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区网约车“大洗牌”!司机、平台注意:无证车将彻底凉凉?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网约车行业正迎来一场“大地震”!
4月24日,当地执法部门向所有网约车平台和司机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即日起全面自查整改,不合规的车辆和人员将被“一刀切”清退。
这场为期20天的行业整顿,不仅关乎司机和平台的“饭碗”,更将直接影响每一位乘客的出行安全。
根据通知要求,“双证”成为网约车行业的生死线。
无论是滴滴、高德还是其他平台,必须立即清理未持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账号,彻底封禁向无证车辆派单的漏洞。
更狠的是,外地牌照车辆也被“拉黑”——非本地车牌若想在海拉尔接单,将直接被系统拒之门外。这意味着,过去那些靠“钻空子”接单的司机和平台,这次再也没了侥幸空间。
对于平台而言,这场整改不仅是合规压力,更是一场技术考验。
监管部门要求实时共享运营数据,每一辆车的轨迹、每一位司机的接单记录都必须“透明化”,甚至乘客投诉的处理时效也被纳入考核。
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平台已连夜升级系统,通过AI识别异常订单,一旦发现“人车证不符”或违规派单,直接触发预警。
而滴滴等头部平台更是被点名整改派单规则,高峰期禁止加价、巡游出租车不得抢快车单等细节,暴露出此前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
执法部门的铁腕手段不止于此。5月15日之后,未完成整改的平台和司机将面临“黑名单”联合惩戒——违规车辆一旦被查,不仅永久封号,还可能影响个人征信。
更让司机“头疼”的是,执法队伍将在机场、车站等热门区域全天候布控,线上线下联动筛查。一位曾因无证接单被处罚的司机坦言:“现在连数据都被监管盯死,想‘隐身’接单根本不可能。”
这场整顿看似突然,实则是海拉尔区出租汽车行业专项整治的延续。
早在2024年,当地就已封禁超百辆无证网约车,256名违规司机被强制“回炉”培训,甚至需要通过服务能力测试才能重新上岗。而此次新规的出台,无疑是将合规化进程推向高潮。
对于普通乘客来说,这场行业洗牌或许是个好消息。投诉渠道的畅通、服务质量的考核、平台责任的压实,意味着打车时遇到“黑车”或司机甩客的风险将大幅降低。
但另一方面,短期内合规运力减少可能导致高峰期“打车难”,部分平台也可能通过涨价分摊合规成本。
眼下,留给司机和平台的时间只剩最后十几天。是抓紧办证“上岸”,还是彻底退出市场?这场关乎行业生死的倒计时,已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