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坛1994:林青霞退出江湖 武侠片走到尽头
90年代初,徐克靠着《黄飞鸿》《东方不败》等作品,掀起了香港影坛的武侠片拍摄风潮,不少电影公司以及导演都纷纷下场拍起了武侠作品,而这其中就有一个大冤种,在武侠风潮最兴盛的1992年,投下巨资,邀请七八个大牌演员,开机拍摄了自己的武侠片,但是磨磨蹭蹭的直到1994年,武侠片风潮已经过去的时候,才把作品拍了出来,属于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而这部电影就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
本片上映的时候,武侠片属于是半截身子入土的存在,他的作品当然是难以卖出理想的票房,而这还不是关键,本片拍摄期间,导演的一系列迷之操作也让演员们备受煎熬。
向来以演技多变闻名的梁家辉,开拍前是期待满满,对媒体采访时那是相当开心,但是王家卫的操作却让他明白了什么叫,高兴的太早,原话是这样的“剧情怎么发展下去大家都不知道,三年多以来纠结在一个人物里头,只知道每天大家在耗,耗时间浪费青春”
张曼玉在开拍前也错误的以为自己是个公主,看过电影的观众应该都知道,她是欧阳锋的嫂子,跟公主没半毛钱关系,林青霞才是公主,而林青霞在电影开拍前也是对王家卫充满信心。
虽然当时对王家卫很有信心,但是林青霞后来在自传中写道,“第一次看东邪西毒时是满头问号,谁爱着谁,谁又跟谁好,她是完全没有看明白,直至影片结束,她才失望的吐出三个字儿,不好看”
搞不明白剧情是次要的,张国荣甚至于连角色身份都没弄清楚,他以为自己是东邪,谁成想剪出来后居然成了西毒。
本以为自己会打很多的张国荣,当时肯定没想到,这部东邪西毒里面根本就没多少动作戏,虽然上面几人已经被王家卫虐的够惨了,但是要说最惨的还得是王祖贤。
虽然王祖贤对王家卫充满信任,但是东邪西毒的拍摄进程实在太慢,而王祖贤又是那几年最火的女演员之一,所以档期很快就用完了,没办法只能退出剧组,而长片中她的戏份也基本都被剪没了,只有眼尖的观众才能在其中找出几秒包含王祖贤的镜头。
从上面众位演员的采访可以看出,王家卫就像是二创区的UP主,拍摄素材去剪凑电影素材不够了,就拖长工期拍,实在凑不出来了就把演员拉回剧组再补拍,如果他生在网络时代,大小也得是个网红。
不过演员们虽然是被搞得快要崩溃了,而观众们也看得云山雾绕,但《东邪西毒》肯定不是烂片,最起码在视听语言方面还是比较出色的,陈勋奇制作的音乐苍凉悠远,震撼人心,杜可风执掌的镜头角度匪夷所思,外加张叔平的美术指导,把影片中荒漠的疏离冷,僻以及孤独气氛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给人以种冲动茫然的感觉。
而在故事方面,本片其实可看作是把现代都市情感融入到武侠世界的代表,很多台词单独拿出来看也是很容易能看懂的
1993年底,东邪西毒总算是拍完了所有的戏份,接着便回到香港开始了漫长的后期制作,而在这期间,王家卫不知道是不是灵感大爆发,居然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又拍出了一部电影。
在如今的豆瓣网上面,评分比耗时两年的东邪西毒还要高,该片的名字便是《重庆森林》
这个片名取自香港的重庆大厦,王家卫小时候就是在重庆大厦那个区长大的,所以一直对那个地方很有兴趣,而本片的故事也以重庆大厦以及附近兰桂坊快餐店为主要场景。
不过并不是讲了王家卫的童年,而是讲了两段爱情,一个是少年寻春,一个是少女怀春,题材是很普通,它能够跳出来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王家卫电影的光影和台词,还因为电影的故事背景在香港。
所以尽洗风尘全是洋气,那长长的山道电梯,拥挤菜市场,低价集市,还有重庆大厦里卖莎丽的印度人,展现出了香港生机勃勃的一面,相对于《东邪西毒》来说,更容易让观众们看懂。
虽然更容易让观众们看懂,而且影片是短时间内就完成的,但是王家卫在拍摄过程中,仍然是没有丢掉自己那意识流的手法,想到什么就拍什么,以至于林青霞在后来的采访中,仍是对本片念念不忘:“比拍摄东邪西毒都要痛苦”
《东邪西毒》与《重庆森林》虽然开机相差两年,但是上映却几乎相同,甚至于后者还有更更早一步登上大银幕。
《东邪西毒》在1994年九月份上映,因为更强大的明星阵容,所以票房也更胜一筹,拿到了900万港币的成绩,不过《重庆森林》也并没有差多少,该片在七月份上映,拿到的票房是760万港币,比《东邪西毒》稍微逊色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是林青霞出道以来参演的第100部作品,这一年的她刚好40岁,从琼瑶电影中的纯情女孩一直演到了纵横江湖的顶尖高手,此时的她感觉职业生涯已经圆满,便直接退出影坛,与香港富商邢李源结婚了,从此之后大荧幕上再也没有看到过她的身影。
虽然她退出了影坛,但是在1994年这一年,仍是推出了多达六部作品,除了上面说的《东邪西毒》,以及《重庆森林》外剩剩下的四部都是武侠电影,虽然这时候武侠片已经走了下坡路,但是没办法1993年积压的片约太多,直到1994年才能登上大荧幕。
虽然票房没有特别好的,但是质量都在水准之中,这其中尤以《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口碑最高,本片最大的亮点应该就是三位女主的绝代风华了,据说巩俐推掉《青蛇》的片约就是为了拍这部电影。
此时林青霞已经40,比巩俐张敏大了十多岁,但是在大银幕上展现出的状态,却好似是同龄人一般,尤其是穿上古装之后,一人分饰两角,丝毫没有压力,秋水被他演的大气惊艳,沧海被他演的极致温婉。
而巫行云这个角色应该是巩俐的颜值巅峰了,她妆容疏淡,眼线直画入鬓角,显得英气不凡,两人轻歌曼舞的场景让人过目不忘,她们一起弹琴欢唱画面美到无以复加,堪称港片中的经典一幕。
相对于林青霞巩俐来说,稍微小一点的张敏也表现出色,阿紫的机灵可爱,刁蛮任性被她刻画的活灵活现,三个女主的合力演绎,使得本片中虚竹,丁春秋等男性角色完全成为了陪衬。
刨除掉这三个大美女再看本片,其实故事还是比较雷的,各种人物飞来飞去很正常,毕竟是武侠电影嘛,但是对打的时候像战斗机一样扫射轰炸,简直就是个武侠版的星球大战,而片中虚竹的各种经历,很明显的融合了游坦之的一些遭遇,还有丁春秋更是来了一个重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徐少强演过天蚕变才这样设定的。
那时候的香港影坛,女演员在票房号召力方面是远比不上男演员的,前面说的《东邪西毒》,拿到了900多万的票房,纯文艺片性质的《重庆森林》因为梁朝伟的加盟,也拿了一个700多万的票房,而这部《天山童姥》虽然有着林青霞,巩俐以及张敏三大美女坐镇,但是因为没有啥名气大的男演员,所以最终收获的票房只有600多万,这些钱可能还不够搭建这些场景的。
而这还不是林青霞本年度票房最差的作品,当年她还跟元奎,刘嘉良等人合作出演了一部同样经典的《六指琴魔》
这部作品是根据倪匡的小说改编而来,在此之前已经拍过好几部了,这次再进行翻拍,故事整体上并没有很出众,无非就是父母被杀后,苦练神功报仇雪恨的老套路。
不过好在这个普通的故事有林青霞坐镇,她从东方不败以后再次展现出了自己发型,塑造了一个为复仇而不断杀人,但同时又深深疼爱着弟弟的姐姐形象,角色要求雪梅在面对敌人时冷酷无情,面对弟弟时温柔以待,对气质型的林青霞来说完全不成问题,一男一女的琴魔角色被她演绎的淋漓尽致,再加上武术指导的精彩动作设计,使得六指琴魔的角色深入人心。
虽然本片质量还可以,但上映后也只拿到了450万港币的票房,还不如那部《天山童姥》,除此之外,林青霞该年度的《火云传奇》《刀剑笑》等,也全都是票房惨淡,这样一个武侠片的代表人物都没能拉动票房,可见1994年的武侠片衰落到了何种程度。
甚至于连掀起了90年代武侠风潮的徐克,在1994年都没能力挽狂澜,这一年他只执导了一部武侠片,其实说是功夫片也可以,这就是赵文卓主演的《黄飞鸿之龙城歼霸》
徐克对于本片还是比较上心的,不但凑齐了十三姨等原班人马,而且还在这个系列上做了一些突破,让黄飞鸿师徒也用起了枪,连他前几句中那堪为亮点的名言金句,在本片中也没有缺席,比如黄飞鸿让老爸假扮县太爷,召集全城百姓来打海盗。
除了这些意味深长的台词外,元彬设计的动作戏份也极为好看,影片整体上虽然比不过最开始的三部曲,但是仍然保持在水准之中,然而赵文卓的票房号召力,终归还是不如李连杰,这部作品最终收获的票房只有不到500万港币,继《王者之风》后,再次创下了该系列的新低。其实在这部《龙城歼霸》之外,徐克还监制了一部武侠片,而且那部影片的来头还不小,它的名字叫做《火烧红莲寺》,这是一个非常老的IP了。
1928年,上海明星电影公司结合着剑侠小说《江湖奇侠传》中的部分章节,拍出了第一部《火烧红莲寺》剧情讲述青年奇侠郑小青夜宿红莲寺,无意间发现寺内隐藏强抢民女,为非作歹等诸多黑暗恶行,得知真相的他铲除罪恶的故事。
那时候的中国电影虽然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是却还从未有人把口述笔注,甚至图画的仙侠故事付诸于影像,大银幕中,那口里出剑,掌心发雷,飞剑白光,御风而行的壮观影像,让观众们看的如痴如醉。
票房自然是获得了大卖,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年间,明星公司又接连拍摄了17部《火烧红莲寺》竟间接影响别的电影公司,拍摄出了200多部武侠神怪片,可以说火烧红莲寺就是中国武侠片的开山鼻祖。
而这部1994版的《火烧红莲寺》,是罗大卫投资拍摄的,就是那个坑了李连杰一把的经纪人,他当时是想要徐克做导演的,但是因为那那时候的徐老怪正在筹划拍摄《青蛇》所以便问好哥们儿林岭东,有没有兴趣来指导一部武侠片,那时候的林岭东可能也拍腻了时装动作片,加之多部作品的不卖座,因此便也想换换口味儿,接受了这个邀请。
虽然说是一部武侠片,但是这部《火烧红莲寺》仍然有着林岭东所擅长的监狱与题材,影子不少篇幅都是描述的囚犯和狱卒间的斗争,甚至暴动,依旧是充斥着变态,压抑的黑色暴力风格,虽然徐克是本片的监制,但这次他却没怎么干预影片拍摄,因此电影中的动作戏份,也跟徐老怪那种潇洒飘逸全然不同,而是倾向于凌厉狠辣的写实风格。
尤其是洪熙官跟方世玉的虎鹤双形对决,算是片中比较精彩的一段大戏了,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李若彤当年只有28岁,正值颜值巅峰,还有一年她才会出演姑姑。
因为这部电影的拍摄,他跟季天笙假戏真做的谈起了恋爱,可以说,季天笙那真是事业爱情双丰收,当年拍完了《火烧红莲寺》这部处女作后,很快又成为了《醉拳3》的男主,连刘德华都是给他做配角。
眼看着就要冉冉,但是奈何他人品有问题,在进入影坛前他就已经结婚了,李若彤完全被蒙在了鼓里,有妇之夫欺骗别人感情,他的老板杜琪峰无法容忍这样的出格行径,于是便决定对其封杀,季天笙在拍了仅仅五部电影后,便彻底消失不见了。
火烧红莲寺它上映的那个档期,还有另一武侠功夫片上映,直到那部电影的导演跟徐克还是老熟人,他的名字叫做袁和平,而这部电影就是杨紫琼,甄子丹等人主演的《咏春》,本片的故事围绕着咏春拳的开山鼻祖严咏春展开,介绍了咏春拳的“二字拑仰马”“寸劲”“六点半棍”等特色。
片中武打、功夫加杂技很是出彩,杨紫琼的豆腐之战设计有趣,他跟大贼头徐少强的那场比武更是本片中的亮点,杨紫琼以短胜长,以柔制刚,徐少强则威猛豪爽,而且是铁铮铮的男子,不侮辱女性,打输就心服口服,在本片的表现稳稳的超过了甄子丹。
本片跟《火烧红莲寺》是同期上映的,本来打算是大战一场的,但是没想到,同档期居然碰到了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虽然这一年的周星驰票房号召力有所下降,但那也是相对于成龙周润发来说的,打个甄子丹,季天笙还不错都是轻而易举,因此咏春只上映了8天,拿下400万港币的票房就下线了,而《火烧红莲寺》也同样是只坚持了8天时间就被下映,最终拿到的票房更少,仅有180万港币,排到了年度票房榜的100名开外,岂是一个惨字可以形容。
反观九品芝麻官则直接斩获3000万港币票房,其余两部加在一起都不够看的,林岭冬当时不禁沮丧万分,直接说出了这样一段话“徐克开创了新武侠片时代,我却成为了武侠片的终结者”
或许也是看到了武侠片不怎么卖座,所以1994年的徐克,把创作方向转到了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改编领域,并由此拍出了一部爱情经典,那部作品没有很大的明星阵容,也没有很大的场面,但是没想到票房反而,该片的名字就是《梁祝》
这个故事在港台地区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在60年代,电懋跟邵氏争斗最激烈的那段时间,就各自次推出过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当时是电懋先立项拍摄的,由严峻执导,李丽华等人主演,尚且年幼的成龙还在里面饰演了仙童一角。
然而本片还没拍完呢,就被邵氏得到了消息,于是他们也宣布开拍梁祝,并任命了严峻的徒弟李翰祥,作为本片的总导演,外加胡金铨等三个副导演帮忙,愣是在20多天的时间内就把电影给拍了出来,并赶在了电懋之前上映,没想到竟在港台引起了巨大轰动,而电帽被截胡的那个版本,反而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这就是当年很火的双胞案之一。
当然那时候的徐克只有十三四岁,并不关心幕后公司的纷争,他在后来的采访中说,自己当时已经开始初恋了,所以看这部电影很是感动,但是有一点他很是困惑,那就是梁山伯到底是喜欢男的祝英台,还是女的祝英台,所以他到了功成名就的时候,便打算探讨考虑下这个问题,因此也就有了《梁祝》
熟悉徐克的观众应该都知道,他拍一部电影,肯定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延伸,比如原本是功夫戏《黄飞鸿》他要在其中探讨家国,而原本是神话故事的白蛇传,也被他拍成了探讨人性的《青蛇》,这部梁祝自然是一样有所改变,在原有的爱情故事上,把阶级问题,门第差别放大,并进行了深度的讽刺。
除了对门第差异的批判外,徐克也在本片中阐述了自己对梁祝之间爱情的理解,甚至于还大胆的在改良版十八相送中,让两人发生了关系,这在当年可是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然而观众们都是很买账,本片于八月份上映后,共拿下了1800多万港币的票房,但只排在年度票房榜第12名,但是相对于吴奇隆,杨采妮这样的阵容来说,无疑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其实除了这部电影外,1994年还有一部现现代版梁祝上映,而且比本片更为卖座,它的名字就是《金枝玉叶》
这部电影相对于《梁祝》来说,热度好像要低不少,但是质量却不逊色于前者,这是陈可辛做导演的第四部作品,由张国荣袁咏仪,刘嘉玲等人出演,主要讲述了少女林子颖女扮男装,因为一次男歌手招募活动,闯入顾家明和玫瑰感情世界的故事。
本片的剧情可以说是很有创意,仅仅是扒开娱乐圈的外壳,就足够吸引观众视线,在此之外还有跨越性别的爱情,更是让各路人马都得到了大满足,影片最后顾佳明的那段台词,很多人都说是张国荣自己加的词,映射的就是现实中他的爱情观。
本片是在7月23号上映的,5天后就遇到了李连杰的《中南海保镖》,一部是爱情轻喜剧,一部是动作大片,不管是题材还是咖位,明显后者更胜一筹,这在当时或者现在来看,肯定是《中南海保镖》卖座啊。
但是最终结果却出人意料,《中南海保镖》只拿到了1100万港币的票房,而《金枝玉叶》却拿到了将近3000万港币的票房,属于是妥妥的碾压了,由此可以看出香港影坛真的是变了,偏文艺性质的电影,也是能够卖钱的。
类似情况的,还有高志森执导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张艾嘉等人执导的《新同居时代》也都是偏文艺性质的作品,但是却都进入了年度票房榜的前十名。
回看前几年的香港十大卖座电影,武侠片怎么也得占据四五个名额,但是到了1994年,除了除了《醉拳2》这一部介于功夫与武侠之间的作品外,票房榜前十连一部武侠片都没有,可见武侠片是真的日暮西山了。
其实不仅仅这一个类型不行了,还有当年风光一时的僵尸片,在1994年也走到了尽头,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林正英便是在1994年退出的影坛。
回看他在电影圈闯荡的一生,60年代以龙虎武师身份入行,70年代初受李小龙赏识,开始有了些许名声,80年代因为一部《僵尸先生》让他的九叔之名响彻港台,然而影坛形势瞬息万变,僵尸灵幻电影进入90年代,再也难以提起观众们的兴趣,在执导完致敬李小龙的《青蜂侠》后,他便彻底的离开了大银幕,这是他的落幕,也是一个时代的落幕,留给我们的只有那光影中的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