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陈云批示立刻枪毙一县委书记,这是为啥?

历史 04-05 阅读:0 评论:0

1983年,陈云批示立刻枪毙一县委书记。

此事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是因为陈云身居高位,什么样的惊天大案能够惊动他老人家?

二是干部犯错一般情况都是开除,能被枪毙罪孽必定不小!

事实也的确如此。

这位被上头点名枪毙之人名叫王仲,是时任广东省海丰县的父母官。

通过这个地点相信大家也能猜到一二内情。

没错,王仲犯的罪正是和改革开放政策有关。

作为新中国“改开”的试点省份,广东始终走在前头。

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其经济发展速度亦是有目共睹。

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步子迈的太大也造成了许多问题。

就比方说这个海丰县,在王仲的领导下,短短几年时间当地百姓就放弃了耕田劳作,转头干起了走私的买卖。

当时,海丰县几乎家家户户都存着花花世界的“稀罕物”,什么手表、电脑、化妆品、箱包应有尽有。

只要卖出去一件就足够一家老小生活月余,这还得了?

一时间,全县的秩序都乱了套,学生不上学、大人不上班、农民不种地、工人不干活,更有甚者就连国家干部都将手伸向了港口。

而面对这种情况,身为县委书记的王仲非但没有出面整顿、制止,反倒是与这些投机倒把之人沆瀣一气,利用手中的权力帮助他们进行走私。

当然事后也少不了王仲的好处,第一次滥用职权他收获了一台黑白电视机,第二次干脆直接收钱,贪污这种事有一次就有无数次,很快尝到甜头的他就无法自拔了。

据事后统计,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王仲便收受了价值将近六万元的礼物,再加上管理大陆与港澳之间人员往返的权力,公器私用,前前后后贪污的金额已经超过了十万元!

这可是八十年代啊!万元户都少得可怜,换算成平均工资,就算是公务员不吃不喝也要一百年才能攒够十万。

天若让其亡必先令其狂,如此狂妄嚣张的行径正是王仲落马的根源。

很快就有人民群众将海丰县官商勾结、贪污腐败的情况举报到了中央,并最终来到了时任中央纪委书记陈云的案前。

嫉恶如仇的他顿时大怒,立刻派出了王鹤寿同志赴广调查。

纸里包不住火,如山的铁证迅速落实,接下来就该是讨论王仲等人的处理办法了。

对此,众人意见不一,有人觉得王仲固然贪婪却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政策刚刚出台,有人走弯路、钻空子很正常,还是要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陈云却不这么想,他这一生最恨贪官,同时也深知贪污腐败现象对民心的影响,所以即便有很多人为王仲求情,他也还是力排众议,亲自下达了“杀无赦”的命令。

1983年,王仲于汕头人民广场被执行死刑,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被枪毙的县级干部,而他的死也起到了许多积极意义,后续广东省的政治风气愈发清明,政府干净了,经商环境自然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