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三方展开最终博弈,印巴交火,伊朗港口爆炸,背后是谁在操控?

军事 04-27 阅读:58 评论:0

世界大战像一盘棋,牵一发而动全身,印巴、中东和俄乌,三大战场都是因地缘格局下的暗流汹涌,印度国内大选即将开始,莫迪希望用强硬的手段,转移国内经济疲软、社会不满;巴基斯坦因内部动荡和经济危机,需要在民族主义牌上找回空间,当两个有核武器的国家开始碰撞时,伊朗南部重要战略港口发生剧烈爆炸,让中东地区的风云开始出现迷雾,东欧战线激烈绞杀,三大战场的背后,都是中美俄三个大国的权力重塑。

其一、印巴为什么大打出手?

在印度遭遇恐怖袭击后,莫迪做了一件非常离谱的事情,没有立案调查,单方面指认是巴基斯坦,这明显是有意挑起两国之间的战争,在中美博弈的关键时刻,印度会为什么突然拥抱美国的“印太战略”框架,大玩左右逢源的莫迪,为什么开始主动下场呢?

第一、印度的经济状况非常差,据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印度GDP增速只有5.9%,远低于市场预期的6.5%,莫迪大力支持的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崛起”的核心,也表现出严重的疲态,据印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印度制造业增长率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只有2.2%的增长,远低于服务业8%以上的扩张速度。

在制造业出口方面,2024年同比下降6.7%,其中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纺织品出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核心原因是全球需求疲软+本土制造基础弱,这让印度的失业率开始飙升,据印度民间调查机构CMIE的数据,2025年初全国失业率维持在7.5%左右,青年失业率更是高达22%,因为制造业发展受阻,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农村人,陷入“无工可打”的局面,政府的财政赤字占GDP比例高达5.8%,超过官方设定的5.5%的警戒线。

在看懂印度国内问题后,就明白为什么莫迪在这个时候大打出手,明显是在转移国内的矛盾;另一方面是中美博弈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在恐怖袭击后,万斯带着妻子和儿女高调访问印度,就是将印度打造成新的战略支点,从西南方向对中国形成压迫,实现所谓的“从东北亚到南亚的钳形包围”,这跟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中提到的“控制欧亚边缘地带以主导世界岛”的战略高度契合。

所以美国现在是大力支持印度,又是万斯访问,又是C-17军用运输机站台,明显是大力拱火,因为印度次大陆是“海上堡垒”,控制着印度洋航道,靠近波斯湾能源区、东南亚贸易和中国西部出海口,是东西交通要道和能源运输动脉的交汇处,还横跨从阿拉伯海到孟加拉湾的重要航线,是全球海上贸易必经的“南门”,这里一旦发生战火,将影响全球超过30%的能源运输安全和货物流动效率。

可巴基斯坦是我国通往印度洋的门户,更是中巴经济走廊的核心枢纽,当这个走廊遭到破坏或失稳,将直接影响中国西部能源安全和全球供应链布局,所以印度非常清楚自己的地缘优势,在美国给出丰厚条件下,开始施压中国,给不给我一部分制造业,不给我就跟巴基斯坦开打了哦,要知道我有4000多辆坦克,还有大量的廉价炮弹,可以像俄罗斯一样,用战争来刺激军工体系,提升制造业,毕竟我两都有核武器,你可不想在你家门口发生点意外吧?

其二、伊朗港口为何突然被炸?

无论是印巴大战,还是伊朗港口的突然爆炸,所有的恰巧都指向中巴经济走廊,因为印度频繁对印控克什米尔跟巴控克什米尔地区采取军事行动,跟巴基斯坦的边境不断摩擦,特别是靠近俾路支省的地区,一直是中巴经济走廊的“软肋”地带,最近多起爆炸、袭击事件,主要发生在靠近CPEC路线的地区,这个地点的选择可谓是细思极恐。

再看一下伊朗阿巴斯港爆炸的位置,这是霍尔木兹海峡北口,瓜达尔港又在阿拉伯海沿岸,两港口直线距离不到200公里,这是最短的一条能源跟货物流动路线,在看懂地缘位置后,就明白印度交战跟伊朗港口爆炸的关联,如果霍尔木兹海峡局势失控,会直接威胁全球近30%的海上石油运输。

要知道霍尔木兹海峡每天输送的原油量,大约是1700万桶/天,约占全球日均石油贸易的18%,可阿巴斯港承担伊朗海上出口中超过40%的转运,如果这里被封锁,国际油价必然暴涨,在事件发生后48小时内,国际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7.4%,突破每桶96美元大关,创下近8个月新高。

目前中巴经济走廊正试图在瓜达尔港,建设大型油气接收、转运跟炼化设施,计划承接中东更多的能源资源,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等依赖,可阿巴斯港爆炸意味着伊朗石油出口量减少,供应链不稳定,中巴走廊的竞争力开始下降,安全风险溢价上升,给了这些地区各种武装分子破坏的机会。上述是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影响,对伊朗的影响更大,因为阿巴斯港是伊朗最忙的综合性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超过4000万吨,承担全国主要出口商品(如石油、石化产品、矿产、农产品)和进口必需品(如机械设备、粮食、医疗物资)的转运,爆炸造成港口设施严重损坏,短期内至少有30%-40%的外贸能力下降,大量货物出现滞留、船期延误,这让本就因制裁受限、外汇储备紧张的伊朗,更是雪上加霜。初步估算损失超过8亿美元,如果修复周期拉长,整体损失可能突破15亿美元以上,据国际能源署的推测:如果阿巴斯港停摆超过90天,伊朗原油出口量将下降25%-30%,年度财政收入减少15%以上,这明显是在伊朗岌岌可危的经济上,来上一拳致命威胁,这到底是谁想搞垮伊朗呢?其三、中美俄终极博弈俄乌战争、中东风云以及印巴冲突,背后是中美俄三国的终极博弈,为什么特朗普宁愿抛弃欧洲,也要巴结普京?根本不是俄罗斯能给美国带来多大的价值,因为分裂不要中俄的关系,核心是拜登期间,欧洲一直躲在美国身后,现在特朗普看出俄乌战争是一场长期的消耗战,乌军不可能收回全部的领土,俄罗斯也不可能今年击败乌克兰,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战略投资,是特朗普这个商人绝不会做的买卖。

所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放弃乌克兰,逼欧盟国家顶上去,这其实也是拜登想做但没做成的事情,只不过特朗普的手段不是很讲武德,毕竟美国远在北美洲,俄军打来打去,也不可能打到美国领土,所以不愿继续承担欧洲的地缘安全成本,让欧洲自己处理俄乌问题,这样就变成俄欧大战,美国抽身回到中东。毕竟中东是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的最大出口区,即便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但石油仍是全球工业跟美元体系的隐形支柱,控制中东能源=控制全球流动性跟通胀,为美元霸权衰退争取缓冲时间,要知道中国近几年一直布局中东,跟沙特、伊朗、阿联酋都有能源跟投资合作,目的是切断中国的“一带一路”,配合印太布局,从“东线压制+南线封锁”双向遏制中国的全球扩张。而印巴冲突跟伊朗港口爆炸,对俄罗斯的影响是南翼缓冲区破碎,中亚国家面临恐怖主义回流和武装渗透压力,南高加索的局势更加不可控,最近几年,俄罗斯积极推动多条能源出口路线,试图绕开被制裁的风险,里海是最重要的一条备选能源通道,阿巴斯港作为伊朗最大出海枢纽之一,是俄罗斯设想中未来石油、天然气、粮食出口转运的重要节点。无论是印巴冲突,还是伊朗港口爆炸,说明中美俄三国的博弈,可谓是针尖对麦芒,这也说明美国在中东要搞一波大事情,大国博弈谁处于劣势,谁就没有定力,可没有定力的一方,必然会主动出击,像俄乌战争的俄罗斯,因为北约东扩,战略发展受阻,只能攻打乌克兰,导致三年的长期消耗,美国此刻咋咋呼呼,背后又何尝不是战略焦虑?还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老人家说得好:“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网友评论

宝藏军事馆

用专业的知识,为大家提供有温度的军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