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推介:Environment & Health|2024年八期

科技 09-13 阅读:2 评论:0

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美国化学会合作出版的高起点新刊Environment & Health(《环境与健康》)2024年第八期于8月16日正式上线,本期包含1篇Review 文章,1篇Viewpoint文章和6篇Research文章,主题涵盖多个领域,欢迎大家阅读!

Environment & Health(《环境与健康》)致力于揭示环境暴露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探索潜在的公共卫生影响,为可持续发展和建立更健康的世界构建一个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期刊聚焦不断变化的有害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重点报道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水平原创研究,以及与环境和健康政策相关的创新理念。期刊将发表Research Article、 Review、Policy Analysis、Perspective和Viewpoint等多种类型文章。所收稿件将经过严格、快速的同行评审。

VIEWPOINT

New Identities of Micro- and Nanoplastics Formed from Biological Effects (Bio-MNPs)

生物转化赋予微纳塑料新特性

微塑料污染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环境中的微纳塑料可在多种条件下发生转化,转化过程会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宋茂勇团队发表观点文章,提出微塑料的生物转化过程更加值得关注。文章认为由于“生物冠”的形成,生物转化的过程会赋予微纳塑料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而导致其环境行为、毒性效应和生态风险的改变。

Yulong Wang (王誉龙), Fengbang Wang (王丰邦), Maoyong Song (宋茂勇)*

REVIEW

Canine on the Couch: The New Canary in the Coal Min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

为比较健康评估提供信息,并确定疾病的风险因素,人们越来越有兴趣将伴侣动物,特别是狗,作为哨兵物种进行研究。美国杜克大学的Heather M. Stapleton教授团队发表综述从两个主要方面总结这种比较方法:(1)狗身上发生与人类相似的癌症;(2)调查狗的环境暴露和健康结果的研究。强调宠物狗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提供独特的视角和优势来研究环境暴露与健康结果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化学污染和癌症。此外,本综述旨在提高人们对使用伴侣动物作为环境健康哨兵的认识,并引发相关讨论。

Catherine F. Wise, Matthew Breen, and Heather M. Stapleton*

Duke University; Duke Cancer Institute

ARTICLE

Association Between Long-Term Exposure to PM₂.₅ Inorganic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Cardiopulmonary Mortality: A 22-Year Cohort Study in Northern China

长期暴露于PM₂.₅无机化学成分与心肺死亡之间的关联:中国北方22年队列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汤乃军教授团队和中山大学董光辉教授团队通过22年的中国北方四城市(天津市、沈阳市、太原市、日照市)队列探讨了暴露于四种PM₂.₅无机化学成分对心肺死亡率的单独和联合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暴露于较高水平的PM₂.₅无机成分与显著增加的心肺死亡率相关,燃煤和工业排放产生的硫酸盐(SO42-)可能是主要原因。本项研究结果可以深化我们对PM₂.₅来源对健康影响的理解,为制定更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Hongyue Sun (孙宏玥)†, Xi Chen (陈曦)†, Wenzhong Huang (黄文忠)†, Jing Wei (韦晶)†, Xueli Yang (杨学礼), Anqi Shan (单安琪), Liwen Zhang (张利文), Honglu Zhang (张洪璐), Jiayu He (何佳雨), Chengjie Pan (潘承婕), Jingjing Li (李静静), Jing Wu (吴静), Tong Wang (王彤), Jie Chen (陈杰), Yuming Guo (郭玉明), Shilu Tong (童世庐), Guanghui Dong (董光辉)*, Naijun Tang (汤乃军)*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莫纳什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院气候与空气质量研究中心; 马里兰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跨学科中心/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慢性病与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昆士兰科技大学公共卫生与社会工作学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ARTICLE

Percutaneous Penetration and Dermal Exposure Risk Assessment of UV Absorbents in Sunscreens and Isolation Cosmetics

防晒和隔离类化妆品中紫外线吸收剂的经皮渗透和皮肤暴露风险评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亚韡团队研究揭示了紫外线吸收剂的经皮渗透性及其潜在的新陈代谢和蛋白质转运机制。

Lu Bai (白露), Juan Li (黎娟), Binbin Guo (郭彬彬), Ruitong Cai (蔡蕊童), Chunyan Zhao (赵春燕), Yanli Guo (郭彦丽), Yawei Wang (王亚韡)*, Guibin Jiang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兰州大学药学院; 岛津 (中国) 有限公司中国创新中心

ARTICLE

Ambient Air Particulate Matter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 A Nationwide Case-Crossover Study

大气颗粒物短期暴露与慢性肾脏病住院风险的病例交叉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吴少伟教授团队基于2013-2017年中国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住院就诊记录,应用病例交叉研究设计,深入探究了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因CKD住院风险的关联,为短期PM暴露和CKD及其亚型住院风险之间的关联提供了流行病学研究证据,结果提示即便是我国较为宽松的空气质量指导限值,超标暴露仍会带来较高的CKD住院负担。

Juan Chen (陈娟) #, Huimeng Liu (刘卉萌) #, Ge Li (李鸽), Lijun Bai (白丽君), Yunxing Jiang (姜云星), Jinxi Wang (王金喜), Chen Wei (尉晨) , Yinxiang Li (李银祥), Jian Lei (雷剑), Furong Deng (邓芙蓉), Luxia Zhang (张路霞), Xinbiao Guo (郭新彪), Shaowei Wu (吴少伟)*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微量元素与地方病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疾病防控与健康促进研究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北京云已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 北京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浙江省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 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

ARTICLE

Extreme Heat Exposure 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through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in Mice

极端高温暴露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诱发小鼠急性肾损伤

浙江中医药大学刘翠清教授团队采用极端高温暴露诱导的小鼠AKI模型,研究极端温度的不良健康效应,并从NLRP3炎症小体的角度探讨极端高温暴露引发AKI的机制, 为进一步探索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Jiahui Wang (汪佳慧),Kunyi Wang (王焜伊),Xinnu Shi (施欣努),Zhoufan Hu (胡舟帆),Lisha Zhao (赵丽莎), Kan Chen (陈侃), Lu Zhang (章璐), Ran Li (李冉),Guoqing Zhang (张国庆)*, Cuiqing Liu (刘翠清)*

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浙江省大气污染与健康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学系

ARTICLE

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MSP) Increases Longevity and Mitochondrial Function inCaenorhabditis elegans: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of the Global Sulfur Cycle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增强线粒体功能延长秀丽线虫的寿命:对全球硫循环在陆地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启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晓辉研究员团队发现主要由海洋藻类合成的化合物DMSP不仅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硫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还能显著延长陆地生态系统模式生物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 elegans)的寿命,并延缓衰老。这为海洋生态系统的硫循环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Hongyuan Li (李宏源), Peng Ji (季鹏), Yue Cao (曹月), Zhitao Cui (崔志韬), Jingwei Gao (高敬巍), Hongshuang Wang (王洪双), Cong Lin (林聪), Yibo Wang (王乙博), Xiaohui Wang (王晓辉)*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学生物学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分子表观遗传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ARTICLE

Current Phthalate Exposure Risks of Rural Population in the Northwest China: Evidence from an Internal Exposure Study

中国西北地区农村人群邻苯二甲酸酯暴露风险现状: 来自内暴露研究的证据

南开大学赵洪芝研究团队调查了中国西北地区农村居民中10种常见的有毒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暴露特征和潜在暴露风险,为中国农村地区PAE暴露提供可靠的数据。此外,还计算di(2-ethylhexyl)-phthalate (DEHP)代谢物的相对转化率,以评估不同年龄组DEHP的氧化代谢。

Yawen Zheng(郑雅文)#, Liting Hua(华俐婷)#, Zining Zhang (张子宁), Lin Zhu(朱林), Hongkai Zhu(祝洪凯), Hongwen Sun(孙红文), Hongzhi Zhao(赵洪芝)*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