住了,还硬要他当众认错。

但段德昌却道:“咱们都是为了革命聚在一起,提建议不就是想让革命更顺畅嘛,这能有啥错呢?”

蒋介石一气之下,把段德昌从黄埔军校开除了,不让他再待下去。但好在周总理知道了这事儿,就把段德昌推荐给了毛主席办的政治讲习班。这样一来,段德昌又能继续学习革命的理念了。

【黄金百战穿金甲】

1926年,段德昌一毕业就加入了国民革命军。他管的政治部,大家都叫做“铁秘”,为啥呢?因为不管战斗有多激烈,多危险,他总是亲自带着人冲到前线去做思想工作。

就在那时候,段德昌碰到了在湘军当团长的彭德怀。他俩在关帝庙聊了一宿,特别投机。段德昌心里琢磨着,想让彭德怀也加入共产党。但那时候国共正合作呢,所以组织上没立马同意彭德怀的入党请求。

后来,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段德昌在秋收暴动里受了伤,回到南县休养。在那儿,他意外撞见了也在南县的彭德怀。这次偶遇,让他再次向组织提议,说彭德怀该入党。

第二年春天四月份,彭德怀终于顺利加入了党。与此同时,段德昌遵照组织的部署,在公安县成功掀起了年底的暴动,这把火一下子就在荆江两岸烧起了武装起义的熊熊烈焰。

公安那边闹事后没多久,杨森手下的53军就开始大肆搜捕段德昌他们。为了保存队伍的力量,段德昌机灵地带着人撤出了县城,跑到洪湖那边跟敌人打起了游击。他们成立了洪湖游击队,靠着这个,慢慢打下了洪湖根据地的底子。

后来,段德昌领着游击队在洪湖到处转战,接连偷袭了敌军的好几个地方。就拿峰口那一仗来说,他们一下子干掉了800多敌人,还收缴了不少枪炮子弹。

1929年春天,段德昌领着游击队到了峰口地区。那地方有个叫张泽厚的家伙,人称“混世魔王”。他仗着手底下有个保安团,就欺负老百姓,压榨他们,搞得当地人都过得非常苦。

在战术讨论会上,段德昌自个儿站了起来,开口就说:“张泽厚那家伙,手里的家伙什儿比咱们齐全多了,硬碰硬肯定吃亏,咱得动动脑子,智取才是正道。”

后来,段德昌没急着让手下直接去打张泽厚的保安团,而是先派了一小队人马去突袭沙口镇,把张泽厚那个同样横行霸道的老爹给逮住了。他们让人押着他游街,最后在大街上就把他给正法了,给当地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这么一来,段德昌也想看看,能不能把张泽厚给激得自己跳出来。

为了让计划万无一失,段德昌特地吩咐手下把张泽厚的大管家也逮起来,让他亲眼看着整个过程,然后再找个机会,假装不在乎地把他放走。

没出乎预料,管家刚溜回去不久,张泽厚就急匆匆地带着手下直奔沙口镇了。

段德昌早就打定主意要放走管家,同时他也悄悄让人盯着张泽厚的一举一动。一听说张泽厚带着大队人马往这边赶,段德昌立马吩咐手下准备好埋伏。

张泽厚一迈进那个埋伏圈,立马就对游击队员们喊话,让他们动手,给敌人来个突然袭击,让他们手忙脚乱。

枪一响,张泽厚他们立马就慌了神,有的倒下了,有的撒腿就跑,根本没法反抗。结果呢,就张泽厚自己,其他人都没能跑掉。

峰口战役的大胜仗,给游击队带来了好多枪炮子弹,还让洪湖游击队一下子出了名。从那以后,他们顺利建起了好几个小游击区。

过了没多久,鄂西那边搞起了游击总队,段德昌就当上了参谋长。他主要负责把部队的政治工作搞好,还自己动手写了首《红军纪律歌》。这首歌就是要告诉大伙儿,红军纪律严明,爱护老百姓,一心一意跟着党走。

后来,段德昌带着队伍跟红四军顺利汇合,一起组成了人数达好几万的红二军团。贺龙当上了总指挥,段德昌则做了17师的师长。这样一来,洪湖湘鄂那块地方的红军力量就更加强大了。

段德昌他们带着头,湘鄂地区的红军队伍那是嗖嗖地壮大,红军的地盘一下子就铺开了,覆盖了周边的23个县,成了大伙儿心里头的好榜样。说到红军,湘鄂的老百姓嘴里常念叨着一句话:“有贺龙在,咱心里不慌;没了段德昌,胜利可有点难。”

只要贺龙或者段德昌在,老百姓心里就踏实了,再也不用怕敌人欺负。他们俩是湘鄂游击队的头面人物,简直就是大家眼里的。

【将军忠魂终常在】

1930年9月份,蒋介石纠集了大批军队,打算去攻打洪湖革命根据地。可那时候,红二军团的主力正忙着准备渡江南下的任务呢。

留在根据地的那三百多号人,哪儿挡得住国民党三万大军啊。碰到这种火烧眉毛的事儿,段德昌自个儿站了出来,直接说:“洪湖那地儿,才是咱们将士的老窝。咱们常年在那儿打游击,这经验正好能用来狠狠收拾敌人。要是战线拉得太长,敌人从南北两面一夹击,咱们可就麻烦了,到时候得被动挨打。”

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段德昌的提议没能被接受。没办法,他只能自己回到洪湖,当上了赤色警卫队的队长,下定决心要守住洪湖这块根据地。

一回洪湖,段德昌立马就去找特委周逸群,把散落的差不多一千名红二军士兵给聚拢起来,重新组建成红军独立团,跟那些来围攻的敌人干上了。

段德昌看到独立团的兵力和武器装备远远比不上敌军,就想了个新办法。他说:“咱们得挑软柿子捏,硬骨头咱先放着。要打就打个漂亮的胜仗,没把握的仗咱不打。”

按照新的策略,段德昌指挥独立团,借助周围地形的便利,分成了江右和江左两队人马,跟敌人打起了游击战,一场接一场。

1930年12月的一个夜晚,段德昌领着红军悄悄摸到了华容高基庙,指挥队伍突然袭击了守在那儿的敌军。可敌军刚急着求援,他早就带着队伍溜达到了附近的鲶鱼须根据地。

没过多久,他们就迅速拿下了敌人的窝点。等敌人得到消息急忙赶回来时,段德昌早已领着游击队撤回了洪湖。

短短数月,段德昌率领的游击队人数就从一开始的一千多壮大到了两千多,他们成功地把敌人两次“围剿”给打了回去。

1931年3月份,中央下了通知,说要把段德昌带的新6军改头换面,变成红三军的第九师,领导还是段德昌。同时,还另外派了个人去湘鄂西苏区管事儿。

那年夏天,国民党瞅准长江发大水的时候,对洪湖那块地方发起了第三次大“围攻”。那时候,红三军的主力正在襄北打仗呢,就只剩下段德昌带着第九师的人马,守护着咱们的根据地。

红军那会儿可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一边要跟比自己人数多好几倍的敌人战斗,一边还得尽力去帮那些受苦的百姓。再加上那时候天气也不好,环境恶劣,尽管最后他们成功地把敌人给打退了,但红军自己也损失惨重啊。

国民党开始第四次“围剿”行动时,由于敌人派出了大批的精兵强将,再加上一些没法抵挡的因素,段德昌他们没能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只好忍痛放弃了他们好不容易建起来的根据地,跑到别的地方继续战斗。

段德昌心里一直有个过不去的坎,那就是失去了湘鄂西根据地。这地方对他来说,绝非普通,他们在这儿遭了不少罪,吃了不少苦。这里的每一点土地,都藏着他和那些牺牲的兄弟们满满的回忆。

以前啊,段德昌刚领着游击队把国民党反动派撵走时,当地就冒出个叫“白极会”的邪教。他们鼓动那些不明事理的老百姓回头攻打红军的地方,给咱们根据地的建设添了不少乱子,损害可大了。

后来,段德昌领着人直接端掉了几个关键“会首”的窝点,当着大家的面拆穿了他们所谓枪打不进的假话,这才把事情给摆平了。

这么多年过去,洪湖那片土地和洪湖的老百姓,早就成了段德昌心里割舍不下的亲人。眼下,看着亲人又被敌人掌控,受着反动派的欺负和压榨,段德昌心里头是怎么也安定不下来。

琢磨了好一阵子,段德昌最终还是自个儿去找了贺龙,说要带一小撮队伍回洪湖,再去搞个新的革命地盘。

可还没等他们琢磨出咋解决这事儿,后面出的一档子事儿就让段德昌回洪湖的想法彻底泡汤了。

1933年,段德昌因为某些原因永远离开了我们。他走之前的最后一个心愿,就是想吃上一碗粉蒸肉。他说,这是洪湖的特色菜,自己再也回不去洪湖了,就想用吃这碗粉蒸肉的方式,跟洪湖说声再见。

“我宁愿挨刀子或者火烧,也别把子弹用在我身上,留着对付敌人吧。等我走了,你们可得记着洪湖的老百姓,别忘了他们为革命拼过命。”

讲完这话后,段德昌缓缓闭上了眼,离我们而去,也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他投身革命的第六个年头,他用这样一种方式,永远告别了他还没完成的革命事业,还有他日思夜想的洪湖。

但他一直留在我们心里,就好比1945年中央正式给他平了反,又好比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亲自给他发了“中共第一号”烈士证,他永远都会是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