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地位如何评价?薄一波:将来历史地位还会更高

推荐 04-22 阅读:12 评论:0

薄一波是毛主席身边的一位“得力助手”,毛主席把许多关键任务都交给了他,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深受毛主席的“赏识与重用”。

从薄一波的角度来看,他分享过不少关于毛主席的往事,聊起伟人的风采,这些事在党内党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薄一波与毛主席】

薄一波1925年入党后,就在山西、天津这些地方忙活着革命。等到抗日战争越来越紧张那会儿,他接到北方局的任务,又回到了山西。到了那儿,他就去做阎锡山的思想工作,想跟他联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阎锡山同样瞧得上薄一波的才干,这让他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东奔西走之下,成功组建了包括50个团在内的山西新军。

到了1943年,薄一波总算是见到了他一直特别想见的毛主席。而毛主席呢,也早就耳闻过薄一波的大名,还对他之前的一些经历有个大致的了解。

这次碰头,薄一波聊起了自己的革命经历,他挺低调地表示:“说实在的,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

毛主席笑着讲道:“其实大家都有过这样的阶段,我以前也是啥都相信,记得小时候还跟老妈去过南岳求神拜佛呢,但慢慢地我就相信了马克思主义。”

之前,薄一波在草岚子监狱里呆过一段时间,他后来跟毛主席详细讲了讲那时候的事儿,包括自己是怎么出狱的,还有其他同志的一些情况。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讲:“你们这些同志啊,来自全国各地,以后还得分散到四面八方,就像又回到了广阔天地。你们填补了干部队伍的空缺,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聊着聊着,话题很顺畅地就转到了阎锡山那里。

经历过大革命惨痛失败之后,薄一波说起阎锡山搞的事变,觉得并不算意外。

毛主席很快就一针见血地说:“那些教条主义者就是不懂,民族矛盾盖过阶级矛盾时,咱们得调整打法。你看蒋介石、阎锡山,他们都是大财阀,没有这些大财阀的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本搞不起来。但咱们也得留个心眼,防着他们哪天就投降了,同时还得努力让那些中间派往好的方向转。”

这次聊天对薄一波来说特别重要。毛主席知道了薄一波的革命经历,之后对他就更加放心了。

薄一波对毛主席有了更深的认识,聊天时,毛主席话语间流露出满满的关怀,特别平易近人。

1945年那会儿,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热热闹闹地召开了,薄一波同志呢,也被选为了中央委员会委员。

这事儿还有个小波折:本来薄一波只是被提名为候补中央委员,但多亏了毛主席的关心,他才最终顺利当选。

毛主席在《时局问题及其他》的讲话中,也聊起了那些在牢房里和敌人英勇抗争的好战士,还给大家剖析了其中的深层意义。

这些话让当时的好多人心里头一震,大家都开始重新审视那些碰过壁的干部。毛主席看重的是真本事,薄一波也是他慧眼识珠挑出来的人才。

后来,毛主席开始逐步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给薄一波去负责办理。

1945年七大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安排薄一波去帮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忙。这样一来,薄一波就成了邓小平的得力助手。

薄一波对刘、邓两位非常敬重,碰到啥关键决策的事儿,他都会找邓小平来定夺,而邓小平也相当看重薄一波的本事。

刘邓大军长途跋涉深入大别山后,晋冀鲁豫中央局的薄一波接过了“大管家”的重担。那时候,薄一波负责起了后勤保障的工作。

战争那会儿,这个岗位可太重要了。前线战士们在拼命打仗,啥突发状况都可能碰到。这样一来,后方就得赶紧把物资送上去,新兵也得补上,还得安排好干部。这些事情,一个都不能少,全都得做到位。

但是,毛主席也曾对薄一波提出过批评,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他的不对之处。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那会儿,中财委搞了个新税制,一公布实施,社会上立马炸了锅,反响可大了。这新税制一来,物价也跟着晃悠起来,波动不小。

这事儿很快就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他特别上心,立马给周、邓、陈、薄几位写了一封信。信里的言辞相当严厉,满满的都是对他们的批评。

薄一波没多久就读到了那封信,心里头挺不是滋味,更多的是感到不知所措。

他肯定地意识到了问题的紧迫性,立马安排各小组分头前往各大中小城市,进行排查和修正工作。所幸的是,不少问题都迅速得到了妥善处理。

毛主席很看重认错就改的品质,对薄一波,他一直都挺上心的。

薄一波正忙活着处理那些事儿的时候,毛主席特地把他叫了过去,跟他说:“你得抽时间去读读哲学书,学学辩证法、唯物论这些,还有逻辑也得懂点。”

那时候,薄一波也正被这些事情搅得头昏脑胀,他实际上根本抽不出空来读书。既然毛主席都提出来了,他便直接实话实说:“我手头的工作太忙,杂七杂八的事情一大堆,根本挤不出时间去读书。”

毛主席认真地跟他说:“你们老说工作太忙,这理由可不行。想想看,俄国十月革命那会儿,列宁不也忙得团团转吗?但他还是把乱成一锅粥的俄国给理顺了。你们犯错啊,主要就是因为缺了个能统领全局的主心骨。”

后来,毛主席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跟大伙儿说了一番重要的话。他提到,在批评薄一波同志所犯错误时,周恩来同志和陈云同志都主动站出来说要担责,而我也表示,这事儿我也有份,咱们各自都有需要算清的账。

接着,毛主席详尽地剖析了自己在这件事中的失误之处。

这次谈话深深打动了薄一波,他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下了这样的话:那样一位全党都敬重的大领导,竟然会在众人面前,真心实意地反思自己的过错。

在未来的经济探索道路上,薄一波始终牢记毛主席的指导。

60年代那会儿,经济正在调整,薄一波挑大梁,弄了个《工业七十条》。这个方案挺得人心,连邓小平都点头称赞,其他上面的领导也都心里有数,知道薄一波是个能人。

1964年,薄一波对川汉铁路怎么建、选哪条线,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不能像以前那样,先拍脑袋定个大概方向,然后只在航空测量图上随便挑挑。

这条提议很快就获得了毛主席的认可,他在回信中简明扼要地说:你的想法非常正确。

改革开放的新篇章翻开后,邓小平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薄一波这个名字。

他特地找薄一波聊了聊工作,问了问他对工作的看法和建议。打那以后,薄一波就当上了国务院的副总理,还兼着机械工业委员会主任的职位。

薄一波在经济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对于改革开放也有独到的见解。当邓小平提出要建立特区时,他立马站出来表示全力赞成。薄一波直言不讳地说:“小平同志要办特区的点子,那是点对了,方向也对,未来肯定大有可为,咱们得好好支持,这点没得说。”

1992年,薄一波决定退休,他晚年生活低调,很少在公众面前出现。到了晚年,薄一波只在“十五大”成功结束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活动上露过面。

【怀念毛主席】

薄一波对毛主席一直心怀深厚的感情,他还写了好多书,像《领袖、元帅和并肩作战的伙伴》、《七十载的拼搏与思索》这些。

在《领袖元帅和他的战友们》这本书里,他一开始就说:写历史得根据实际情况来,要真实可靠,写法上也得简单明了点。

说起那段历史,薄一波在写的时候,他是把历史和理论结合在一起的。他写的东西,既有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味道,也充满了深刻的理论气息。

聊到毛主席的历史贡献时,薄一波讲究的是历史跟逻辑得对上号,他还准确地拿捏住了邓小平理论和毛主席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那个节点上,薄一波说了这么一句:

邓小平同志的最大历史贡献,就是他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毛主席以前也经过不少艰难摸索,提出了诸多宝贵思想。所以说,这条特色之路可以说是从毛主席那时开始有了基础,但真正成形则是在邓小平同志手里。

在那个特别的时期,薄一波也曾对亲近的人讲过:“我特别敬仰毛主席。”

1986年那会儿,薄一波跑到南方搞调研,还特意去了毛主席、刘少奇和彭德怀的老家看了看。每到一地,他心里头都有好多感触。

毛主席在世那会儿,他曾在滴水洞处理过公务。后来,薄一波再次来到这个地方,旁边的秘书就随口问了一句:“您对毛主席怎么看?”

薄一波对这个问题也是琢磨了很长时间,他开口道:“小平同志的话在理,要没有毛主席,我们党还得在迷雾里瞎撞好一阵子呢。甭管是少奇还是彭总,咱们都得承认,咱都是毛主席教导出来的。”

另外,薄一波还强调说:咱们得时刻把毛主席放在咱们民族和党的大事儿里头去衡量;啥时候都得从党的成长历程、规矩还有党内日常的大环境里去琢磨,得把个人和党分清楚,不能混为一谈。

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薄一波得出了结论,并且预测说:“以后,毛主席在历史上的地位,会比现在还重要。”

其实就是这样,时间一长,大家的文化思想水平普遍提升了,就更能体会到毛主席思想的厉害之处。毛主席啊,他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在大家心里,他可不只是他自己,他还是党、军队、国家的精神支柱。

毛主席的理念对薄一波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强调的实事求是等方面。

1983年,薄一波对深圳的领导们强调:“你们得好好守住特区的发展成果,得拿出那股子开荒牛的劲儿,把深圳建设好。”

四年时光匆匆过去,他又一次踏上了深圳的土地。那时候的深圳,还被叫做“世界加工厂”。他直截了当地说:“咱们得打造属于自己的工业根基。”

过了好些年,“中国造”慢慢变成了“中国智创”,大家都这么看。在不同的时间点,它背负的任务也不一样,但都得基于“从实际出发”这个关键,这样才能瞅准时机,往前发展。

1993年的时候,那本洋洋洒洒80万字的《回顾》总算是写完了,还印了80万册,真的挺有分量的。书里头还着重讲了“成功在于实事求是”的道理。之后他又弄了《七十年奋斗与思考》这些书。到了晚年,薄一波一门心思全扑在这些事情上了。

薄一波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能不带偏见、实事求是地评价毛主席。说实话,从个人情感上讲,他对毛主席心里充满了感激。

在家人的回忆里,薄一波老提起毛主席夸他的话,同时也爽快地说过毛主席批评他的事情,特别是1953年那次批评,让他印象深刻。

那本叫做《回顾》的书所得的20万稿费,薄一波拿来建了太岳希望小学。

2007年那会儿,薄一波老先生离世了,好多老百姓都主动来哀悼。有这么一位大爷,他是从广播里听到消息的,然后就一路打听,好不容易找到了医院。他到了就说:“薄老先生这一走,那些开国的大功臣们也都一个个不在了,我心里头真不是滋味。”

还有个老奶奶在薄一波的雕像前鞠了三个躬,当记者问她时,她回答道:“我是个普通工人,薄老以前管过我们工业这块儿。”

许多薄一波老家山西的老百姓也自发来到灵堂吊唁,他们纷纷表示:“薄老让咱山西老家过上了好日子,不再饿肚子。”

薄一波是毛主席一手培养起来的干部,他深信毛主席以后在历史上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而且现在看来,这预言正一点点变成现实。

韶山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不断攀升,还有井冈山、延安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游人如织,一个接一个地来。只要是毛主席曾经到过的地方,几乎都成了大家争着要去看看的地方,特别火爆。

毛主席离世已经好几十年了,但他的名字依然常被人提起,伴随着数不尽的话题和故事。

有人讲:“为啥大家喜欢毛主席,原因能列出一大堆,但其实有一条就够了,那就是他心里装着老百姓。他的那些大想法,都是为了让生产更上一层楼,也都是为了让大伙儿过得更好。”

薄一波是一位资深革命前辈,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能独自挑起大梁,是那段历史的亲身经历者和重要见证人。他对许多事情的评价都相当有分量。

他翻看和研究历史的初衷,就是为了从过去中吸取教训,为的是看清前方的路,摸透事物发展的道道,而不是仅仅为了记录历史而钻牛角尖。

网友评论