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三方展开最终博弈,印巴交火,伊朗港口爆炸,背后是谁在操控?
世界大战像一盘棋,牵一发而动全身,印巴、中东和俄乌,三大战场都是因地缘格局下的暗流汹涌,印度国内大选即将开始,莫迪希望用强硬的手段,转移国内经济疲软、社会不满;巴基斯坦因内部动荡和经济危机,需要在民族主义牌上找回空间,当两个有核武器的国家开始碰撞时,伊朗南部重要战略港口发生剧烈爆炸,让中东地区的风云开始出现迷雾,东欧战线激烈绞杀,三大战场的背后,都是中美俄三个大国的权力重塑。
其一、印巴为什么大打出手?
在印度遭遇恐怖袭击后,莫迪做了一件非常离谱的事情,没有立案调查,单方面指认是巴基斯坦,这明显是有意挑起两国之间的战争,在中美博弈的关键时刻,印度会为什么突然拥抱美国的“印太战略”框架,大玩左右逢源的莫迪,为什么开始主动下场呢?
第一、印度的经济状况非常差,据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印度GDP增速只有5.9%,远低于市场预期的6.5%,莫迪大力支持的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崛起”的核心,也表现出严重的疲态,据印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印度制造业增长率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只有2.2%的增长,远低于服务业8%以上的扩张速度。
在制造业出口方面,2024年同比下降6.7%,其中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纺织品出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核心原因是全球需求疲软+本土制造基础弱,这让印度的失业率开始飙升,据印度民间调查机构CMIE的数据,2025年初全国失业率维持在7.5%左右,青年失业率更是高达22%,因为制造业发展受阻,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农村人,陷入“无工可打”的局面,政府的财政赤字占GDP比例高达5.8%,超过官方设定的5.5%的警戒线。
在看懂印度国内问题后,就明白为什么莫迪在这个时候大打出手,明显是在转移国内的矛盾;另一方面是中美博弈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在恐怖袭击后,万斯带着妻子和儿女高调访问印度,就是将印度打造成新的战略支点,从西南方向对中国形成压迫,实现所谓的“从东北亚到南亚的钳形包围”,这跟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中提到的“控制欧亚边缘地带以主导世界岛”的战略高度契合。
所以美国现在是大力支持印度,又是万斯访问,又是C-17军用运输机站台,明显是大力拱火,因为印度次大陆是“海上堡垒”,控制着印度洋航道,靠近波斯湾能源区、东南亚贸易和中国西部出海口,是东西交通要道和能源运输动脉的交汇处,还横跨从阿拉伯海到孟加拉湾的重要航线,是全球海上贸易必经的“南门”,这里一旦发生战火,将影响全球超过30%的能源运输安全和货物流动效率。
可巴基斯坦是我国通往印度洋的门户,更是中巴经济走廊的核心枢纽,当这个走廊遭到破坏或失稳,将直接影响中国西部能源安全和全球供应链布局,所以印度非常清楚自己的地缘优势,在美国给出丰厚条件下,开始施压中国,给不给我一部分制造业,不给我就跟巴基斯坦开打了哦,要知道我有4000多辆坦克,还有大量的廉价炮弹,可以像俄罗斯一样,用战争来刺激军工体系,提升制造业,毕竟我两都有核武器,你可不想在你家门口发生点意外吧?
其二、伊朗港口为何突然被炸?
无论是印巴大战,还是伊朗港口的突然爆炸,所有的恰巧都指向中巴经济走廊,因为印度频繁对印控克什米尔跟巴控克什米尔地区采取军事行动,跟巴基斯坦的边境不断摩擦,特别是靠近俾路支省的地区,一直是中巴经济走廊的“软肋”地带,最近多起爆炸、袭击事件,主要发生在靠近CPEC路线的地区,这个地点的选择可谓是细思极恐。
再看一下伊朗阿巴斯港爆炸的位置,这是霍尔木兹海峡北口,瓜达尔港又在阿拉伯海沿岸,两港口直线距离不到200公里,这是最短的一条能源跟货物流动路线,在看懂地缘位置后,就明白印度交战跟伊朗港口爆炸的关联,如果霍尔木兹海峡局势失控,会直接威胁全球近30%的海上石油运输。
要知道霍尔木兹海峡每天输送的原油量,大约是1700万桶/天,约占全球日均石油贸易的18%,可阿巴斯港承担伊朗海上出口中超过40%的转运,如果这里被封锁,国际油价必然暴涨,在事件发生后48小时内,国际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7.4%,突破每桶96美元大关,创下近8个月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